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跃发,王 婧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对传统廉政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樊跃发,王 婧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积淀,习近平廉政思想就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习近平廉政思想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为廉政文化植入人心、廉政之花常开不败提供了充足养分。
习近平;廉政思想;传统廉政文化;“打虎”“拍蝇”
历史需要被牢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不能被忘却。习近平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借鉴传统廉政文化,在继承传统廉政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我国当前廉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同时也丰富发展了我党廉政建设理论,使反腐倡廉机制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廉政建设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习近平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在廉政建设中,习近平坚持“以史为鉴,以古警今”原则,重视对传统廉政文化的继承。
(一)对传统廉政精神文化的继承
对“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是实现清廉政治的第一道防线。《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德”是为政之本。《韩非子》有言:“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强调“德”是用权之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强调“德”为执政之需。这些都突出为官者唯有良好的从政道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巩固执政地位。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严守“官德”底线,牢把“官德”防线,要从根源上预防官员道德失控与防线失守问题。
对“廉为政本”思想的继承。《晏子春秋》曰:“廉者,政之本也。”此为姜齐后期一代名相晏婴提出的最早“廉为政本”思想,将为政清廉视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宋朝名著《官箴》中提到:“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最重,一曰清、二曰慎、三曰勤”,将“清”视作为官之首,突出强调为官清廉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2]彰显出清正廉明是为官理政的根本政治操守,警示干部要做到廉洁为公、执政为民。
(二)对传统廉政制度文化的继承
在选官用官方面。纵观中国古代各朝廉政制度建设,对官员的选拔都将“选贤任能”放在首位。《礼记·射义》曰:“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所有官员经天子考试合格后,方可依照才能授予官职或得到爵位及封地。从选官方式来看,隋唐至明清都沿用科举考试制度,较为全面地制定了官员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对官吏的选拔起到了积极作用。至今我国的国家公职人员仍然采取“逢进必考”形式,沿用古代科举制当中有益的选官制度。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3]
在廉政法治方面。自夏商时期便出现了惩治腐败的法律,《尚书·舜典》中的“皋陶之刑”就是专为官员制定的刑法。春秋时期,孔子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历朝历代对官员徇私枉法的治罪都有详细规定,如宋朝的《宋刑统》,明朝的《大明律》《大诰》中有关惩治贪墨的法律都令贪官污吏生畏。虽然古代社会的惩贪法治都带有一定的等级色彩,但这些规定对于惩治贪污、正风肃纪仍有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吸收与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同时,习近平认为要想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滋生的土壤,从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的约束。由此可见,习近平将法制视为廉洁政治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在监督制度方面。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讲道:“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监察、御史、弹劝、谏官等方面的制度。这些制度有不少在历代反腐倡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4]战国时期,设立御史行使监察职能,对官僚系统进行监督;两汉时期,建立刺史制度,每区设刺史一名,在所辖区域巡行监察,所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隋唐时期,中央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监察御史等,有权直接向皇帝奏参;明清时期,监察制度更为完善,出台了《钦定台规》和《都察院则例》等监察法规。借鉴于古代监察制度,习近平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比作“钦差大臣”,把巡视比作反腐的“利剑”,强调要当好“钦差大臣”,发挥出震慑作用,要“利剑”高悬,剑指一切“老虎”和“苍蝇”。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其传承和创新对民族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博大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也是精华与糟粕并存,进步性与局限性共在。习近平结合当前反腐实际,对传统廉政文化取精用宏,将中国廉政建设推向历史新高度。
(一)对传统廉政精神文化的创新
传统“为政以德”思想过分注重德治的内在作用,而忽视外在法治的约束。《论语·颜渊》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将统治者的道德引领作用置于首位,认为只要统治者道德高尚,便可天下归心。它只看到德治的优越性,忽视了道德本身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过分依赖于人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协调推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讲道:“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5]他强调思想道德是基础,法律体系的健全与执行是保障,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双管齐下,才能取得廉政建设真正的胜利。
传统“廉为政本”思想认为:若想实现人民富裕,其根本方法是节约国家费用和开支。正如荀子言:“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这其实是基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极其匮乏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现象。究其根本是统治者为愚昧民众而传播的一种“节欲”思想,从而缓解消费需求与物资短缺的矛盾,最终保障社会安定。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一方面积极倡导通过社会消费来带动市场经济发展,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提出“俭而不奢”的科学合理消费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打击奢靡之风,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对传统廉政制度文化的创新
传统选官用官制度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而服务的,其形式僵化、内容比较脱离实际。就科举制而言,严重禁锢了考生的思维,考试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也完全由君主掌控。在新时期,习近平秉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标准,在选官用官方面不分亲疏、地域、性别、专业,一视同仁。《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出台,都强调选官用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选拔在阳光下运行。同时,习近平不拘一格用人才,不光重视学历、职称、资历及身份,而且把品德、知识、能力等因素共同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立足于将政治立场坚定、党性纯正、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
廉政法治方面,传统社会等级分明。《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表明在封建社会中,不同社会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处于封建制度顶端的帝王有权制定和废止任何法律,其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皇亲国戚、贵族官僚都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逃避法律的约束与制裁。习近平对廉政法治方面坚持公平平等原则,强调对腐败特权现象的“零容忍”,惩治腐败绝无“特区”“禁区”,“老虎”“苍蝇”一起打,具有极大的公平性。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6]
传统廉政监督制度都是君主为维护其自身权益而定制,是君主自上而下强行推行,具有明显的单方面特点。在这种等级制度之下,普通民众完全丧失政治自主权,难以参与到廉政监督中来。而各级官员也通常表现为下级对上级的依附,使得监察制度具有严重的等级色彩。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高度重视增强监督合力,使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同时,习近平也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做好“自我监督”,牢记权力为人民所赋予,反腐成效受人民群众监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灵魂所在,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新时期,习近平继承传统廉政思想精华,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将廉政建设推向历史新高度,颇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廉政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糅合到中国廉政建设的实践中来,始终秉持在继承古今中外优秀廉政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理念,分别从廉政建设的目标、路径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做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同时,习近平的廉政建设思想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廉政思想的开拓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思想增添了新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反腐倡廉建设推到中国反腐力度最“大挡”。采取“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法治反腐、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等新的反腐路径,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对廉政建设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习近平廉政思想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有久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离不开党心、民力的凝聚。习近平在廉政建设中尤其注重凝聚民心、顺应民意,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要有公而忘私、一心为公的公权为民思想,消除腐败对党风、社风、民风的侵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其次,有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时,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加强廉政建设来为市场经济扫清障碍,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优良的政治环境。再次,有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注重用法制的刚性来约束人治的柔性,在开展廉政建设过程中注重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贯彻与贯穿,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法治习惯。最后,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改进党风入手,深化领导干部廉政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对违纪党员的惩处,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新进程,使广大党员在思想、作风上有了极大转变,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
习近平的廉政建设思想对于指导我们当前与今后的反腐倡廉工作都有深远意义。我们要立足于当前国内新形势,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要注重对历史思维的培养,通过历史经验教训来把控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更要不断加强对社会大众的创新思维培育,在创新中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同时,在廉政建设方面要努力促使其系统化、科学化发展,以习近平廉政思想来引领反腐倡廉的具体实践,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在中国建设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0.
[2]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1.
[3] 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163.
[4]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EB/OL].[2017-02-26].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126/c392503-26453095.html.
[5]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讲话[EB/OL].[2017-02-26].http:∥www.gov.cn/xin wen/2016-12/10/content.5146257.htm.
[6] 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2.
XI Jinping′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Thoughts on Clean Government
FAN Yuefa,WANG Jing
(InstituteofMarxism,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China has a broad and profound culture of clean government, and XI Jinping′s thoughts on clean government ar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al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His thoughts on clean governmen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or rathe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They could also help to get the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deeply root in people′s mind and provide the flower of clean government with sufficient nutrient.
XI Jinping;thoughts on clean government;traditional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crack down "tigers" and "flies"
2017-04-09
樊跃发(1964-),男,山西山阴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王 婧(1992-),女,山西平鲁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7.002
D61
A
1008-6285(2017)07-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