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珺 苏晓晋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41000)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调整研究
武 珺1苏晓晋2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江南大学 江苏·无锡 241000)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后,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调整的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调整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分工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主要实现手段是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二)、我国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自从高等学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目前主要有产学研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一直以企业需要为导向,根据企业和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注重校内外资源整合,使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构建的实践中也不可避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创新”程度不够。
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经验式的学习和实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够,学生自觉处理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不强。
(二)、“团队”精神不强。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对学生个人才能的培养方案,而对学生团队和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认识不足。合作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
(三)、学校教学培养方案与社会实际的发展不相适应。
教学方案是高等职业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对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起决定性作用。我国高职院校还是沿用本科的课程体系,强调对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完成性的学习,实践课程的质量不高,课时不多。高职学院受到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的影响,实践教学设备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改造更新,比如江苏某高职学院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汽车发动机是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淘汰的设备,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汽车在装配这样的发动机了,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掌握实用的实践技术。
(四)、高职学校评估缺乏科学性。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评估方式是教育部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这种评估主观性比较强,评估部门依附于主管部门,评估不能真正体现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CBE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这些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可取之处,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学习。
1.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在企业中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的考核是由第三方的行业协会对学生进行考核,体现了考核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2.美国的CBE模式。CBE即“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己调整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速度。课程设置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设置,针对性很强。美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以高新企业的科研项目为教学中心,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学校研发能力,使学校和企业得到双赢。
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笔者得到一些启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力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不断加深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调整
1.逐步向开放式发展。国家强调“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企业、行业共同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中来,高等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着眼点,立足于产学研结合、开放办学,从而提升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开放式发展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机制、模式开放入手。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服务经济区域发展为目的,不断加强自身发展。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无锡新区,与无锡新区多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成为无锡新区发展的有力支撑。
2.人才培养模式向校企资源共享方向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整合企业资源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创造条件。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向政府、企业争取资源,整合社会和企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逐步建立学校和企业共享资源平台。例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联想集团共同开办了联想学院;与保时捷(中国)建立品鉴实习生实训基地;与海澜之家建立“学徒制”学校工厂。这些深度交融的资源共享平台,大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保障、新产品开发周期加快,面向社会的服务更精准。
3.人才培养模式向服务区域经济拓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本着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以企业需求为中心来培养学生,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如无锡是全国物联网发展基地,需要大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无锡各个高职学院都在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来满足无锡地区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4.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向着高职特色化发展。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提出的 “评软不评硬,评动不评静”。“软”就是要求我国高职院校评估向着以全面了解学校实际情况,形成以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根据客观评价提出对高等职业院校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指导意见更新办学理念,逐步改革当前的学科模式。“动”就是将高职学院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相结合客观的提出评估建议,从而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着眼未来。
(三)、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学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积极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也要加强对学生管理,积极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 “以学生为本”。
2.建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体系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要和社会发展结合,根据社会需要不断优化专业,宽窄并举,广泛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专业设置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要综合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课程体系模块化,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基础广博,模块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能力。
3.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师资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高等职业学院的老师既具有从事教学管理的能力,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就是“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制定师资培训计划,有计划的为教师提供培训,还有安排教师与企业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双师性”教师培养。
4.加强高职学院的产学研建设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把社会、企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企业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政府也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校企合作,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高职教育考核机制,通过第三方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授课能力,使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可以找到符合行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学生可以提升实践和创新能力,就业渠道更加畅通,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充分发挥自我价值。
5.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评估体制
首先是高校评估常态化,建立周期评估制度。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评估数据公开化、透明化。
我国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相对滞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调整,才能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在人为本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和课程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教师队伍,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形成密切的相互协作的校企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
[1]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邓泽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与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2(20).
[4]余向平.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
[5]林宇.围绕提高质量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12(10).
责任编辑:张克柱
审 稿 人:张 勇
G712.0
A
1009-8534(2017)03-0092-02
研究为2015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与高新产业互动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2015SJB352)
武 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师,硕士;苏晓晋,江南大学讲师,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