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夏洛克一辩:作为“替罪羊”的夏洛克

2017-04-13 20:08蒋丽琴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犹太民族替罪羊尼奥

蒋丽琴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 河南巩义 451200)

为夏洛克一辩:作为“替罪羊”的夏洛克

蒋丽琴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 河南巩义 451200)

《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是世界文坛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几百年来受到了莎翁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剖析,人们对这个形象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章从“替罪羊”形象的基本特征、“替罪羊”形成的文化心理以及“替罪羊”的能指三个方面来剖析夏洛克的“替罪羊”形象。分析所得,莎翁对夏洛克持有恻隐之心,夏洛克的呐喊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呐喊,夏洛克是犹太民族的一个悲剧英雄,是一个典型的“替罪羊”。

夏洛克;“替罪羊”;文化心理;净化;救赎

作为世界文库中一个经典的人物,夏洛克的形象深入人心,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威尼斯商人》1902年初登中国剧场,10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莎士比亚批评者们对这部剧作的主人公之一夏洛克的批评观点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单一到复杂,从一元到多元。有人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十足的恶魔,居心叵测、狡猾奸诈;有人认为,夏洛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对立面,道德败坏、吝啬残酷;也有人对夏洛克施与同情,认为他是一个悲剧英雄,他的呐喊呼吁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公平、代表着犹太民族的心声。笔者认为,夏洛克的形象符合替罪羊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模型的替罪羊。

一、暗示、确认、仪式及“罪”

暗示、确认、仪式及“罪”是“替罪羊”形象形成的基本因素,这四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缺少一个,“替罪羊”的形象便无法形成。

首先,“替罪羊”形象的形成要经过“暗示者”的暗示。“暗示者”对整个故事的影响至关重要,他的决定影响整个故事的走向以及“替罪羊”的最终结局。在《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便是那个“暗示者”。他对待朋友慷慨大方,巴萨尼奥本就欠他许多钱,然而当巴萨尼奥因想向鲍西亚求婚再次有求于他时,安东尼奥在自己无力提供现款的情况下仍然答应想法设法帮助他。安东尼奥的行为无疑是慷慨的,他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喝彩,人们认为他乐于助人、珍视友情。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分头去借钱,最终他们找到了夏洛克—一个一直以来被安东尼奥唾弃和鄙视的放高利贷的犹太商人。至此,作为“暗示者”及“能指”的安东尼奥找到了一个特殊的“所指”—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民族、宗教信仰均不相同的夏洛克。犹太商人夏洛克因其高利贷者的形象在威尼斯臭名昭著,经常受到基督教徒们的排挤与谩骂,安东尼奥和巴萨尼奥找他借钱,但在内心深处却对他鄙夷万分。如此,两个完全相反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者”安东尼奥选定了“替罪羊”巴萨尼奥,并迫使他出现。

“暗示者”寻找“替罪羊”的过程便是确认的环节。“替罪羊”夏洛克的确认属于集体确认,也就是“替罪羊”在社会中不能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接受,而是被排挤被忽略甚至轻视,最后成为边缘人物。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作为一个守财奴与高利贷者,受到慷慨大方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尼莉莎,甚至他自己的女儿杰西卡的排挤与蔑视,更通过向安东尼奥借钱一事的风波成了剧中人人嫌弃、讨厌的对象,最终被夺去所有财产,成为一无所有的可怜的“替罪羊”。一般来说,“替罪羊”要经历的仪式有三种:“命名仪式”、“控诉仪式”及“惩罚仪式”。“命名仪式”指当众对“替罪羊”进行审讯,当众对替罪羊的“罪孽”进行命名;“控诉仪式”指对“替罪羊”的“罪孽”进行指责,使“替罪羊”受丧失人格,失去自我;“惩罚仪式”指对“替罪羊”做出惩罚,让“替罪羊”去赎罪。作为“替罪羊”,夏洛克这三种仪式都经历了。在法庭上,鲍西娅女扮男装成一位年轻有学问的博士律师,想出只能割肉,不能流血的办法,逼迫夏洛克完成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并以法律规定为借口对夏洛克直接定罪:“威尼斯的法律规定:凡是一个异邦人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任何公民,查明确有实据者,他的财产的半数应该归受害的一方所有,其余的半数没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置,他人不得过问。”[1](P158)这样,夏洛克作为“替罪羊”的“命名仪式”得以轻松完成。接下来鲍西娅又对夏洛克的“罪行”一边威吓一边控诉,公爵最后判定夏洛克必须履行鲍西娅做出的惩罚及安东尼奥提出的让他改信基督教、死后把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儿女婿的条件,夏洛克作为“替罪羊”的“控诉仪式”及“惩罚仪式”也由此完成。

二、文化心理:“集体无意识”

夏洛克作为“替罪羊”的形象的形成,归根到底在于他所受到的文化传承,也就是犹太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基本文化心理,这一点我们可以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理论进行剖析。

根据荣格的心灵解构理论,人的心灵包涵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其中集体无意识往往对“替罪羊”形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潜在的本能,“本能是典型的行为模式,任何时候,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反复发生的行为和反应模式时,我们就是在与本能打交道,而无论他是否与自觉的动机联系在一起。”[2](P33)确实如此,人类各种各样复杂行为的背后,往往是本能在起作用,而这种本能正是人们长期以来集体无意识的表现。集体无意识由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繁衍通过遗传达成,它永远无法上升到意识的层面,人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原型对集体无意识进行深入了解。“从集体无意识角度看,世界不过是一种内在精神世界的显现,是一个意象的世界,它同时作为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驱力,吸引并推动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并引领他们走入生活世界。”[3](P67)在《威尼斯商人》中,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具有犹太人的基因传承,与生俱来带有犹太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在基督教为绝大多数人所信奉的特定环境中,他本来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个体。夏洛克之所以成为替罪羊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罪”的恐惧和抵触,以及对他们所认定的“罪孽”的惩罚欲。文艺复兴是一个高度道德化的时期,那时的人们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思想行动的自由、精力充沛的雄心、才华横溢的天赋、永不枯竭的能量、充满冒险的精神、向往成功的欲望、征服一切的胆量、对于自我的认识”[4](P320),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脉搏。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公爵等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基督徒无疑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践行者,基督徒的血液在他们身上流淌,人文主义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发扬,面对吝啬、苛刻、放高利贷的夏洛克,他们在心理上当然就自觉高人一等,而夏洛克正是他们寻找的那个与他们信奉的精神相背离的“典型”,被抓到后,这个“典型”“恶”的一面被放大,夏洛克受到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惩罚,而他们对自己的行为非但感到没有任何不妥,甚至还洋洋得意,感觉自己成就了一番英雄作为。这似乎是一场集体的狂欢。

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分析,夏洛克作为“替罪羊”的替罪模式是双重的。一方面,他为整个犹太民族替罪,这点是显而易见也比较容易理解的。当时的犹太人社会地位低下,被基督教徒所轻视与不耻,遭受着严重的不平等待遇,在剧中第三幕第一场,夏洛克为他的民族同胞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呐喊:“他曾经侮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钱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蔑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那么照着基督教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交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1](P127)夏洛克的这番话道出了整个犹太民族的心声,从中读者也得以认识,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矛盾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矛盾,而是两个民族的矛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心理的冲突,是人类集体无意识中不同原型之间的悖离。在基督教徒看来,夏洛克的行为残酷无人性,于是他们对他重重责罚。夏洛克受到的惩罚也代表着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惩罚,从这个层面来讲,夏洛克是犹太民族的“替罪羊”。另一方面,夏洛克也是基督教的“替罪羊”。在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心理下,安东尼奥等人认为夏洛克受到的惩罚理所应当,他们为自己的“聪明智慧”“宽厚仁慈”而欢欣鼓舞,然而他们真的宽厚仁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巴萨尼奥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借钱向心仪女子鲍西娅求婚,安东尼奥自己没钱却向自己一向鄙夷的犹太人夏洛克借钱本身就是对自以为清高的基督教徒的讽刺;鲍西娅男扮女装假扮律师咬文嚼字变相侵吞夏洛克的财产本来就是不真诚、对人文主义人人平等宽厚仁爱精神的背离;安东尼奥欣然接受公爵的裁定,把夏洛克财产一半据为己有的行为也实属不仁不义之举。然而,他们在基督教外衣的庇护及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心理作用下,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反而把夏洛克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推向了火海,使他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替罪羊”。

三、审美功能:净化与救赎

净化与救赎是替罪羊的两大功能。净化主要指道德层面上的,亦即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能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救赎通常指读者阅读文本,能够感受到精神,尤其是宗教意义上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得到拯救。

《威尼斯商人》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基督教的思想在欧洲盛行,英国人的反犹高潮迭起,因此,尽管在剧中莎翁让夏洛克作为犹太民族的代表发生,但最终夏洛克的失败却让绝大多数的英国人感到大快人心,剧作的结局也无形中加强了人们的意识:犹太人的社会地位不可挽回。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夏洛克的身份是高度可辨的。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作为“替罪羊”的“施罪者”具有高度的道德能指性,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身披人文主义仁义仁爱的道德光环,与品行卑劣的放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们的思想天平毫无疑问会严重倾斜于他们一边,而对夏洛克的惩罚更使绝大多数的人们看到犹太人“罪恶”思想的下场,无意间起到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敦促人们更加忠实于基督教的信仰。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救赎指的是在文学接受的过程中,宗教思想发生的变异,也就是说读者受到的宗教意义上的拯救。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作为“替罪羊”的救赎作用是在他与安东尼奥对簿公堂的过程中完成的。安东尼奥的生意船只海上出事,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归还夏洛克的借款,安东尼奥试图协商解决,夏洛克决然不同意,坚持按照合约割掉安东尼奥的肉,安东尼奥自知夏洛克报复他的用心,公爵也苦口婆心希望夏洛克能够松口,却无果,在这种情况下鲍西娅假扮博士律师上场,和公爵一起做出了严惩夏洛克的决定。在那样的年代,在读者读过文本或观赏过演出后,他(她)肯定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鲍西娅的聪明和安东尼奥的崇高,而夏洛克无疑会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使他们更加努力追求基督教及人文主义的信仰,使自己成为一个睿智机敏、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从这个层面来看,夏洛克作为一个负面形象,从另一个侧面实现了“替罪羊”的救赎功能。

结语

由此可见,莎翁对夏洛克是持有恻隐之心的。表面上看,夏洛克是一个贪婪、阴险、凶残、冷酷的吝啬鬼;而安东尼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珍视友情,这似乎是正义与邪恶之战。而事实上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矛盾与冲突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两个不同的民族、基督文化与犹太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夏洛克的呐喊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呐喊,夏洛克是犹太民族的一个悲剧英雄,是一个典型的“替罪羊”。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戏剧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2]荣格.本能与无意识.荣格文集[C].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3]尹力.意识、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分析心理学心灵结构简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2).

[4]常耀信.英国文学通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王占峰]

I06

A

2095-0438(2017)05-0052-03

2016-12-27

蒋丽琴(1976-),女,河南新乡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6年课题“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替罪羊’主题研究”(SKL-2016-1690)。

猜你喜欢
犹太民族替罪羊尼奥
幸福的天使
非药品不是假货的代名词,更不是竞争混乱的替罪羊,这个企业要为动保乱象发声
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替罪羊
原野奇谈(十)局中局里的替罪羊
虚构的犹太民族?
犹太文学中的“施勒密尔”形象与中国“阿Q”式人物之比较
雅克德罗邀请嘉娜·维什尼奥娃成为品牌形象大使
本期人物:莫里斯 · 尼奥
《闯与创》等48则
替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