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4-13 23:38陈洋勇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载瘤内脏瘤体

陈洋勇

(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337055)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内脏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洋勇

(萍乡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萍乡337055)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于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并探究。方法选取内脏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探讨,实施评价其应用于内脏动脉瘤中诊断的精确性。结果在50例患者中,具有22例患者经过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获得了确诊,28例患者经过综合临床资料获得诊断。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50例患者被确诊为内脏动脉瘤同综合临床资料获得确诊的内脏动脉瘤相关结果具有一致性,并且获得的诊断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高达百分之百。期间共检查出了52个动脉瘤,包括10例肝动脉瘤,25例脾动脉瘤,以及12例肠系膜上动脉瘤和5例肾动脉瘤。结论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价值。其能够进行清晰并且准确的将瘤体的位置进行显示,同时可以对瘤体的形态以及范围、载瘤动脉以及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联得到显示。诸多的优势可以为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提供良好的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内脏动脉瘤;诊断价值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的发生几率较小,通常在腹主动脉所属的内脏动脉和分支上产生动脉瘤。据有关数据统计,发生内脏动脉瘤的几率约为2%[1]。但是内脏动脉瘤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其常伴有破裂的风险,一旦患者的瘤体破裂就会导致其死亡,并且死亡率最高可达80%,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2]。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方式诊断内脏动脉瘤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血管后处理重建的方式可以对内脏动脉瘤的大小以及形态、范围、血栓的形成和载瘤动脉的关系进行清晰的显示,在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次的研究通过选取50例内脏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其应用于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价值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内脏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具有男31例,女19例,年龄26~65岁。所有的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确诊为内脏动脉瘤患者,诊断的标准为:患者的内脏动脉具有局限性增粗并且膨大情况,同时增粗的最大宽径是处于正常形态下的动脉直径的1.5倍及以上。对所有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观察以及分析。50例患者均排除临床资料诊断内脏动脉瘤具有不明确的现象,以及影像学图像模糊不清等情况。

1.2 方法对所有的患者均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实施扫描。扫描的参数标准为120 kV,300 mA,并且层厚为1 mm、层距为1 mm,保持重建间距在0.75 mm。对50例患者实施两期扫描,将动脉期扫描时间控制在25 s左右范围内,并且将门脉期开始扫描时间控制在55 s左右的范围内[3]。

应用拜耳优维显造影剂(拜耳医药保健公司,50 mL:31.17 g),其浓度在350 mgI/mL,进行注射的速度保持在3.2 mL/s~3.5 mL/s,同时其总量为100 mL。在患者的前臂肘中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实时输入[4]。对于图像后处理的标准为:应用增强动脉期扫描序列的方法实施图像重建,并且层厚控制在1 mm,保障重建的间距为0.75 mm。实施重建的方式具有较多形式,主要含有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以及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法四种[5]。

1.3 观察指标经过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将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动脉瘤的例数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钙化斑块以及血栓情况等实施详细的统计。

2 结果

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50例内脏动脉瘤患者中,具有动脉瘤共52个。其中,包括10例(19.23%)肝动脉瘤,25例(40.08%)脾动脉瘤,以及肠系膜上动脉瘤12例(23.08%)和肾动脉瘤5例(9.62%)。

在所有内脏动脉瘤患者中,具有22例患者经过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获得了确诊,28例患者经过综合临床资料获得诊断。通过对50例患者实施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以及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法图像后处理,经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为内脏动脉瘤同应用综合临床资料的诊断方式确诊为内脏动脉瘤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重组技术能够对瘤体以及瘤动脉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并且可以于重组图像中对于瘤体的最大径进行测量,将瘤内血栓以及瘤周钙化情况得到显示。在所有患者中,内脏动脉瘤的大小平均(1.41±0.42)cm,直径0.3~3.3 cm。

3 讨论

临床上发生内脏动脉瘤的情况较为少见,但是它是一种可以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血管疾病,一旦瘤体破裂,就会加剧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内脏动脉瘤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性动脉瘤,另一种是假性动脉瘤。前者同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并且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的几率较大[6]。后者主要是同外伤以及炎性病变具有较大的联系。对于内脏动脉瘤患者,其临床症状不具有明显性,通常发现在偶然的情况下居多。

内脏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具有外科手术、随诊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等。通常对于治疗方式的应用以及选择,需要考虑到动脉瘤的大小以及进行解剖的位置,同时还应注意同周围血管器脏之间的关联[7]。在治疗内脏动脉瘤期间,不管应用手术的治疗方式,或者选择应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方式,均应该在实施术前对于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以及载瘤动脉、解剖的部位、同周围血管脏器之间的联系做好明确的掌握。当下,通过影像进行诊断内脏动脉瘤的方式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等主要的方式。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进行诊断内脏动脉瘤期间发挥出了重要的优势,能够获得一定的准确性。但是这种方式的缺陷为有创,因此,通常不能够利用其实施常规方式的筛选普查,也不可应用进行随访复查[8-9]。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上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在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诊断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曲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以及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能够将腹主动脉3级至4级的细小血管的形态获得较为完整的显示。在此期间,可以对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目以及瘤径的宽窄程度、是否存在瘤径和供血动脉的状况进行清晰地显示,此外,也能够表达出是否存在合并载瘤动脉狭窄、同周围器官以及血管的关联性等信息,具有显著的诊断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价值。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进行清晰并且准确的将瘤体的位置得到显示,与此期间可以对瘤体的形态以及范围、载瘤动脉以及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联得到显示。因此,诸多的优势可以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的重要方式,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

[1]王艳莉,付立平.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1):143-144.

[2]李丽艳,周顺科,管艳敏,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15):1804-1806.

[3]明韦迪,李晓光,薛华丹,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11(3):296-299.

[4]刘春雷,万伟东,苑博.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6,6(1):74-76.

[5]丁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8(1):27-29.

[6]张善坤,朱晓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5,12(22):103-105.

[7]余茂军.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3,6(9):69-70.

[8]谭迎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12(16):47-48.

[9]刘志勇.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6):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43

猜你喜欢
载瘤内脏瘤体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荧光造影定量分析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初步分析
颅内动脉瘤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新疗法治愈脑动脉瘤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