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

2017-04-14 04:46高开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城市群检验

高开欣,吴 超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0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多个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且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检验检测资源作为公共安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时,能力不足一直是困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有效解决的难点之一。但是,在闲置状态下,也难免存在资源使用率低与资源浪费等问题。面对上述类似的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矛盾,近年来有诸多学者提出“协调与共享”的应对策略[1-3],其可有效解决上述矛盾。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协同合作,共同治理。简言之,研究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检验检测产业正蓬勃发展;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城市群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经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学界对城市群公共安全应急联动[1-2]、城市群资源配置[3]、行业检验检测能力体系[4-5]的研究较多,公共安全与检验检测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国务院把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8大技术服务业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根据自身情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建设与发展[6]。但大多数的研究是从应用的层面进行,基于公共安全的检验检测还未形成体系,关于城市群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研究更少。因此,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出发,针对目前学术界“应用实践热”[7-8]的现象,弥补理论体系空缺;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性技术工作,规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公共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基于公共安全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结合城市群特征,整合资源,构建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共享体系,为城市群能力共享提供体系理论依据,增强城市群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1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相关概念界定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的核心概念,由城市群、城市公共安全、联动、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5个主要要素组成,其核心内容是城市公共安全与检验检测能力,立意主体是联动与共享体系,视角是城市群。理解这5个子要素的定义与内涵是了解核心概念的前提与基础。

1.1 城市群与城市公共安全

简言之,城市群就是城市群体。城市群并非是简单的城市组合与聚集,而是在经济聚集效益与规模效益的推动下所聚集的城市群体。学界从地域、系统、发展以及综合等不同视角给出了城市群的定义[9-12],经归纳分析可知:城市群是特定地域范围内,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以后,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密切联系、地域特色鲜明、功能分工合作的社会生活空间网络。城市群是巨型复杂系统,人群与建筑物密集,导致公共安全治理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人力物力分散、救援装备落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滞后。

公共安全的落脚点是安全,研究范围是公共,即为大家共同的安全。广义上公共安全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包括整个国家、社会以及每个公民一切生活方面的安全,自然也包括免受犯罪侵害的安全。国内大多学者认为,公共安全主要涉及4个领域,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结合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13]、公共安全基础知识、城市特征与公共安全特征,从大安全的视角出发,城市公共安全具有复杂性、人群聚集性、脆弱性与敏感性等特点。城市公共安全涉及范围主要包括8方面:城市工业危险源、城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城市公共设施、城市自然灾害、城市公共卫生、恐怖袭击与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其他风险。

1.2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定义与内涵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是城市群区域内整合各城市间公共安全人力、物力及其他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实现信息协同与共享,保障城市群整体公共安全,在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之后,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与地域上的扩散。基于城市群的复杂特点,加强城市群内部联动是十分必要的。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包括主体、客体、资源、信息及目标等5个要素。主体横向协同,纵向联动,融合治理,联动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同城市群区域内各政府与各职能部门,融合企业与社区共同治理;防止客体扩散,防止公共安全事故深度扩散或广度扩散,也包括信息谣言的扩散等;联动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设施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及其他特殊保障资源等;共享信息,包括事态信息、环境信息、资源信息及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统一目标,城市群区域内统一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目标,为达到统一目标而开展相关工作,消除区域壁垒,避免只为单个城市或区域目标而努力的现象。

1.3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与共享体系

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其强调结果是否满足标准与要求。检测是指按照规定程序,给确定产品的1种或多种特性进行处理或提供服务所组成的技术操作,其强调的是测量和操作的过程,以获取结果。综上,检验检测能力就是确定物质的性质、特征、组成成分、优良程度,或是对物质进行技术指标测试的能力,承担的工作包括检验、检测、检疫、鉴定、检查、计量、校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14]。

检验检测机构要承担5个方面的职责[15]:提供检测安全隐患与分析判断的服务,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安全监管部门提供执法依据;为技术标准、规范提供理论依据;为安全事故调查提供物证调查分析;为涉及安全的设备产品提供安全认证及质量检测;为安全设施验收和安全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

体系即系统,共享体系就是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的系统。此外,早在1972年,就提出能力的相关概念[16-18],大都是从资源的视角对能力的概念进行分析,包括:资源是能力之源;能力是通过资源配置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利用组织资源完成协调性任务的活动等。综合学界提出的这些概念,能力就是组织通过使用组织资源,执行一系列互相协调的任务,以达到某个具体目标的能力。

综上所述,检验检测共享体系就是组织通过优化配置检验检测的资源,在组织内部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执行一系列互相协调的任务,最终实现目标的系统。

2 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及分类

检验检测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国家综合国力、科技、经济、军事能力发展的象征[14]。

2.1 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维度考量

基于维度[19]对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进行考量,分别包括:时间维、空间维、数量维、逻辑维、专业维及环境维6个维度。时间维是对检验检测活动进行时间顺序的衡量标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检验检测;空间维是对检验检测活动范围的衡量,包括区域内检验检测、跨区域检验检测和联动检验检测;数量维是指检验检测所涉及的检验检测数量,包括单个待检物及系列待检物等;逻辑维是对整个检验检测活动的逻辑衡量,包括对待检物的认识、检验检测计划的选定、检验检测的实施、检验检测结果共享及对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专业维是检验检测所涉及到的知识与专业内容,包括设备学、管理学、自然科学、信息学、运筹学、公共安全学和安全系统学等,表明检验检测综合交叉技术,需多门学科和技术的支持;环境维是检验检测活动所涵盖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科技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2.2 公共安全检验检测纵横向分类

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纵向分类与横向分类分别是基于时间维与专业维的视角进行分类。以时间为基准,公共安全检验检测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检验检测能力,并对其目的、对象、实例及依据进行分析与归纳,其中活动主要依据是指活动开展的程序、权责、监督等问题的主要依据,如表1所示;横向分类以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为分析节点,进行分类分析,如图1所示。

表1 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纵向分类

图1 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横向分类Fig.1 Horizontal classification of detection and test ability of public security

3 城市群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的共享体系建立

体系是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和动态性。

3.1 共享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建设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一方面是避免资源与人才的浪费,提高设备和资源的使用率和产出效益;另一方面是为提升应对公共安全的能力,以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的能力发展。

针对目前检验检测机构需求对接难、信息化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共享体系要涵盖物资、人员、法律、标准、信息能力共享,包括纵向、横向和综合协调机制,实现多线性与双维度[20]的体系构架,即涉及到的各领域要联合发展、共同作用,与此同时,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单位与机构联动发展、共同协作,做好检验检测工作。

从物资的角度来说,要对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资源进行优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要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设备的可靠性、精确性等其他重要性能;从立法的角度来说,完善公共安全检验检测法律建设;从标准的角度来说,要进行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从信息的角度来说,要建立“互联网+检验检测”平台。基于这一思路,可建立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

3.2 体系层次及其内涵

根据共享体系5要素,对体系分为5个层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5个层次可共同进行,构建共享体系。体系整体构架如图2所示,共包括5个一级要素和15个二级要素。

图2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框架Fig. 2 Frame of detection and testability of sharing system for public safety linkag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1)资源优化包括4个二级要素,分别是检验检测资源的需求预测、检验检测机构的优化选址、检验检测资源的优化配置、检验检测资源的优化调度[17]。这4方面是对提升城市群整体检验检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共享水平的必经之路。

2)技术提升一方面是要引进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并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再培训,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是要提升设备重要性能,引进高性能设备。

3)法律法规建设一方面是要加强建设有关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检验检测活动及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城市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配置、区域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联合实施的程序及方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打破城市间的政府壁垒,实现政府间的协同合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让各活动的开展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是区域间法律法规规范统一问题,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统一标准化。

4)标准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公共安全检验检测领域标准化共性特点,研制公共安全标准制订指南。标准化建设是指国家急需的公共安全信息、数据、术语、标识、编码、代码以及检验检测具体活动,如:数据采集方式、各理化指标等,形成基础通用标准并与国际接轨。同时包括实际按照现行最新公共安全相关标准的实施,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其他公共安全领域的预测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方面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

5)信息共享要实现事态信息、环境信息、资源信息、其他涉及公共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既要保证城市群各城市资源与人员的信息共享,也要实现待检物信息与检验检测结果共享,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这一要素。信息共享是整个体系关键的环节,要实现能力共享,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3.3 体系实施流程建构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的实施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公共安全的基本分析、城市群联动与共享的实现、检验检测活动的开展以及最终目标的达成。

1)对要实施检验检测行动的目标进行分析,判断检验检测目的,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为蓝本,对城市群联动共享与检验检测活动实施编制详细计划。

2)进行城市群联动与共享,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从中央到地方,从各地方政府到各职能部门,融合第三方企业机构和社区力量,实现资源、技术、信息等多方面区域优化与共享。

3)检验检测的活动是体系的核心,对待检物进行检验检测,并根据不同的目的撰写报告书,根据标准出具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检验检测结果。

4)最终目标是联合城市群区域内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群公共安全检验检测能力,预防危及城市群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减弱城市群公共安全事故的扩散,增强事后调查取证能力。

图3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体系实施流程Fig. 3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detection and test ability of sharing system for public safety linkag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3.4 体系的评价方法构建

对建立的体系进行评价需满足4条原则:全面完整性原则、实用可操作原则、可拓展性原则和强韧性原则。遵循全面完整性原则,即对体系进行完整性评价,体系应有的基础要素是否齐全,是否满足体系基本功能;遵循实用可操作性原则,即对体系进行有效性评价,体系是否能高质量且高效率的完成要素功能;遵循可拓展性原则,即对体系进行发展性评价,由于区域差异或各方面发展情况不同,需要特殊指标的加入,这就要求体系具有可拓展的空间;遵循强韧性原则,即对体系恢复力进行评价,在鲁棒性、迅速性、冗余性及有源性[21-23]4个指标的表现,鲁棒性和迅速性描述的是体系的动态过程,即体系受影响的结果,冗余性和有源性描述体系应对影响的手段,一般而言,建设韧性工程包括预测、监控、响应、恢复及学习这5个关键步骤[24]。体系评价方法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体系评价模型Fig. 4 Assessment model of detection and test ability of sharing system for public safety linkag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1)韧性工程涵盖以下5个过程:预测是基于理论分析与模拟结果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这个过程将有利于应急预案的产生,在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中,预测部分主要是对城市群区域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以及区域间能力共享的预测;监控是洞悉、检测事件的过程,目的是在体系恶化之前及时检查到异样,结合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监控即城市群区域联动共享及检验检测工作的监控,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响应是事件中采取行动的能力以及采取措施对于体系的影响,实际情况中,这种影响是需要时间反应的;恢复是措施作用结束后系统的状态,简单的分3种,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恢复到优于以前的状态、恢复到劣于以前的状态;学习是指基于前4个阶段,体系的自动调整,优于事件发生前的状态。

2)恢复力评价涵盖以下4个指标:鲁棒性是指体系损毁前,承受风险冲击和扰动的能力;迅速性是指体系从损毁状态恢复到事前状态的速度;冗余性是指遭受风险冲击和扰动的部件、组件可更换的能力;有源性是指体系发现安全问题并确定优先顺序的能力,当危机发生时体系调动应急救灾资源的能力,也可认为是体系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用程度。

4 结论

1)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检测检验能力共享体系研究是以提高城市间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为目的,以体系建设理论需求为导向,运用理论分析法总结出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基本内涵,从而指导城市群检验检测联动共享体系的建立。

2)通过分析城市群公共安全的研究范围、检验检测的能力范围、能力分类情况,明确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的5大要素,进行详细的层次内涵解释。

3)建立体系评价模型,可对建设的城市群公共安全联动的检验检测能力共享体系进行功能评价,基于此,实现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1]郭景涛, 佘廉. 城市群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关系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6, 37(2):16-21.

GUO Jingtao, SHE Lian. Research on comm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major public safety incident emergency[J].Inner Mongolia Social Sciences,2016,37(2):16-21.

[2]刘茂, 王振. 城市公共安全学:应急与疏散[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张纪海, 王之乐. 基于资源配置的城市群应急体系设计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6(5):103-107.

ZHANG Jihai, WANG Zhile.Urban agglomeration emergency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research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s an example[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4,16(5):103-107.

[4]王昀,徐杰.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13):190-191.

WANG Yun, XU Jie. The food inspection detection system problems and perfect measures[J].China High Technology Enterprises,2016(13):190-191.

[5]马猛.在役石油钻机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的建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 6(1):162-164.

MA Meng. The safety inspection and test system of drilling rig in service[J].Producti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2010,6(1):162-164.

[6]卢厚林,孙志,陈继新,等.国家级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创建与示范[J].检验检疫学刊,2015,25(5):1-6.

LU Houlin, SUN Zhi, CHEN Jixin,et al. Service platform establish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the national 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J].Journal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2015,25(5):1-6.

[7]吴超.安全科学方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7-8.

[8]吴超.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5-15.

WU Chao.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afety scienc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7,17(11):5-15

[9]王丽,邓羽,牛文元.城市群的界定与识别研究[J].地理学报,2013,68(8):1059-1070.

WANG Li, DENG Yu, Niu Wenyuan. The definition and recognition research of urban agglomeration[J].ACTA Geographical SINISA, 2013, 68(8):1059-1070.

[10]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1,30(5):771-784.

GU Zhaolin.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agglomeration[J].Geographical Research,2011,30(5):771-784.

[11]姚士谋,陈振光,朱英明.中国城市群[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5-7.

[12]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势[J].地理科学,2011,31(9):1025-1034.

FANG Chuanglin. New structure and new trend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 [J].Geographical Science,2011,31(9):1025-1034.

[13]范维澄,刘奕.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架构分析[J].城市管理前沿,2009,11(5):38-41.

FAN Weicheng, LIU Yi. Analysis of Urban public safety architecture[J].Urban Management Frontier,2009,11(5):38-41.

[14]翟博洋,乔东,谭晓东.浅谈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源整合及发展[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5):41-44,17.

ZHAI Boyang, QIAO Dong, Tan Xiaodong. Introduction tore sources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and test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J].Advanced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Management, 2013(5):41-44,17.

[15]李双会.论安全生产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89-92.

LI Shuanghui. Pilot study of the establishing of wok safety test system, 2007,3(6):89-92.

[16]Grant R M.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1, 33(3):3-23.

[17]Amit R, Schoemaker P J H.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1):33-46.

[18]Helfat C E, Peteraf M A. The dynamic resource‐based view: capability lifecycl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10):997-1010.

[19]黄浪,吴超.物流安全运筹学的构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6, 26(2):18-24.

HUANG Lang, WU Chao.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safety operations research scienc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16,26(2):18-24.

[20]王雪丽.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J]. 城市问题, 2012(7):79-83.

WANG Xueli. The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public safety of urban [J].Urban problems,2012(7):79-83.

[21]Vugrin E D, Warren D E, Ehlen M A. A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system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ilience analysis of petrochemical supply chains to a hurricane [J]. Process Safety Progress, 2011, 30(3):280-290.

[22]Bruneau M, Chang S E, Eguchi R T, et al. “A Framework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d Enhance Seismic Resilience of Communities,”[J]. Earthquake Spectra, 2012, 19(4):733-752.

[23]Woods D D. Four concepts for resilien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resilience engineering[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2015, 141:5-9.

[24]Lundberg J, Johansson B J. Systemic resilience model[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2015, 141:22-32.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城市群检验
信息化视角下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