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敏,郭兆杰,王 璐
(1.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思政部,山西 汾阳 032200; 2.山西省汾阳市国家税务局,山西 汾阳 032200;3.华北电力大学 学生处,北京 102206)
曾国藩因开启了号称近代变革之始的洋务运动而饱受赞誉,但也因血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备受争议。对他的评价虽褒贬不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立身治世思想充满了人生智慧,是值得中华儿女传承的优良传统。
所谓圣人,是儒家所追求的终极理想人格,是人通过克服自身弱点,将自身潜能发挥到极致后所呈现的一种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最完美、和谐的状态。圣人的举动,无不合宜,对内可以问心无愧、不逾矩,对外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这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1]。曾国藩三十岁立下圣人之志,发誓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并在给弟弟的家书中写道:“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2]曾国藩并非生来就有宏远之志,入京为官之前,他秉承祖父、父亲之愿,力图学而优则仕,希望通过科举入仕、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二十八岁的他从穷乡僻壤之地来到北京繁华之都犹如跳出了井底,称以往的自己:“……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鄙庸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3]从此换副眼光,重看世界。树立了圣人之志的曾国藩认识到立志对于人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人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人生需有根柢,方可撑持世间变化”;另一方面,人只有明确自己的志向,才能有所成就,“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为?”拥有了胸怀志向,豪情万丈的曾国藩虽抬头仰望星空,但仍脚踏实地践行自己的誓言,任何时候都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包括小事。他说:“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4]例如,在治军方面,曾国藩通过读书、不断地反思、践行之后,超越了平凡的自己,书写了神奇的人生诗篇。
儒家提倡个人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需要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前后相继,有着因果联系的过程。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完美诠释了这“八目”。曾国藩用实践说明,一个普通人是怎样一步一步蜕变成一个完人的。第一,欲先修其身,先正其心。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说:“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5]心正就是淡泊守志,只有这样才能气定神闲,才能思虑周全,才能心生智慧。第二,欲正其心,先诚其意。出自底层的曾国藩身上有三大缺点:浮躁、傲慢、虚荣。其根源在于不够“诚”,对己、对人、对事、对上、对下都缺乏一个诚字,但最后他以“拙诚”闻名于世。这源于他反思后的深刻认识。他说:“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勾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6]第三,欲诚其意,先格物致知。曾国藩生性爱热闹,好交朋友,但朋友欢聚后常常使得他身心俱疲,又浪费时间,还染上不良习气。善于自省的曾国藩,给自己提出了缩小朋友圈、夜不出门的要求,并且日课十二条,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除此之外,他还每日读《易》,练习作文,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同时要求自己做到“眼勤、身勤、口勤、手勤、心勤”五勤,这使曾国藩探究事物本质、获取新的认识都有了事半功倍之效。曾国藩的修身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旧的生活习惯就像顽疾一样反复发作,但他靠着顽强意志,不断自我教育,最后战胜了“旧我”,成就了超越他人的非凡成就。
曾国藩作为汉人,在满清王朝里由七品翰林检讨十年升至一品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并能够善始善终;曾国藩作为湘军的创办者、主帅,代替绿营八旗正规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所向披靡;曾国藩作为一位文臣,纳天下之精英,组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人才梯队。为将为相为师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在多方面取得卓异成绩,缘于其坚持安贫乐道的保身、善身之法。曾国藩作为晚晴中兴名臣,保持官场屹立不倒的秘诀是,不贪不占、安于贫穷。既向清政府表明他没有太大野心、欲望,也不会落人口实把柄。他做京官期间可谓一个“窘”字,由于清代实行“低薪制”,京官看起来风光,但要想配得上官制威仪,大多官员依靠灰色收入,这在满清是被默许的。然而三十岁立志做圣人的曾国藩却是靠借贷来满足基本用度,其所借贷在多年后才还清。他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7]从个人修为上讲,曾国藩认为受不得穷,立不得品。从家教而言,他认为:“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欲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8]有一个有名的故事特别能说明其“贫穷”程度。一次李鸿章宴请曾国藩及其家人,他尚未出嫁的两个女儿因为争夺仅有的一条绸缎裤子而委屈落泪,而曾国藩当时身为权倾朝野的两江总督。在军队的管理上,湘军之所以骁勇,在于领导者廉洁。将帅廉洁才会服众,才具有号召力。湘军与八旗军的差别在于八旗军穿得好、吃得丰盛,而湘军粗茶淡饭,客人来了没有饭食招待,光脚穿草鞋,像农民似的。曾国藩与其缔造的湘军,忠清艰苦,至于此境。
曾国藩的家书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字是“勤”字。他认为无论个人、家庭、社会,勤劳是关乎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勤”的对立面是“惰”。于个人而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失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9]。于家庭而言,“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10]113。于治军而言,不外“公”“明”“勤”三个字。曾国藩对于“勤”的感悟,一方面来自原生家庭。他的祖父曾星冈在他做了翰林之后,别人都想仰仗这样的亲戚谋些利事,而曾星冈仍然坚持“宽一(曾国藩乳名)虽点了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靠他吃饭”,晚年仍坚持下地种菜、拾粪,不弃勤俭家风。曾国藩把祖父的家风总结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曾国藩的母亲是一位乐善好学、吃苦耐劳的家庭妇女,把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来自于曾国藩的切身体验。曾国藩天资并不特别聪颖,有次他背诵一篇古诗文,挑灯至深夜,房梁上准备偷窃的小偷都会背诵了,仍不见其停歇之意,遂愤愤离去。曾国藩凭借勤,踏上畅达的仕途之路,因而要将此传承下去,要求自己的子女晚辈恪守勤俭家风,“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泆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11]。
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吸收曾国藩立身治世思想精华,有助于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完善自我,更多地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曾国藩的圣人理想与马斯洛的人的最高层次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理论有几分契合,二者都要求人们将自我潜能发挥到极致。人能够多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一定程度取决于精神上对自己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树立崇高理想作为精神引领。曾国藩正是凭借内圣外王之理想实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同时,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淡泊守志、淡定守静,源于理想使人的内心世界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它可使人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使人生的必做之事变得简单并能从中收获快乐。大学生普遍存在迷茫、困惑、浮躁、承受能力差等心理问题,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才能走得从容、走得坚实、走得长远。
曾国藩十四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二十八岁中进士,一直在为考试学八股,也许正是深刻认识到这样功利地去读书,读一些毫无用益的八股的危害性,在教育子女时他时刻强调要端正学习态度,“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读书明理之君子”[10]113。现在的大学生读书多是出于功利性,并非始于兴趣,阅读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视为浪费时间,偏爱应用型或者考试类的,所以少有大学生通过读书来实现明理。在大学生中间经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花几百元钱买件衣服不假思索,花几十元买本书却像割心头肉。其实,服饰可以满足一个人的外在美,而读书可以通过改变人的思想、性格、脾气来塑造人的气质美。“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12]当然,读书要实现外在气质美和内在通晓事理的结合,即外秀慧中。同时,读书需做到三点: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所以,大学生读书要坚持读好书,有计划地读书,坚持不懈地读书。
曾国藩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方法最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一,慎独内省。“慎独则心安”,“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13]320。曾国藩常常通过记日记的形式反思自己的言行,以便修正过失,体现了慎独的精神境界。其二,居敬。“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13]321其三,主静。曾国藩要求自己“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功夫要紧”[14]。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最害怕的是直面自身的过错,远离父母监管的大学生在大学自由的环境里更应加强自律,只有通过反求诸己,通过慎独,才能在独处时仍遵守道德规范。“敬”讲求的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物庄敬严肃的精神状态,大学生要克服做事、做人拖拖踏踏、自由散漫、浑浑噩噩、随意任性的毛病,凡事打起精神,有所追求,要静下心来做周密的安排,防止心浮气躁、忙而无功,最终碌碌无为。
今日的大学生多在长辈的宠爱下长大,生活被父母包办,基本不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欠缺。随着近年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超前、攀比、负债消费等一些消费理念也在大学生中流行起来,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为了提前享受生活,去购买超出自身经济负担能力的商品和服务,生活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这不仅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校园贷,甚至因为“裸贷”而自杀事件。曾国藩所倡导的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个人进步、家庭兴旺、社会富足的保证。大学生应该将勤俭当作一种品质、精神、修养,甚至时尚去追求。家庭、学校、社会也要营造一种勤俭光荣、骄奢淫逸可耻的氛围,鼓励大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119.
[2]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致诸弟[M]∥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4.
[3] 曾国藩.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致诸弟[M]∥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出版社,1995:218.
[4] 曾国藩.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致诸弟[M]∥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29.
[5] 郦波.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1:54.
[6] 曾国藩.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致沅弟[M].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26.
[7] 曾国藩.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诸弟[M]∥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61.
[8] 曾国藩.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喻纪鸿[M]∥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院,1995:837.
[9] 曾国藩.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致沅弟[M]∥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81.
[10] 曾国藩.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谕纪鸿[M]∥曾国藩家书. 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11] 曾国藩.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致诸弟[M]∥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93.
[12] 曾国藩.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谕纪泽纪鸿[M]∥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207.
[13] 曾国藩.同治十年十一月谕纪泽纪鸿[M]∥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14] 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M]∥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