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甫 唐 友 付家杰 王英玮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于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宋元甫 唐 友 付家杰 王英玮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尤其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重点是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论文主要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对策进行阐述基于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希望能为研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能力培养导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机能力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一种基本能力,现在各个领域都在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起到重要作用,计算机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每个行业都需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通过实践证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以计算机知识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能力现在是大学生基本能力,提高大学生计算机能力是社会发展需要,现在企业的发展需要对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综合应用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大众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学生创业创新都起到技术保障,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作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但这是一门公共课程。但在实际工作需要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开设一门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园林专业,开设一门设计类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起到重要作用。核心课程确定需要根据学生专业,职业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开设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符合其专业的发展需要。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模式,就业打破传统教材的束缚,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开发合理的立体化教材,教材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企业的专家进行参与,真正的与职业岗位能力相对接,符合现代教材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立体化教材主要包含纸质教材、在线学习活动、学习辅助光盘、实验实践系统。立体化教材的使用,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完善,基本能满足立体化教材的使用。
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其主要包含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改革三方面。教学方法需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包括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导学模式、教学资源学习模式。每种模式各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灵活采取相应的学习模式,实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机知识应用技能。考试改革是检验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指标,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必须改变考试模式,以过程考核为重点,注重考核学生实践技能。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方案探究,顺利完成实验任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适当减少演示实验所占的比例,扩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自主设计方案并进行探究和学习,有效完成计算机实验任务,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1]杨临秋.基于能力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8).
1004-7026(2017)15-0147-01
TP3-4;G64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5.098
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教学改革课题《以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