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丹
(永城职业学院 河南 永城 476600)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郭红丹
(永城职业学院 河南 永城 476600)
中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过程需要安排更加适宜的实验课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始终将实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这种方式在中高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同样适用,需要结合实践经验对学生整体教学质量进行培养,关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中高职衔接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进行研究。
中高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人才的需求是现阶段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角度下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向着专业性角度发展,企业产业结构不断的创新,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技术含量高的职位不断的出现,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特别是电子技术作为新兴产业,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逐渐的提升,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就业的需要,因此需要采用中高职衔接的方式,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关注专业技术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则重视综合能力,因此在中高职衔接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在教学目标设定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还需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除了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等综合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中职和高职在培养人才模式上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重视设计、实践能力,强调实验和实训,但是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都较大,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进行专业设置中需要进一步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中高职教学的特点安排电子技术理论、文化和实践课程,更加全面的制定课程设计规划。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电子技术知识。
中高职院校的电子技术在进行招生时需要采用统一标准,面对成绩差距较大的考试,在进行招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研,结合课程教学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的安排,规定在进行报考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在不同类型的教学选择时,需要将课程进行分开教学,例如电子质检员、维修电子工人的专业技能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针对事件的不同对学生要求进行分析,结合就业计划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考试设计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结合,在理论考试方面将电路、电工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技术课程进行普及,在中职院校中也需要开设这些必要的课程,并且在考试中依据这些基础进行命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电子技术知识,并在基础知识上增加选考题目,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将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出来。在基础知识考试结束之后,适当的增加实操课程的考察,例如对焊接、电子线路组装进行测试,分析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高职院校技术需要设计必要的电子线路课程,通过严格的考核将实践能力优秀的学生筛选出来,制定中高职衔接课程,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中高职衔接的电子技术课程在设计中需要遵循必要的标准,需要在可粗而过设计中划分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边界和衔接点,构建了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制定合理的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之后学校按照标准的需要对教育内容和教学设施进行改进,从而制定更加适宜的硬件和软件教学,全面的提升教学质量,兼顾各中、高职学校专业特色和可持续发展。
[1]雷建龙,张道平,黄邦彦,李敏.湖北省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调研及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106-110.
1004-7026(2017)15-0146-01
TN0-4;G71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5.097
郭红丹(1982.8-),女,讲师,汉族,本科,河南省永城市人,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电子、机电技术专业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