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成 黑龙江省林口县蚕蜂管理站 157699
柞蚕病虫害防治用药需注意的问题
程 成 黑龙江省林口县蚕蜂管理站 157699
柞蚕生产要保持稳产、高产,必须做好柞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而柞蚕的病虫害防治又离不开药剂。柞蚕放养常用的药剂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和驱鸟剂等,剂型分为粉剂、乳油和烟剂等。为了使蚕药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使用蚕药时必须注意掌握蚕药的规格、浓度、施药量、时期、方法、防治对象、气候条件及对人、畜、保护对象的安全。
各种蚕药都有特点和适用范围,由于药剂的有效成分不同,对病、虫和杂草的作用也不一样。同时病、虫种类繁多,对药剂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在杀虫剂中,只有胃毒作用的药剂才对咀嚼式口器虫害有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效力不大。又如敌敌畏、磷化铝只有通过害虫气门进入呼吸系统才能使其中毒死亡。因此在应用蚕药前必须了解该药的性能、毒效作用和应用范围,切不可乱用,以避免浪费药剂,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蚕药质量的好坏,对柞蚕病虫害防治效果有直接影响。蚕药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酸碱度和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蚕药的颗粒细度、悬浮率和乳化性能等都是影响蚕药质量的重要因素。
(1)蚕药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是蚕药发挥毒效作用的基础,不同剂型的蚕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都有一定的规格要求,如果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就会影响药效。
(2)蚕药中酸碱度和杂质的含量不合格不但会影响药效,还会对柞树和柞蚕发生药害,并且影响保质期,尤其是有机磷蚕药酸碱度的大小对促进其自然分解有很大作用。
(3)蚕药中的水份含量。水分含量在蚕药中有一定限制,水分过高影响蚕药的物理性状和保质期。如粉剂含水量过大,遇湿度大容易使粉剂潮湿结块,不便喷粉使用,也降低杀虫效果。
(4)蚕药的粉粒细度。药剂的粉剂细度对药效影响很大通常粉粒越小,单位重量中的粉粒越多,接触面积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5)液用药剂的悬浮率。悬浮率是表示药剂的细度,反应药剂在水中悬浮的一个指标。可湿性粉剂在加水后的一定时间内,绝大部分的药剂颗粒必须均匀地悬浮于水中,才能发挥药剂的作用。悬浮率低的药剂加水后药粉沉降快,许多药粉沉入水底就不符合药剂质量要求,不但影响药效,而且容易产生药害。
(6)乳化性能。各种蚕药的乳油要求不分层、总量不减少、不出现沉淀和结晶现象,在加水后能很快成为乳状液体,否则也会影响药效,甚至产生药害。
病菌和虫害都有自己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它们的生活方式、对药剂的敏感程度、抗药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抓住病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施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柞蚕老眠起4~8天用“灭蚕蝇三号或四号”浸蚕灭蛆防治效果较好,如果浸蚕过早易引起蚕儿中毒或再被寄生,过晚不仅影响防治效果,健蛹率也降低。同种害虫的不同虫态对同种药剂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一般卵、蛹及休眠期抗药性较强,幼虫期随龄期增加抗药性增强。在同一龄期,刚蜕皮时对药剂最敏感,中期抗药力大,以后逐渐降低。
(1)严格掌握加水倍数。每种蚕药都有一定的使用浓度范围,在配药时应严格掌握加水量,加水过多降低药效,加水不足不但浪费蚕药,还能引起药害。
(2)注意选择水的质量。配置药剂的水应选清水为好,不要使用污水、苦水和硬水。因为污水里杂质多,配制药夜容易堵塞喷雾器喷头,同时还会影响药效。苦水、硬水含矿物质多,用于配置乳液会出现沉淀、分层或结晶而产生药害。
残效期是指蚕药喷洒后能保持杀虫效果的时间,各种蚕药的残效期长短不一,如敌敌畏的残效期只有3~4天,马拉硫磷和杀螟松的残效期一周左右。残效期还与蚕药的剂型、使用浓度、使用方法、环境条件以及防治对象有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生产情况做选择使用,如春天防治秋场子害虫,即选择残效期较长、杀虫范围较广的药剂;若防治放蚕前的害虫,就要选择残效期短、杀虫有效的蚕药喷撒枝叶,以便及时匀蚕管理。
施药时一般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阴雨天或将要下雨的时候不宜施药,以免雨水冲失。如在有风天施药,应注意风向,一般应在上风头向下风处施药,如果风速过大,应停止施药。气温高低是影响蚕药效力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害虫新陈代谢加强,能加速害虫中毒。在施药时应注意均匀、周到。在施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人、畜安全,防止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