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研机构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转型

2017-04-13 00:50张立峰
财政监督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财务单位

●张立峰

浅谈科研机构面向管理会计的财务转型

●张立峰

为适应国家科技创新改革要求,科研机构要强化自我管理,增强法人治理能力,通过改革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科研服务水平。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为构建适应发展战略需要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途径。本文从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加强科研成本管理、开展全面预算和强化绩效评价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管理会计应用环节,力图找准业财融合点,并从营造良好财务环境、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会计应用的实施路径,以推动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模式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科研机构 管理会计 财务转型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需要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增强单位法人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水平。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的任务。国家政策改革推动科研机构财务管理要面向未来,主动转型,构建适应发展战略需要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推动科研机构财务转型的目标机遇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财政投入大量科技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010年国家科技投入经费7062.6亿元,2012年突破万亿大关(10298.4亿元),到 2014年国家科技投入经费13015.6亿元。

(一)适应国家宏观管理改革的要求

2016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深入推进会计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财会〔2016〕19号)。总体发展目标,要积极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要积极探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推动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

“十二五”时期,财政部全面启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先后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推动建立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引体系和专家咨询机制。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绩效管理等现代财政制度的实施,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提升单位法人治理能力的需要

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项目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其自我管理、内部监督能力关系到科研效率。当前科研机构仍然存在重经费支出审批与核算,轻财务规划与管理的现象,普遍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融合度不够,紧密度不强。职能仍停留在以会计核算为主,财务管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离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还有差距。虽然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但大部分还停留在以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为主的层面,财务信息化建设停滞在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会计信息加工能力不强,管理会计职能发挥作用不强。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资金的不断投入,单位承担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成级数增长,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在不断扩展延伸。面对不同的会计信息服务对象,一方面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提供,另一方面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加工分析财务数据,为单位事业发展规划、管理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也要求科研机构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确保国家下放的权接得住,管得好,实现单位法人治理能力提升。

二、管理会计应用的重点环节

面对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科研机构要强化自我管理,改革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 (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科研机构要以建设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为契机,突破财务管理服务边界,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推动财务共享、加强科研成本核算和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推动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一)推动财务共享服务

实现财务转型,推动财务共享服务是基础,而财务共享应用正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单位在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上对财务参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绝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在会计核算和记录处理上,财务人员的精力难以从大量重复的基础业务中释放出来,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为解决这一矛盾,单位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将大量的分散重复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业务予以标准化、流程化,将财务预算核算管理集中统一到信息平台上来,部署预算管理系统、电子报销系统、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系统,推动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降本增效。

推动财务共享服务,一方面将大量的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予以标准化和流程化,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精力拓展财务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服务延伸,推动平台建设向业务管理层面发展,进一步集成科研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成果转化等相关管理信息,逐步扩展应用功能丰富平台建设。在这一平台上,通过开通网上查询和预算控制等功能,科研人员、管理人员能够便捷即时的获取相关信息;财务核算系统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上接下联,形成信息环流,有助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财务信息孤岛的现象。

(二)加强科研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成本意识淡薄,资源不合理耗费现象较为严重。单位不注重成本管理,管理不规范,成本核算方法简单,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考核机制等。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迅速增长,单位要及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将成本管理引入到单位财务管理中,建立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提高科研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一是要建立健全单位科研成本管理制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模式;二是要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加强成本费用开支的相关性、合理性和合规性审核审查;三是要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引入到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进行全成本核算,实施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科研周期为成本归集期,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科研成本费用的归属期,将科研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核算科研项目全成本。

成本管理作为管理会计较为成熟的应用方法之一,近年来在管理应用中得到了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成本管理在科研机构落地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也能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人力资源制度、劳动分配制度等提供改革依据。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权责发生制和成本费用核算将引入新政府会计准则,因此科研机构在增强科研活动市场导向性的同时,要借鉴和应用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本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科技投入进一步撬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

(三)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2015年1月1日新《预算法》实施,进一步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预算管理的地位,严格实行全口径预算,把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绩效管理等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部门预算单位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改革要求,甚至一些科研人员面对新的管理模式也颇有微词。当前科研单位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是资源的合理配置、经费的合理使用、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控制、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

实践证明,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与协调,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抓好经费预算管理就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的综合性预算管理方法,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单位要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结合科研工作特点,科学确立科研战略发展规划,配套制定未来资金保障计划 (财政中期规划),据此落实年度预算编制,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整。单位要将全部经济活动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覆盖单位管理全方位。另外,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单位各部门上下配合,全员参与,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以做到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规划。

(四)强化绩效评价管理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首次提出 “要坚持科研评价的创新和质量导向,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内容和标准”。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财政部门和科研机构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尽管当前科研单位管理会计在预算绩效评价环节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在单位年终决算分析报告中,预算与决算的比较、预决算的跨年比较、资产变动情况、单位负债的变化情况、对当年资金使用的分析评价及建议等。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仍然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科学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通过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深入剖析年度财务数据并找出存在的根源,以寻求解决的方法途径;二是激励与奖惩并行的考核机制尚未形成,如预算与预算执行结果激励约束机制、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问责制、试行谁用款谁负责的预算绩效责任追究制等尚未建立和执行。

实施绩效评价,就是要通过逐步加大评价与监督检查的力度,敦促各业务部门和有关单位及领导充分认识和承担起绩效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绩效评价中的功能作用。单位要重视全面预算和过程管理的互相配合,坚持预算全程推进原则和后续跟进原则,通过建立严格有效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从制度上确保绩效评价得到贯彻实施。通过绩效评价充分掌握资金的使用效果,通过分析更加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回到资源配置中,更加科学地支持决策和方案实施。

三、推动管理会计应用实施的对策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中提出了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的目标任务。科研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以预算管理内容为基础,将预算管理职能与单位的科研业务活动联系结合起来,将单位经济信息流动通过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反应,以达到全面反映单位公共资源使用结果和履责情况。

(一)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推动单位业财融合

从我国企业实践经验来看,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业务和财务的深入融合,需要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共识,甚至可以说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管理会计对公益性质的国内科研机构而言,由于其科研经费很大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在降低事业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管理需求并不是非常迫切。单位尤其是主要领导能否为实施管理会计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形成广泛参与和献言献策氛围,成为管理会计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也要求财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和政策法规水平,要走入科研一线,参与服务科研,适时实地的宣讲财务政策,真正了解科研管理业务对财务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财务人员话语权,最大化财务的职能价值。

单位良好的财务环境,需要单位内部各方的共同营造,一是要改变传统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弥补管理短板,营造良好管理氛围,充分发挥传统会计服务和监督职能,寓监督于服务中;二是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不仅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面向科研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和培训服务;三是要紧密对接当前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形势变化,开展政策培训和业务交流,提升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和法律观念。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服务事业科研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推动财务和业务的进一步融合,降低单位科研运行成本,实现价值创造,提高单位治理效率,从而实现法人治理升级转型。

(二)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构筑管理会计体系

2012年11月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试行)》,2015年12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机构权利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这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内部控制的执行主体和管理会计信息的编制主体是统一的,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明确和规范管理环节是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实施管理会计奠定了基础,两者运行的主体统一在单位执行与控制中;二是管理会计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相辅相成,内部控制系统运行中各类经济信息收集和反馈离不开管理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中的经济事项的执行控制分析也不断向管理会计系统提供信息,对执行结果的差异计量和分析由管理会计系统提供反馈。

对单位业务活动进行控制是管理会计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标准,特别是当预算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时。在单位明确预算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为管理会计系统提供了参照;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又为内控系统提供了相关管理事项执行情况和结果反馈,并将有关信息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因此单位管理会计能够实现对单位内部控制过程的全面反映。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奠定了基础,管理会计体系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关系由此更加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三)推动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平台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推动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管理会计和信息系统进行集成,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等数据处理,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综合集成,实现各管理级次对经济业务活动计划、控制与反馈等信息的需求,辅以作出决策。目前国内科研机构都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会计核算网络系统也已全面推广应用,但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加工和利用程度不高的现象。有的单位办公OA系统,财务、科研及人事系统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必要地信息集成与部门协调,组织互联系统不完善,软件、数据难以协调统一,信息化作业平台难以整合,财务信息共享渠道尚未打通,更谈不上财务向其他业务管理领域延伸和服务。

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为了整合单位的信息资源,实现由业务信息向财务信息的转变,平台能够实时反映业务财务状况,财务与业务处理达成同步,实现经济信息统一。信息化平台建成后,一方面将为科研人员提供实时、动态、准确的项目信息,另一方面也将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和财务管理效率。推动单位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坚持顶层设计的原则,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庞大,触及各个管理层面,必须对整个信息系统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分析和研究业务需求,做到“纵要到底、横要到边”。其次要坚持标准化原则,全面实施业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纵要到底”就是要尽量细化业务核算内容,做到业务节点明确化、会计核算精细化,全面反映单位经济活动信息,为数据集中合并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利于更深层次的信息挖掘和加工,进而推动财务管理向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迈进,实现管理决策支持。再次要坚持信息共享原则。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发挥取决于信息的利用程度,这对改进管理,提升效率至关重要。“横要到边”就是要主动与业务部门对接,准确传递与业务部门密切相关的财务信息,实现业务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支持。

(四)培训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建设指导原则,指出“要紧紧抓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这一关键问题,通过改进和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应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带动管理会计发展。”选拔培养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关键,目前国内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意识和模式都显得不足,重视财务会计的培养,忽视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中,人才是核心,要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技能相对偏低,会计知识未经系统培训学习,对财务会计信息不能深度分析利用,对数字勾稽关系不甚清楚,无法对已有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利用,管理会计恰恰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数字背后的问题,才能充分实现管理会计的存在价值。

必须承认,目前科研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转型,在人才队伍准备上存有不小差距。国内管理会计人才大多都是从会计岗位上培养而来,打造一支管理会计师队伍任重而道远。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选择现有财务会计素质较高的人员开展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大在校学生培养选拔,同时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只是记住公式和几套技术就可以应付的,需要开设多元化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的双重作用力下,科研机构财务部门必须在做好服务与加强监管两方面找到 “平衡点”,实现科研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充分发挥和拓展管理会计职能,推动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从而更加科学地开展科研经济管理,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1]高国民.高校基建工程材料设备采供与管理的再思考[J].建筑经济,2016,(01).

[2]刘繁荣.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及途径研究[J].总会计师,2015,(08).

[3]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03).

[4]汪俊.科研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

[5]王晓颖.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成本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6,(08).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财务单位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水利财务
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规模化转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