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使命与取向
——基于民族国家建设视角

2017-04-13 11:0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武术中华民族民族

王 纯

(成都体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问题、使命与取向
——基于民族国家建设视角

王 纯

(成都体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基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使命和发展路径。认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站在民族国家建设的高度,为民族国家的安全与强盛铸就民族基石,为民族国家的建设与治理奠定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民族自信;致力于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之魂,坚守国家安全红线;致力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本色,凸显国家象征符号;致力于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强化国家治理功能;致力于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国家; 国家认同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Further Educatio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国家形态,是世界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国际关系的基本主体”[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进而开启了民族国家的建设征程。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族群)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国家建设的艰巨性。尤其在民族(族群)关系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民族国家建设是保持国家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在民族国家建设的框架下,站在民族国家建设的高度,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本文拟从民族国家建设的高度,立足于当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进行审视,在积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夯实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助力民族国家建设。

1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对“民族”的理解狭隘阻碍国家认同的形成 以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民族”的认识和理解较为狭隘,局限在多民族国家的“多民族”框架下,关注作为族体单位的“民族(族群)”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发展,未上升到民族国家和国家民族——中华民族的层面。因而,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挤压下,出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生存危机,甚至出现了有悖于民族国家建设的急功近利举措。

例如,武术所体现的对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认同,直接导致了各拳种之间认同冲突,出现门派之争、门户之见等,已经成为影响当前中国武术发展的重要障碍。“泛道德文化模式强烈渗透在武术、养生、娱乐活动及竞技活动内容中,这对传统体育特别是竞技活动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2],同时也无助于民族国家建设。因为“国内各民族的认同无助于国家认同的形成和提升,而且常常成为国家认同形成和发展的阻碍性因素”[1]。基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视角,因对民族的理解和认识的狭隘性,导致这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未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下中国多民族国家建设。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糟粕”不利于民族国家建设 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性组织,它依靠法律、法规、制度管理公共事务。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同时也必须遵守和认同国家权利。因此,对诞生于传统社会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宗教信仰、君权神授、宗法制度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重要影响。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祭拜上天、鬼神密切联系,表现出对宗教思想、王权、族权的认同。如白族、哈尼族、彝族等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着隆重的祭天仪式,并在巫师的带领下举行杀猪宰牛、载歌载舞等活动。彝族的武术项目则出现在祭祀及丧葬仪式上,表现出宗教色彩。中国武术拳种多以姓氏命名,各个流派以“正宗”自居,传承方式具有“师徒传承”等特征,体现出强烈的宗法关系。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传统民族宗教信仰和君权神授的观念不利于民族国家建设。尤其是一些披着宗教外衣,打着健身旗号,扰乱正常社会秩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必须加以禁止。

1.3 全球化浪潮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意义凸显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民族国家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冲击。现代民族国家借助传统符号建构国家认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加强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本色”,凸显“国家象征”符号,已经成为各民族国家强化国家认同的策略。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国学,传统习俗和仪式也不断以现代的形式“复苏”[3]。

多年来西方体育的大行其道,客观上造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空间受限,存在着“有其外壳,却少血脉”的文化贫瘠状况。“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4],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在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碰撞与融合中,一定程度上使“当代社会的主流人群对自己民族传统体育的存在形式、内容及文化内涵产生了隔阂”[5],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使中国体育处于一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失忆状态”[6]。为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之“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民族国家建设。

2 民族传统体育的当代使命

2.1 为民族国家的安全与强盛铸就民族基石 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国家安全”的基石,国家安全离不开国家认同,同样,国家安全也离不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身体的强盛。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由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民族国家建设框架下,必须致力于强化国家认同,确保“国家安全”。

冷兵器时代,生存是第一法则,国家之强势必以军力为本,军力不能脱离躯体的强悍。在一个新兴民族的崛起以及一个腐朽王朝的衰落中,民族体育与军事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胡服骑射”的经典事例验证了这个法则。古代斯巴达的300名勇士抗击百倍于自身的敌人而不惧,这印证着斯巴达人对于健康婴儿残酷筛选的史实。游牧民族的彪悍与其严酷的生存环境对其体能和意志的磨练不无相关。从蒙古铁骑的挥师万里直抵欧洲,到土耳其结束古罗马帝国的血腥残暴,民族传统体育演变成了国家军力的象征和开疆拓土的工具。从岳家军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到戚继光的鸳鸯阵令倭寇闻之丧胆,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保家卫国、抗敌御侮的“正义之剑”。此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骑射的学习和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与军事紧密结合。人的身体承载的不仅仅是田间劳作和日常生活,强悍的意志与威武的气势体现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风貌与整体形象,民族传统体育被赋予了民族兴亡和国家强盛的重任。物极必反,当一个国家和民族被淫逸和骄奢冲昏头脑,被狂妄和自大萎靡了精神,那么其体质必然产生整体的退化和质的蜕变。

浏览史籍经典,无论是古代东方的侠客还是西方的骑士,他们都被寄托着社会理想和理想人格,历来为苦难社会中的人民大众所喜爱和推崇。战国时期的荆轲,隋唐时期的瓦岗寨英雄,宋代的梁山好汉、岳飞和杨家将,元末明初的黄巾义士,清朝的白莲教、义和拳乃至中华民国的霍元甲、黄飞鸿等。这些体格超群、侠肝义胆的英雄(组织)代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流,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延续的希望。

如果说民族传统体育在政治和军事上是一个国家安全与强盛的基石,那么在道德和文化发展历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类文明由专制向民主、由黑暗向光明、由等级向平等、由束缚到自由的演化进程。当我们瞻仰秦始皇兵马俑那些威风凛凛、浩浩荡荡且气势磅礴的兵阵时,谁又敢否认这曾经产生过一个强大的国家?谁又能否认强悍的躯体是支撑这个国家的重要支柱?在现代体育概念产生之前,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兵强马壮的武力展现。

如今,国民素质的提高已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国家的强盛根本上在于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样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增强国民体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国家认同,这正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之处,并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

2.2 为民族国家的建设与治理奠定民族文化根基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本身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表征。国家认同是推进民族国家治理的必要手段。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亦要着眼于民族国家治理的框架和宏观背景,必须服务于国家治理。 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民运会)为例,自其产生之日始,作为主要载体,被赋予了民族团结、发展、共荣的历史责任与政治功能。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举办这样的运动会,它既是一个竞技盛会,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始终彰显着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规则的学习和遵守,与群体社会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武术为例,武术表演展现的是人体和运动之美,武术技击展现的是竞技和攻防之美。人们可以在武术演练中体验美和创造美,可以在欣赏比赛中评价美和鉴赏美。人们在得失胜败中领略奋斗的艰辛,在各种判罚中感受规则的尊严,从比赛中受到角色定位、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奋争价值等启发,从而对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所启迪[7]。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活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社会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民族国家的建设与治理中的作用愈加凸显。对于一个欲走向健康、强盛的国家,体育的精神和价值是不可或缺的,而开拓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深邃内涵以传承民族精粹、弘扬民族文化、强化国家认同、提高国民体质和强化国民精神,进而为民族国家的建设与治理奠定民族文化根基,是必由之路。

2.3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民族自信 一个民族的伟大表现为它所在国家的灿烂辉煌,民族与国家从它们诞生伊始就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从古到今强调国家认同,就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在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在民族国家建设框架下,民族传统体育应积极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民族传统体育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与社会道德和规范联系起来,其本质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性自由和解放,并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人类在整体层次上获得更大的自由。这正是一个国家走向民主和法制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得以全面强盛的基础。

较之古代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民族传统体育无论在项目上还是规模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项目(如养生保健气功、太极拳等)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体现了其内涵的逐步深入,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细化的健身健心本质和社会化功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是全民族人民的体质和精神的强盛,是在此基础上的国家认同,最终整合为全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党和国家又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举措,又一次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此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为健康身体、健全人格、促进竞争观念和进取精神的有效措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亦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性。正是由于其上述特殊的价值,通过参与者自身的身体实践和情感体验,强健了身体,宣扬了道德主流;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践行中学会了美的表达和鉴赏;同时,也培养着社会意识,塑造着健全人格。

3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取向

3.1 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之魂,坚守“国家安全”红线21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在民族国家建设方面,党和政府对内提出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对外提出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和谐”理念,实现“共建和谐世界”的愿景[8]。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理应承担和发挥应有的责任和功能,着力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之“魂魄”。

具体而言,应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加强“天人合一”“气一元论”“有容乃大”“自强不息”“天道酬勤”“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和谐持中”“大爱无疆”“尚神贵韵”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培养,基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民族国家建设的框架下,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独特功能,亦是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

在传统社会中,尽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存在宗教信仰和君权神授、宗法制度等思想,对形成各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有着重要作用[9],但在现代社会中,在民族国家建设中,民族的生存、独立、发展以及基本社会制度的维护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达到与国家主权的一体化。对国家的忠诚应高于对宗教、家族、村落的忠诚,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必须强化对国家统一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打造民族传统体育之“魂魄”,以更好地坚守“国家安全”红线。

3.2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本色,凸显国家象征符号 在政治生活中,象征符号至关重要。作为创造国家认同的一种文化资源,国家象征是不可或缺的。国家象征为国家认同建构提供了最为有力的媒介,也为国家认同建构划定了边界,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10]。

民族符号是该民族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独特的文化活动,包括艺术、体育、语言文学和生活习俗。在民族符号仍然处于巩固国家象征的阶段,培植和塑造民族符号具有独特意义。例如,中亚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的主体的政治压抑和文化淡化后,突然面临重建民族符号和重构民族历史的任务,就把民族符号和国家象征的关系凸显出来,成为典型[11]。

在全球化浪潮下,民运会同样出现了如上问题,被大众诟病和学者质疑。民运会自产生之日始,作为主要载体,被赋予和承担了民族团结、发展、共荣的历史责任与政治功能。然而,有研究指出,民运会演进过程中存在“汇报式”赛事渐入“现代化”与“竞技化”泥潭、“边缘化”处境难逃“囚徒困境”、背离赛事文明等问题。“民族个性”与“民族共性”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民族个性”大放异彩,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在当代,民运会上展示的部分体育项目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它们深入挖掘并着力保护能引起民族大家庭的共鸣,无形之中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因此,兼顾“民族共性”与“民族个性”理所当然成为民运会项目设置的特征之一。

在民族关系日益复杂化的今天,民族国家建设是中国保持国家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服务于民族国家建设,在认同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尊严、满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体现民族文化记忆,张扬民族文化个性,表达民族文化情感。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尊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差异,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外来体育文化的先进理念,参与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增强中华体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唯有如此,民族传统体育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吐故纳新,真正实现民族体育的繁荣昌盛。在民族国家建设框架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理应着力于强化国家认同,以凸显“国家象征”符号,统领民族传统体育之“民族”。

3.3 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强化国家治理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关乎国家形象塑造与中国梦的实现。传统体育领域的建设和事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看,我国传统体育领域实现公平、公正、平等的管理规范,营造适应社会主义法治背景的健身、竞技氛围,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社会治理时应有内涵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学仪式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应致力于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利用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日、祭奠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如民运会、舞龙舞狮表演、养生气功演示、剑舞演练等。在这些活动和比赛中,坚持合法、无害原则,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仪式和公约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和活动应遵循社会治理原则,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手段和方式,对礼仪、道德进行规范,对现有比赛制度进行治理,使之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典范。

民族传统体育除了涉及社会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重大题材外,还与艺术结合形成武舞、民族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与医疗结合形成养生保健产业(包括养生气功、保健按摩、形体康复等学科和产业类别),与旅游业、娱乐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民俗娱乐等项目和产业。所有这些变化均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体育产业改革深化的宏观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应在体育产业治理方面有所作为。近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武术项目的产业化发展,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其他项目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实践亦告诉我们,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政治、文化、地理等因素[1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治理任重而道远。

综上,诸如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与产业发展的紧密接轨,与健康中国的深度融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等,都是应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挖掘,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价值、健身价值和人文价值[13],进一步彰显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价值,强化其“国家治理”功能,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3.4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在现代国家的公共教育体系中,各个层次所使用的教材是国家认同建构的媒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教材,往往维护的是国家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意志,体现了国家权力规训社会和创造国家认同的能力[10]。

从中华民族建设和我国民族国家建设的高度考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从根本上做到:加强传承,凝聚精神,重在教育。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已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956年,武术被纳入中国第1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61年出版了《武术讲义》。改革开放后,各体育院系除了招收本科生外,还陆续恢复了武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获批建立首个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民族传统体育又被国家列为体育学所属二级学科之一,设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至此,武术从一个运动项目提升为一门具有独立体系的体育学分支学科,研究范围也由此拓展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包括健身气功)、民族民间体育和少数民族体育等。这充分显示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价值的重视。

历史的经验和当代背景要求,在儿童和青年成长的每一步都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应充分重视学校教育,在学校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活动,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在全国13个省15个地区挂牌“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开展武术进校园工作试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以武术为重要内容和载体,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在2016年度武术进校园经验交流会暨中国武术协会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秋平指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4]通过武术进校园,青少年学习的是武术健身知识,掌握的是一定的防身技能,练就的是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逐步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与武德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观,在现实和未来,无疑都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4 结束语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民族国家框架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坚持民族性,避免在全球化语境中失语;应坚持文化性,避免在文化多样性中失位;应坚持传统性,避免在现代化进程中失身;应坚持健身性,避免在体育大众化中失范。在国家认同的原则、制度、方向、动力等的规约之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才不会因全球化而失去民族性,不会因科学化而遮蔽文化性,不会因现代化而抛弃传统性,不会因竞技化而丢掉健身性。

[1] 周平.对民族国家的再认识[J].政治学研究,2009(4):88-89

[2]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5

[3] 刘国强.以传统符号建构国家认同的悖论[J].浙江学刊,2009(6):71-74

[4] 王岗.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现状、问题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2):1-4

[5] 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62

[6] 陈青.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失忆[J].体育文化导刊,2006(7):31-33

[7] 田雨普.新世纪我国体育的功能与作用[J].体育学刊,2004,11(3):5-8

[8] 杨建营,邱丕相.“国家需要”对武术发展的驱动力探析[J].体育学刊,2010,17(2):94-98

[9] 易华.民族主义与多重认同——从归纳到演绎的尝试[J].学术月刊,2013,45(8):5-11

[10] 殷冬水.国家认同建构的文化逻辑——基于国家象征视角的政治学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6(8):74-81

[11] 祁美琴.论民族符号与国家象征的关系[J].民族理论政策研究,2014(5):12-16

[12] 温佐惠,王广虎,李万来,等.21世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4):11-14

[13] 赵连保,栗胜夫.从结构功能角度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J].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61-64

[14] 蒋亚明.武术进校园任重道远[N].中国体育报,2016-12-01(7)

Problems,Missions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WANG Chun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development, the paper explored the contemporary missions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ust gain the foothold at the height of the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ast the cornerstone for the nation-state security and prosperity, to develop the national culture for the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 and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erefore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be committed to moulding the “soul”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dhering to the guard line of “national security”, promoting the “natur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highlighting the national symbol. Meanwhile, it should dedicate itself to spreading the “value”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the state governance, promoting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and upholding the banner of patriotism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nation-state; national identity

2016-12-10;

2017-02-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TY019)

王纯(1961-),女,上海人,成都体育学院教授;Tel.:(028)85093297,E-mail:993279039@qq.com

G85

A

1000-5498(2017)03-0064-05

DOI 10.16099/j.sus.2017.03.009

猜你喜欢
武术中华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