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04-13 20:26
地质装备 2017年3期
关键词:勘查科技评价



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年2月23~24日,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对会议作出批示;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作工作报告。

姜大明在批示中指出,2016年地质调查工作承百年爱国传统、借科技创新东风,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贵州安页1井、陕西镇钾1井等重大突破,开启了地球深部探测研究和两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在精准对接国家需求、有效支撑国土资源工作、全面提升地质调查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姜大明要求,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为目标,以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为主线,加快地质调查结构调整,拓展地质调查服务领域,全力打赢五大地质科技攻坚战,着力深化地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优秀地质科技人才,切实肩负起“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钟自然在讲话中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姜大明部长代表部党组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发生了重大深刻变化。地质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结构。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要率先适应变化、作出调整,引领并促进商业性地质工作跟进调整转型。钟自然强调,2017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总的思路是: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引领地质调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2017年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全力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试采、南方油气页岩气调查、西藏羌塘油气调查、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五大地质科技攻坚战。二是深入推进地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全国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专业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是着力创建地质科技创新平台。精心申报实施地球深部探测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积极筹建地球深部探测与能源资源安全国家实验室。加快筹建矿产资源勘查、大陆动力学、地下水资源、岩溶地质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页岩气勘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地热能勘查开发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八大地质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组建地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四是加大“地质云”建设和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力度。五是加快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六是构建新型的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公益性地质工作、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之间的关系。七是强化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局机关建设。八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九是严格防控党风廉政建设风险。十是深化地质文化建设。钟自然希望全国地质调查工作者同心同德,团结奋进,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着力深化地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王研在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今年将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1)举全局之力全力支撑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发挥专业优势与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坚持点上示范辐射面上脱贫,强化示范引领,打通支撑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2)强化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规划场区地质调查,启动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示范。(3)大力支撑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加强大流域等地质科技创新,推进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统筹推进长三角、苏南、皖江、长江中游等重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深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试点,启动南京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示范。(4)加强“一带一路”建设支撑服务。积极组织申报国家援外资金项目、亚洲区域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国际合作专项等项目;深化与伊朗、柬埔寨、利比里亚、赞比亚等国家合作,加强境外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调查,推进全球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与资源潜力评价;加快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创新矿产资源境外信息产品开发与共享服务机制。(5)积极推进支撑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中越长江三角洲与红河三角洲全新世沉积演化对比合作研究;扩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争取实现新突破;按照“陆海统筹、以陆促海、以北带南”的总方针,开展更多门类自然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和承载能力评价,加强地球多圈层交互带研究;实施南极科学考察和大洋第44航次科考,继续开展北极地区海洋地质研究与资源评价;加强南黄海大陆架科学钻探资料与成果研究,精准锁定南黄海钻探井位,确定南海北部钻探井位;加大开展我国管辖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1∶25万三沙等图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加大海洋地质调查社会化服务力度。

2、加快地质科技创新,推进“五个一批”建设。(1)推进“三深”重大项目立项,启动一批重大项目。编制深地探测科技创新工程方案、深海探测科技创新工程方案、深空对地观测科技创新工程方案,精心组织申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全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2)深化实施五大科技攻坚战为抓手,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确保9月底前获得日产万方天然气、持续试采一周的重大突破;南方油气页岩气,开展四川盆地及周缘、武陵山、滇黔桂、中下扬子等页岩气新区勘查评价,建立2~3处页岩气勘查示范基地,开创页岩气勘查新格局;西藏羌塘油气调查,精心组织实施羌参1井油气参数井钻探工程,获得羌塘盆地钻井、录井、测井等地质地球物理系列重要参数,同时获得工业油气流;北方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加强银额、准噶尔、柴达木、松辽等北方大型盆地新区新层系调查,围绕重点区域,特别是石炭系-二叠系部署参数井和调查井,力争实现战略突破;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以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二连等盆地为重点开展评价示范,新获8~10万吨资源量。(3)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着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与能源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勘查、大陆动力学、地下水资源、岩溶地质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积极筹建天然气水合物、航空地球物理等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青藏高原、海岸带湿地生态地质、大数据与资源环境评价等国际地学研究中心,全力推进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造立项,加快推进京区、天津、青岛、广州、西安、成都、厦门和桂林八大基地建设和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建设。(4)落实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完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长“双通道”机制,用好、用足、用活激励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才管理行政化问题,进一步实施“卓越-杰出-优秀”三项人才计划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领军人才。(5)完善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制度,突破一批制度障碍。落实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收益难问题,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1∶5万矿产地质调查等工作指南修订,开展大型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标准研究,探索绿色评价方法技术,基本完成1∶5万工程地质调查、灾害地质和环境地质技术标准修订,开展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规范修订。

3、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1)支撑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与新疆、贵州、湖北、云南、湖南和山西等省(区)国土资源厅密切配合,加大新疆油气、南方页岩气和山西煤层气调查力度,优选5~6处油气勘查区块、6~8处页岩气勘查区块,编制资料包。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银额盆地、松辽盆地外围等空白区和矿权退出区块以及中上扬子等南方地区开展油气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力争形成优选有利目标区。(2)支撑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加强石墨、锂、铍、铌钽、锆等战略新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突出钾盐、锰、锡、铜、铝土、铅锌、金等大宗紧缺矿产资源的地质找矿工作。以整装勘查区和重要矿集区为重点,引导和拉动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推进形成一批大型资源基地,为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奠定基础。加大矿藏深勘精查力度,加强资源集中区地质潜力、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影响综合调查。选择重要矿集区开展深部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评价示范;开展涉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矿种资源潜力和保障程度评价;加大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全国矿产资源潜力动态评价,动态更新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加强地热等清洁能源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京津冀、东南沿海等重点地区中大比例尺地热资源调查。加快推进福建、广东、青海干热岩勘查评价,启动京津冀地区干热岩勘查开发示范工程建设。各省应加快制定省级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方案,推进重点地区地热资源调查,支撑服务地热能源开发利用。(3)支撑服务国家自然资源管护和管理体制改革。拓展国产卫星在资源环境调查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信息数据和生态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提升调查监测能力和水平;全面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10103个监测站点建设,积极推进省级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基本达到运行要求;完善全国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技术方法体系,重点开展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运用卫星航空遥感等新技术手段,支撑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和卫片执法检查;完成1∶25万调查面积19万平方千米,开展全国耕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监测行业规范与标准。建设有益元素富集土地资源地球化学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优质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做好全国土壤污染详细调查的技术支撑服务。(4)支撑服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推进山地丘陵地区、重要活动构造带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试点示范,强化新技术新方法研发,提升调查与防治科技水平;加强华北平原、长三角、汾渭盆地等重点地区地面沉降InSAR监测和珠三角、湘中等重点地区岩溶塌陷调查;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县(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试点。(5)提升支撑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能力。开展成都、西安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评价成果编制试点工作,做好上海、济南等典型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综合地质调查,探索地下空间资源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构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机制。

4、建立新型的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全力推进地质调查体制转型发展,发挥地科院协调推进全局地质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创建六个区域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创新、融合创新格局。

5、加大“地质云”建设。推进地质云(地质大数据)建设,初步形成地质调查数据汇聚管理系统,初步构建地质信息产品体系和权威信息产品系列,促进地质成果转化和地质科学普及。

6、持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推进国际大科学计划,加强国际地学务实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7、进一步完善地质调查运行管理。完善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做好安全和保密工作。

8、切实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和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强化“两个责任”落实,推进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

会议期间,还介绍了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思路,发布了《中国地质调查年度报告(2016)》、《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情况的报告》、《支撑服务能源资源重大突破地质调查报告》。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7-02-24)

猜你喜欢
勘查科技评价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