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许彬 严国民
(安徽省中共宿松县委党校 安徽 安庆 246500)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宿松县试点实证研究
□陈许彬 严国民
(安徽省中共宿松县委党校 安徽 安庆 246500)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对安徽省宿松县此项改革的研究,提出资源性资产为主的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深改组第30次会议指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符合农村实际,试点方向和路径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往前推。在农业部部署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后,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底印发《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宿松县及时落实各级文件精神,从2015开始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大别山余脉,南临长江,地处皖鄂赣三省结合部,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区、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是传统农业大县。宿松县辖209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84万。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到2015年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村(社区)有2个,50万~100万的有2个,10万~50万的有45个,5万~10万的有26个,3万~5万的有30个,3万元以下的48个,集体经济空白村56个。集体经济发展目前主要依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盘活集体资产、开展经营服务创收有限。
2015年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柳坪乡龙河村、许岭镇甘霖村、北浴乡迎宾村、洲头乡乌池村进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2016年结合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此项改革主要在五里乡金龙村、佐坝乡王岭村、凉亭镇太阳村、千岭乡雨福村、洲头乡小瓜村、九姑乡九姑村6个村开展。截至目前,这10个村已有6个完成了经济主体的工商注册登记,其中,成立股份公司的有龙河、甘霖、太阳、王岭、雨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有九姑、龙河、王岭。这些经济主体,从股本构成看,村集体以资金入股有2家,以土地等资源入股的有2家,以“三资”综合入股的有2家。村委会是最大股东的有4家。16年已运营并产生效益的有4家。
本课题组认为柳坪乡龙河村、佐坝乡王岭村改革对资源型村发展集体经济有借鉴意义。宿松县龙河村地处大别山尾,境内有我县最高峰罗汉尖,平均海拔600余m,是典型的山区村,人均0.27hm2山场,0.024hm2耕地。该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家家户户在自家的田间地头都有自己的茶园。2015年被确定为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村。其运作模式是:首先成立合作组织。龙河村在2009年村支二委依托原村集体林场由6人带头,各出资2万元组建了龙河茶叶有限公司;2012年对公司进行重组,村民以现金的形式入股,注册资金为玖拾伍万元(村集体出资18.9万元,本村村民合计出资76.1万元),共吸纳了75户农民加入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2013年又成立了宿松县龙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经营。制订《宿松县龙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该村通过推行山场茶园由传统的一家一户经营,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托管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这一经营管理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规模化经营。合作社组建懂技术、善经营、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为管理主体,实行专业经营管理。第二成立合作社的龙头企业——龙河茶叶有限公司。2015年,投资64万元新建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投资50万元引进了一套自动化、清洁化的茶叶制作生产线,生产线具备日加工鲜叶1500kg、日产干茶320kg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茶叶制作工艺,增强了茶叶的科技含量,提升了茶叶档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产业。投资12万元新建了60m2的茶叶保鲜库,可储藏干茶6t,有效地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通过以上改革发展,该村全村村民人均增收400元,有力保障了村集体和农户的利益。
佐坝乡王岭村位于乡集镇,全村主要特色产业有粮食种植、水禽养殖、餐饮、批发零售、食品加工、个体运输。改革前村集体“三资”情况: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集体资产有新老村部三栋、混凝土路10km、小学2所;集体资源有少量耕地和水面。2016年确定为改革试点后,注册成立宿松县新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销售、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依托原有的合作社和小公司等平台,实现合作社、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条龙,逐步形成产业链。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并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2.1 乡村干部认识上存在误区,畏难情绪较重,改革推进缓慢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农村改革的一项新内容,中央到2014年才部署开展试点,部分基层干部对改革的认识存在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只在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改革才有意义,有的认为股份制改革是在集体“三资”中资金为主的村开展,造成主观上缺乏信心,工作上缺乏动力。有的村干部担心改革后失权、失位、失利,吃力不讨好,不愿改。
2.2 部分农民群众情绪消极
相当一部分的村民认为股份改革是对村组集体资产的彻底瓜分,不信任村组干部,主张分光吃光。而对股份合作、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做法、参与民主管理等并不关心。
2.3 客观上,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矛盾多,也阻挠了改革的堆进
宿松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处于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第二、三产业在农村地区占比较低;村集体“三资”中资金少,资产利用率差,资源开发不够;同时,自农村改革以来,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当,流失、荒废严重,有的地方想要重新收回、开发难度很大;再有经过村级拆并,原集体经济为零或者负债的村并入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后,在讨论股权量化时,村干部和群众分歧很大,矛盾难化解。
2.4 改革过于看重形式与顶层设计初衷不符
由于农村集体资产权能改革过多的依靠行政手段加以推进,县乡对此实行项目化管理,导致有的村改革过于追求形式,如试点村都成立了股份制经济实体,但有的股份公司章程套用示范文本,没有真正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同时,由于实践中的灵活性过大,以致于许多地方刻意回避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致使改革不全面、不彻底、不完善。
2.5 缺乏懂政策和真抓实干的农村经营管理人员
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现代企业管理等新知识,对绝大多数乡村干部都是陌生的,导致相关改革政策理解出现偏差;同时大量农村人才流入城市,乡村高素质的经管人员的缺乏,必然影响改革的深入开展。
2.6 各村发展不平衡,改革成效一时难以展现
经济发展水平、班子战斗力、群众信任度等因素,深度影响着改革的开展,改革进度就不一样。有的经营主体在起步阶段缺少资金,管理水平又上不去,产品销路不畅,经营比较困难,导致效益不高或没有效益,从而影响改革的吸引力。
3.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是解决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农村综合改革的宣传教育,主办专题培训班,加深他们对改的革的认识和政策的理解,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其次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改革,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再是组织村干部、村民走出去学习考察,亲见实效,激发改革的主动性。
3.2 出台措施,规范发展
研究出台《宿松县关于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中央、省、市要求,严把“四个关口”:“清产核资、股东界定、股权设置和股权量化”;实施“八步推进工作法”: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股权设置、股东身份界定及股份量化、收益分配、建章立制、注册登记。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3.3 创建新型经营实体,规范运行方式
根据公司法规定,构建新型经营实体(公司),实行村企一体,股东为全体村民,公开选聘相关管理人员,可以自主经营,也可以只投资不经营。经营实体坚持“依法依规、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终身负责、严格监管”的原则,规范运行方式。同时,把农村集体“三资”全部纳入公司经营管理,做到公司以外无集体资产。在经营收益的分配上,应遵循国家的财经法规,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分配,充分兼顾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利益,同时应体现“谁投资谁受益”,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集体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
3.4 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后,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才是关键。如何在股份量化后强化经营、提升效益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和村要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改革;其次,要加强监督管理,对改革的每一个步骤实行项目化管理,防止程序失当,同时,加强对股份制公司的财务监督和审计,用好钱、管好钱,让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改革实效。
[1]陈标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广东的探索[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2.
[2]方志权.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地方实践与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1,5.
[3]黄延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10.
[4]陈水乡.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历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
1004-7026(2017)02-0007-02
:F321.3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2.002
课题基金:2016年度安徽省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QS201675)。
陈许彬,男,1965年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中共宿松县委党校,讲师职称,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