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析

2017-04-13 15:22:15胡海山杜文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9期
关键词:全过程大学生教育

胡海山, 杜文博, 陈 平

(中国矿业大学 校长办公室, 江苏 徐州 221116)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析

胡海山, 杜文博, 陈 平

(中国矿业大学 校长办公室, 江苏 徐州 221116)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方向和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需从理念更新、机制完善、课程建设、实践实训、教学改革、学籍管理以及全方位保障等方面着力,形成畅通有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全过程; 路径及保障机制

2015年10月,李克强总理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1]由此可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之中,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创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应以怎样的形式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其路径及保障机制如何?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与探讨。

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新为手段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为目的的创新教育理念,科学地将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进而将其引入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之中,丰富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2-4]。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并完全符合高等教育内部发展规律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和理念。

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教育的作用”[5]。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源泉,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更加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阵地作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国内形势来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已经成为调整结构、转型发展和激发新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而人才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理应承担起的时代新使命,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从高校自身来看,高等教育改革、学校内涵发展及“双一流”建设,迫切需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6-9]。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国已经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更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抓住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突破口,补齐补强人才培养短板,努力造就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2 创新创业教育融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探析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制不健全、培养目标不明确、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实践环节偏弱等突出问题。据此,本文将从理念更新、机制完善、课程建设、实践实训、教学改革以及学籍管理等方面探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路径,破解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

2.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的部分高校和一些教师还存在较为功利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就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创新创业知识,引导大学生创业。部分高校忽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急于培养树立少数创新创业的典型,很难具有持续性和推广性。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其本质是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具有革命性的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相结合。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贝克莱斯说:“创业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些学校或某些专业,而应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所有大学生的选择。”[10]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单个领域,而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所有大学生的选择,这是对当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一种改革与完善。

2.2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机制。一是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建立学科专业机构,以创业就业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使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更好服务国家和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实施系列“卓越计划”和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三是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2.3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及课程体系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及课程体系。一是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本科、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分管理。二是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三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教育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四是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推出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11-12]。

2.4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一是优化校内实践育人平台,系统整合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资源,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实践创新搭建良好平台。二是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优配强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常性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三是成立相关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四是积极落实创业培训政策,编制创业培训计划,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联合开发创业培训项目,做好学生创业孵化工作。

2.5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元素,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所在[13]。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养,实施相关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二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师资条件。三是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科技成果绩效分配机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四是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更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小班制教学,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2.6 健全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

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效,高校应建立相配套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一是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二是要合理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做好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规划与学习指导。三是制定配套的转专业政策,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四是探索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保障机制

实现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加大投入、明确责任、细化指导、科学评价,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3.1 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国家应加大投入,整合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二是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多渠道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是高校也应优化经费支出结构,统筹安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投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从政策、场地、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3.2 明确责任体系

高校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加强指导管理。建立全校重视、全员参与、全过程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成立由校

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教务部门牵头,学工、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3.3 细化指导服务

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全过程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专家库,积极聘请科研创新人才、社会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创业教育专家等组建创业导师团,采用“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为学生创业项目配备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提升创新创业实战技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

3.4 强化监督评价

既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纳入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作为衡量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引导高校切实抓好。又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办法,注重第三方评价结果的运用,联合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办法,客观评价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以此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迈上新台阶。

References)

[1] 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0/c1024-27720490.html.

[2] 钟江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其创新模式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8):7-9.

[3] 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4] 吴翼泽.新常态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不足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 2016(2):100-103.

[5] 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6] 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5(13/14):111-118.

[7] 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4):9-16.

[8] 黄志兵.创业型:“双一流”背景下新兴大学的一种战略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 2017(3):47-53.

[9] 郑波.围绕“双一流”建设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6(3):8-11.

[10]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11] 谷雨.“互联网+时代”首个大型产业互联创新创业平台启动[J].航空制造技术,2015(8):18.

[12] 陈哲思,尉京红,宋晓慧.基于教育信息化和“慕课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为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4):1-6.

[13] 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 (10):34-36.

Exploration on path for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tegrated into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u Haishan, Du Wenbo, Chen Ping

(President’s Offi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ultivation.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specially issued the “Implementing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hich further defined the objective, direction and measure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tegrat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idea renewal, mechanism perfe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students’ status management, etc., so as to form a smooth and effective path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path and assurance mechanism.

G642.0

: A

: 1002-4956(2017)09-0027-03

10.16791/j.cnki.sjg.2017.09.008

2017-04-17

2016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6SJD880072)

胡海山(1981—),男,江苏建湖,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E-mail:hhs@cumt.edu.cn

猜你喜欢
全过程大学生教育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3-31 03:18:14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36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