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参
(河南大学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我国审计质量研究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刘利参
(河南大学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公司财务可靠性的保障,是外部投资者和审计公司之间的桥梁,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冲突。本文以前人研究审计质量的文献为基础,本着向前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后发展的目标,归纳梳理了审计质量的相关文献,寻找研究空白,为以后研究审计质量的方向提供思路。
审计质量;文献综述;研究展望
长期以来,安然事件等财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研究学者纷纷将焦点集中在外部审计。审计作为公司的外部保障机制,是联系外部投资者和审计公司之间的一个桥梁,能够缓解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冲突。而审计质量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表现,代表着审计人员的能力,审计质量较高,外部投资者更相信该公司的信息是真实的。但是由于审计质量是抽象的,不能直接度量的,只能用替代指标衡量。目前,研究审计质量是一个热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审计质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近年来对中国知网上审计质量研究的核心期刊梳理归纳的研究,分析审计质量都从什么方面进行了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都有哪些,研究变量之间关系时使用的替代指标,找出研究空缺,为今后的研究思路提供方向。
赵保卿,徐豪萍(2017)通过搜集2013-2014年沪深A股的相关数据,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代理理论分析了审计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郑登津,闫天一(2016)指出,会计稳健型和外部审计质量对债务成本有交互影响。雷光勇,张英等(2015)以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作为外部监督机制,审计质量的高低,代表着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投资者认知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审计质量的高低所影响。陈俊,韩洪灵等(2009)以规范研究为方法,从真实质量与市场感知两个层面研究了审计质量对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的驱动因素,考察了声誉机制和审计师的监督强度影响审计质量的路径,进而引起的经济后果。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完善,公司制度严谨,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现象在非四大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说明内部审计机构与外部审计机制互为替代,相辅相成(杨德明等,2009)。冉明东,王成龙(2016)认为,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使业绩更为符合相关分析师对其的预测,往往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改变业绩,而审计作为外部机制,能够显著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可是相关会计准则的变迁能够减弱这种调节作用,造成审计质量的下降。王守海,杨亚军(2009)认为,为审计质量的高低能够影响审计收费。王永海,章涛(2014)以金融数据-商业银行为桥梁,研究了审计质量和金融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信用评级是一个公司的“脸面”,评级越高,声誉越好,公司内部的问题少,以应计盈余为指标的审计质量就高,说明二者之间可以正相关(周小婷等,2017)。
刘启亮,郭俊秀等(2015)表明,审计质量的高低可以被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所影响,当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审计师个人所承担的风险也许也会随之发生了转变,因此,审计师处于谨慎性的原则,会对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唐建新,付新宇等(2015)通过实际具体的案例为研究对象,考察事务所的扩张方式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研究指出,只有实质性的合并扩张才会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引起审计质量的提高,否则,审计质量会下降或者不变。刘文军(2014)通过2008-2012年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客户距离事务所的远近和审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距离越近,审计师对公司信息了解的更加的清楚,被审计公司舞弊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审计质量相对更高。并进一步的将研究对象分为总所和分所两个方向,验证出客户的差异性会对其产生影响。程莹(2015)以双重领导体制为背景,分析了审计师的专业能力越强,然而审计质量的高低却不确定,被审计公司违规违纪的现象越少,审计的质量也就相对较高。另外,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的工资水平、审计长任期的长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宋衍蘅,付皓(2012)利用补充更正报告的数据,提出了与原有研究截然相反的结论,他认为,当该公司的审计风险较低时,事务所在同一个公司审计的时间长短会严重影响其审计质量,而在审计风险较高的公司,这种结论是不成立的。
韩维芳(2017)以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2002-2012十年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审计师个人经验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指出,审计师的个人经验越丰富,审计师个人对高风险审计公司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这种现象在项目负责人上体现的更为明显。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会计师事务所纷纷改制,这种组织形式的转变,导致审计师在审计时面临的法律风险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审计师个人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丰富的执业经验,规避审计失败,张健,魏春燕(2016)指出,审计师的个人经验越丰富,越能减弱法律风险带给审计质量的冲击。吴伟荣,郑宝红(2015)以规范研究方法为基础,利用高层梯队和公共压力理论,分析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长短、所拥有的背景特征(张兆国等,2014)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刘明辉,王扬(2012)打破以往研究,综合考虑了审计师自身的相关特征,考察这些特征的综合力量对审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影响。李思飞,刘恋(2014)认为,如果审计人员具有审计某一行业的专长,当审计师审计该行业的公司时,在短期内会大大提高其审计的质量,但随着审计时间的延长,审计人员会对被审计公司产生依赖,进而引起其审计质量的下降。
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仅局限于事务所本身的优劣,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审计质量的变化。当终极控制人及其所属公司的性质发生本质变化时,被审计公司更换事务所的概率将会增大,而且更倾向于更换为声誉较好的大的事务所,进而审计质量也会提高(毛丽娟等,2014)。叶陈刚,武剑锋等(2015)表明,该公司监事人员的多少,机构投资者的所持股票比例的大小,都会对审计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三者之间的关系拓展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关系的研究。陈申(2011)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了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完善公司内部结构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关注度的提高,杨惠贤,李晓清(2017)从外部压力——媒体压力(周兰等,2015)、政府压力、法律压力和信贷压力四个方面研究其对审计质量改变程度的影响,并将事务所作为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进一步观察外部压力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否会有所变化。肖珊(2006)从大股东把控公司大权,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监督无效的角度研究近年来审计质量逐步下降的原因,他指出,为了解决审计质量下降的这种情况,公司应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进一步从本质上提高审计质量。戴志民(2010)以中小板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的实证方法,从独立董事的角度考察了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审计质量作为会计界研究的热点,研究学者为了探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常用的替代指标有审计费用,审计意见,事务所规模,盈余管理等,对于替代指标的有效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张宏亮,文挺(2016)利用2000~2014年A股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替代指标事务所角度——审计费用、事务所规模和公司视角-盈余管理的有效性,结果证实,盈余管理和事务所规模二者相对审计费用来说,其有效性更强。赵艳秉,张龙平(2017)认为,不同的审计质量替代指标,其在我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是不同的。王敏(2015)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指出审计费用、审计意见和事务所规模在替代审计质量时其优劣性是不同的,审计费用最能代表审计质量,相反的,事务所规模的替代程度最差(王泽霞等,2010),审计意见居于二者之间。吕小月(2009)通过归纳总结各个替代变量的研究,提出了研究学者关于审计质量替代指标研究的不足,进一步表明研究学者应从根源探究,综合考虑各指标的替代关系。
本文通过搜集整理中国知网上的核心期刊,对已有审计质量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总的来说,已有的关于审计质量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从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自身视角探析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从企业价值和绩效等方面研究审计质量产生的经济后果。由于审计质量是不可测量的,研究学者又从多个角度寻找其替代变量,并进行其替代有效性的研究。虽然研究成果很丰硕,但以往研究大多是基于实证研究方法,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远远解决不了实践中出现的更多问题,研究学者应深挖审计质量的理论基础,联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1]韩维芳.审计风险、审计师个人的经验与审计质量[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03):35-45.
[2]张宏亮,文挺.审计质量替代指标有效性检验与筛选[J].审计研究,2016,(04):67-75.
[3]郑登津,闫天一.会计稳健性、审计质量和债务成本[J].审计研究,2016,(02):74-81.
[4]刘启亮,郭俊秀,汤雨颜.会计事务所组织形式、法律责任与审计质量—基于签字审计师个体层面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5,(04):86-94+96.
[5]刘明辉,王扬.审计师特征、审计质量与审计师运营效率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5):20-33.
1004-7026(2017)16-0104-02
F239.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6.070
刘利参(1991.6-),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河南大学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