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君莲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0)
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
白君莲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50)
流行性腮腺炎; 个体化护理; 免疫功能
流行性腮腺炎是青少年期及儿童期较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表现为与携带有腮腺炎病毒的患者接触后感染所致的急性、全身性感染[1]。目前临床研究证实,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等传播途径扩散且性质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当前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尤其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治疗无效,所以临床护理工作成为改善及提高流行性腮腺炎预后的关键之所在[2]。本研究围绕流行性腮腺炎患儿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等级随机抽样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男33例,女17例; 年龄5~13岁,平均年龄(10.24±1.17)岁; 发病时间1~10 d,平均发病时间(5.25±0.25) d; 体温38.2~40.2 ℃,平均体温(39.22±0.24) ℃; 发病部位:双侧腮腺34例,单侧腮腺16例; 临床表现:头痛7例,腹痛9例,发热10例,腮腺肿痛24例。观察组患儿男35例,女15例; 年龄4~14岁,平均年龄(10.30±1.15)岁; 发病时间1~11 d,平均发病时间(5.30±0.20) d; 体温38.5~40.2 ℃,平均体温(39.24±0.26) ℃; 发病部位:双侧腮腺33例,单侧腮腺17例; 临床表现:头痛6例,腹痛8例,发热11例,腮腺肿痛25例。2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实施的《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以下内容:① 起病前14~28 d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有过接触史; ② 临床表现出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 ③ 早期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1个月内未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时血清可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 ④ 于患者唾液、尿液、脑脊液等体液样本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3]。纳入标准:① 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者; ② 年龄≤18岁者; ③ 无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标准:① 化脓性腮腺炎、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症状性腮腺肿大者; ② 患儿家长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病房环境营造、口腔护理、饮食指导、局部护理、并发症对症护理等[4]。
1.2.2 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内容如下。① 病情评估:结合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生命体征指标对其进行科学评估,继而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② 及时隔离:由于腮腺炎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唾液、空气等途径传播扩散,所以护理人员在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入院接受治疗后立即设定隔离区域并叮嘱家长保证患儿卧床休息,以促使腮腺肿胀情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消退[4]。采用空气消毒剂定时对病房内空气进行消毒,严格限定每日访视人数,进出病房时应做好全身消毒工作,避免形成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③ 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将流行性腮腺炎致病机理、诱发因素、治疗方案及过程、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及时告知患儿家长,促使其能够具有一个清醒的思想认知,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高对于患儿的关注与呵护程度。④ 饮食指导:依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日常饮食以富含丰富纤维素、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为主,尽量避免摄入酸性食物,同时叮嘱患儿家长应勤喂水,保证护理过程中液体的摄入量[5]。⑤ 并发症预见性护理:密切关注患儿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情况,对于存在并发症潜在风险的患儿应及时予以对症预案予以处置,例如脑膜脑炎患儿应定时翻身拍背,确保呼吸道畅通,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镇静药物,同时采取效果理想的抗菌药物予以治疗; 睾丸炎患儿应给予解热镇痛药物,采用睾丸托局部冷敷; 胰腺炎患儿则应及时采取禁食,补充能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6]。
1.3 观察指标
①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膜脑炎、卵巢炎、睾丸炎、胰腺炎; ② 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头痛、腹痛、发热、腮腺肿痛; ③ 免疫功能,包括CD3+、CD4+、CD8+、CD4+/CD8+,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Beckm Epics流式细胞仪测于护理前、护理结束后分别进行测定[7]。
1.4 统计学方法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和20.0%,观察组发生率更低,提示临床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头痛、腹痛、发热、腮腺肿痛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见表2。
表2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免疫功能比较
护理前2组患儿免疫功能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免疫功能,见表3。
表3 2组免疫功能比较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国外临床研究[10]证实,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儿童群体,腮腺炎病毒经过复制后进入血液循环之中,通过全身血液的运行先后扩散至其他器官组织并造成侵犯,例如胰腺组织、神经系统、肝肾器官、心脏器官等[8]。在中国,虽然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已经投放市场,但是在国家免疫规划中并未做强制接种要求,所以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在近些年来呈现出了小幅上升态势[9]。目前临床已知流行性腮腺炎具有自限性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且没有特效药物,所以其治疗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在长期实践工作中证实,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实施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其预后的提高提供有力帮助。所以,关于临床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议题。
本次研究观察组患儿经个体化护理干预,脑膜脑炎2例、卵巢炎1例、睾丸炎1例、胰腺炎0例,并发症发生率8%,同期对照组脑膜脑炎4例、卵巢炎3例、睾丸炎2例、胰腺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0%,二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腹痛、发热、腮腺肿痛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上,观察组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临床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取得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在免疫功能比较上,两组患儿免疫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此期间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上述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最终认定,相较于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各项观察指标中取得的干预效果更佳,更能够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尤其是免疫功能的改善与提高,激活了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相较于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更加全面,除了从并发症、症状消失时间等视角进行分析外,还将免疫功能纳入其中,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系统、科学,所得论断更具说服力,成为创新及亮点之所在。
[1] 孙冬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4,15(12):101-102.
[2] 李小红,李凤,赵仕勇,等.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并发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5,10(4):42-44.
[3] 楚小红.优质护理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63):143.
[4] 周进,陈士新,刘利.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21(23):82-83.
[5] 岳素梅.中医综合护理小儿流行性腮腺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14(10):167-169.
[6] 郭银燕,魏洪霞,成骢,等.115例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9(3):179-180.
[7] 张俭,赵莉梅.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79例临床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5):472-473.
[8] Patricia Kaaijk,Sigrid Gouma,Hinke I Hulscher,et al.Dynamics of the serologic response in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mumps cases during an epidemic[J].Human Vaccines & Immunotherapeutics,2015,11(7):1407-1410.
[9] 叶兆琴,邹晓蓉.整体责任制护理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7(2):405-406.
[10] 李明珍,骆冬梅.舒适护理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2,15(17):365-366.
2016-11-15
R 473.72
A
1672-2353(2017)06-206-02
10.7619/jcmp.20170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