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辉,冉莹雪
(河北金融学院 a.社会科学部;b.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坚:抗日战争视域下的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评析
梁丽辉a,冉莹雪b
(河北金融学院 a.社会科学部;b.国际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51)
抗战时期,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的毕业生拼杀疆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所有正面抗日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军官中,不管是高级军官还是中下级军官,保定系毕业生均居多数,成为正面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中坚力量。
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抗日战争;中坚
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自1902年8月创办至1924年12月停办,历时22年,培养了上万名新式军事人才。①据粗略统计,其中获得武职少将、文职专员以上军政要职者有1500多人,保定遂成为全国新式人才培养基地和将军的摇篮,“保定系”亦成为民国“陆军三大系”之一。 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几乎参与了民国以来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了保定将帅应有的风采,其中在抗战时期尤为耀眼,不管是高级军官还是中下级军官中,保定系毕业生均居多数,成为正面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中坚力量。
(一)“一·二八”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同时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视线”,[1]91932年1月28日晚,借口日本莲宗僧人在上海被打身亡,增兵上海,由盐泽幸一指挥,向闸北一带发起全面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
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为保定军官学校一期生蒋光鼐,军长是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为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生戴戟。蒋光鼐曾向各部下达密令:“如日本军队确实向我驻地部队进攻时,应以全力扑灭之。”[2]114
28日午夜至29日上午,日军发动了三次进攻,十九路军1700余名官兵据废垣应战,以低劣武器将日军击退。盐泽幸一“四个小时解决上海战事”的狂言落空。2月2日,日本又增派战舰,并攻击吴淞炮台和高桥炮台,均未能突破中国守军防线,盐泽幸一被免职回国。之后,日本再派陆军第二十四旅团、第九师团到上海,总兵力增到三万余人。在此情况下,国民政府被迫调驻防南京的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生张治中的新编第五军及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支援第十九路军。张治中欣然领命,并在出师前发表《告全军将士书》,指出“本军此次奉命来沪,协同十九路军作战,……我们如尚有一兵一卒,必与敌人拼命到底!”[3]18
2月20日至23日,日军仍未突破中国守军防线。于是又增派第十一、十四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任命陆军大将白川义则为司令。蒋介石惟恐事态扩大,不敢积极调兵,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处境日趋不利。3月1日,白川义则命第九师团从正面进攻,第十一师团溯江西上。蒋光鼐鉴于腹背受敌,下令转移阵地,退守黄渡、嘉定、太仓一线。3日,日本进占真茹、南翔,淞沪战事结束。
第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在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的指挥下,坚持月余,使日军四易主帅,重挫了侵沪日军的锐气,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抗日斗志。
(二)长城抗战
“一·二八”事变后,日本于1933年1月1日,又在榆关(即山海关)宪兵分遣队和守备队派出所前,制造了手榴弹爆炸事件,之后,悍然进攻榆关。中国守军在东北独立第九旅旅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何柱国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华北抗战的序幕。
当时,长城一线分别由第三十二军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商震部守冷口,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守喜峰口,第十七军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生徐庭瑶部守古北口,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傅作义部守独石口,共同应对日军的进攻。
防务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为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秦德纯,三十七旅旅长是保定军官学校九期生何基沣,他们都直接参加了战争。1933年3月9日,日军第十四旅团一部对喜峰口发起进攻,东北军万福麟部不支撤退,日军占领口外高地,控制了口门。这时第二十九军先头部队赶到,立即投入战斗,夺回高地,稳定了口上战局。次日,日军主力发起猛攻,二十九军与之展开激战,双方均伤亡惨重。11日夜,二十九军赵登禹、佟泽光各率两个团绕至敌人侧背,以大刀砍杀日军,炸毁其火炮、辎重,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二十九军一0九旅二一七团副团长保定军官学校九期生胡璠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日军受挫后,改攻罗文峪。守卫该地的二十九军暂编第二师,依托城墙、碉楼,顽强抵抗,力保阵地不失。18日夜,日军全线后撤,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日军占领承德后,即以第八师团主力向古北口方向追击。东北军保定军官学校八期生王以哲部败退至古北口待援。3月10日,徐庭瑶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赶到,王以哲即以所部第一一二师防守长城第一线,将二十五师布置在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为第二道防线。11日佛晓,日军发动进攻。中国守军伤亡严重,击退日军三次进攻后,4月28日,南天门落入敌手。
在冷口,第三十二军商震部于3月5日到达时,该口已被日军占领。6日,三十二军一三九师分三路突击,收复冷口。4月9日,日军集中精锐向冷口猛攻,10日占领白羊峪及冷口关门一带长城线,继续向建昌营方向追击。11日,三十二军防线被突破,日军占领滦东地区,跨过长城。
此外,参加长城抗战的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还有一期生李嘉霖、魏益三,二期生魏树鸿,五期生傅作义、袁庆曾、王仲勋,六期生邱炜,八期生蒋纪珂、杨钟、何章海、张寿龄、董升堂等人。长城抗战虽未能阻止日军的攻势,但前后进行了三个月,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绥远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相继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及热河,1935年又制造了察东事件和张北事件,1936年2月1日成立了伪“察哈尔盟公署”。日本在察哈尔得手之后,便把侵略矛头指向了绥远。
控制了绥远,就构成了对华北、西北的包围态势。故为了侵占绥远,1936年5月,日本在化德成立傀儡政权——蒙古军政府,编成伪蒙古军两个军九个师,同时,收编土匪,拼凑成立了“大汉义军”,王英为总司令。
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第三十五军军长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傅作义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原则同日军和伪军进行坚决斗争,并在请示蒋介石、阎锡山后,将战斗序列部队分配为:第三十五军和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赵承绶的骑兵军为参战主力,各以一部进驻绥东、绥北前线;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王靖国率第七十师驻绥西包头一带;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李服膺率第六十八师集结于晋北高阳、天镇等地。
1936年11月13日,王英所部伪军兵分两路向兴和、红格尔进攻。15日,傅作义、赵承绶到达集宁前线,决定采取“守点以抑留敌人,集中主力进攻”的作战方针,击破红格尔当面之敌。16日,傅作义令骑兵第一师师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彭毓斌率骑兵四个团,步兵第二一八旅旅长董其武率步兵两个团及炮兵一个营,向红格尔图附近集结,并于18日凌晨发起全线攻击,红格尔图之敌向北逃窜。同时,李服膺部一个团在兴和与日展开攻防战,击退当面之敌。20日,王英部伪军全部退出兴和。
随后,傅作义先发制人,以迅捷之手段,袭击日伪绥北重要据点百灵庙。经反复搏杀取得百灵庙大捷。在傅作义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王英部伪军纷纷反正。12月19日,中国军队收复锡拉木楞庙,王英带着残兵逃回张北,被日军全部缴械,“大汉义军”彻底覆灭。中国军队取得绥远抗战的最终胜利。
(一)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驻守于此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0旅二一九团。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为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二十九军副参谋长张克侠和一一0旅旅长何基沣是保定军官学校九期生,二一九团副团长曾国佐为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卢沟桥所在的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为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
7月8日凌晨,当日军向卢沟桥和宛平城开来之际,秦德纯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县城与卢沟桥为我军坟墓”,誓死保卫国土。中国守军正是遵循这道命令奋起反抗,打响了保卫卢沟桥的战斗。
张克侠和何基沣为保定同窗,两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力主抗战。张克侠负责战略筹划,在卢沟桥事变前夕,即提出“以攻为守”的方案,事变后他又为二十九军拟定了集中兵力,采取主动攻势的作战计划。而何基沣则披肩执锐,在卢沟桥率部奋起抗击,打退了敌人。后日军以和谈待援,何基沣受命与日军谈判。会上,何基沣严词拒绝日方的无理要求,维护了国人尊严。日军增兵后,向北平发起进攻。终因寡不敌众失败。7月28日晚,二十九军奉命撤出北平。
秦德纯、张克侠、何基沣等保定系毕业生,对卢沟桥抗战的爆发起到了直接地推动作用,也就成为关键历史时刻的关键性人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忻口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攻占平津,又攻破雁门关,威胁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保卫太原,决定组织忻口会战,并委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将参战部队分为左、中、右三个兵团,分别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和他自己负责指挥。其中中央兵团又分为左、中、右三区,左区由第十五军军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刘茂恩指挥;中路由第九军军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郝梦龄指挥,第六十一军军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陈长捷为副总指挥;右区由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指挥。另调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傅作义的第七集团军为预备队,策应各方。
10月1日,日军开始向阳明堡、崞县、原平进攻。原平守军姜玉贞的第一九六旅与日军血战十昼夜,几乎全部殉国,姜玉贞也以身殉职。13日,日军向忻口中央阵地——南怀化猛攻,中国守军奋勇抗敌,将其歼灭。15日,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在郝梦龄的指挥下,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反攻。郝梦龄身先士卒,但在穿过离日军仅200米的阵地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第五十四师长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刘家祺,独立第五旅旅长郑连珍。
日军在忻口附近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于是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进攻。驻守在正太路娘子关隘口的中国守军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黄绍竑部。自10月11日开始,日军和中国守军在该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26日,娘子关被日军攻陷。11月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下令忻口守军撤退,保卫太原。
忻口战役从10月11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苦战23日,日军三易其帅而无能为力,成为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最激烈的战役,也是历时最久,交战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虽然中国方面战败,但是由于中国守军英勇抵抗,消耗了大量敌军,争取了时间,破坏了日军在河北平原的会战计划,使平汉线中国军队得以南撤。其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淞沪会战
在华北战场战事正酣之时,日本阴谋在吴淞登陆,占领上海以摧毁中国的经济中心,进而威逼南京政府投降。8月13日,日本借口“虹桥事件”,派海军陆战队突然冲入国民党军警戒线,淞沪会战爆发。
会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已将上海地区划分为第三战区,司令官由冯玉祥担任,后由蒋介石自兼,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顾祝同担任战区副司令长官,实际负责整个战场的军事指挥。
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分三路作战,右翼总司令张发奎,下辖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和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生刘建绪的第十集团军;中路总司令朱绍良,下辖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生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和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廖磊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左翼总司令保定军官学校八期生陈诚,下辖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薛岳的第十九集团军和保定军官学校八期生罗卓英的第十五集团军。
战争爆发后,各路军队奋力杀敌,先后占领敌海军操场与汇山码头,致使日军被迫向东京乞援。22日晚,日本援军在首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之线进攻,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8月29日,敌以主力攻陷罗店。国民党军退守闸北、江湾、庙行、五庙、双草墩一线。但因国民党军拼死抵抗,日军进展缓慢,31日,日军再向东京要求增援。9月底,日军突破了国民党守军在庙行、江湾防线。国民党军转呈败势。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并向淞江推进。随后,又一批敌军在长江沿岸浏河登岸,对上海形成包围之势。国民党军被迫撤退,命新增援的第六十七军掩护。11月5日,六十七军军长保定军官学校五期生吴克仁在指挥部队后撤时中弹殉国,年仅43岁。11月11日,上海沦陷。
淞沪抗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它持续了三个月,打乱了日军侵华的全盘计划,粉碎了其“迅速征服”中国的企图。并且,在这次战役中,集团军总司令以上高级职务者,多由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担任,可以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是淞沪会战的主要指挥者,这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荟萃报国的一次战役。
(四)台儿庄战役
日军占领上海及南京后,准备进一步以武力压迫中国政府投降。于是以新组成的华中派遣军派兵北上,以华北派遣军分左右两翼南下,夹击徐州,打通津浦路,连南北占领区为一片。
此时,国民政府将山东黄河以南及苏北区划分为第五战区,李宗仁为司令长官,参谋长由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炮兵生徐祖贻担任。同时,蒋介石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保定军官学校三期步科生白崇禧赴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白崇禧行前特意向周恩来、叶剑英请教作战方针。周恩来、叶剑英向他建议,应在“津浦线南段,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而“在徐州以北,又必须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4]116并应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的台儿庄、张庄一带山区利用有利地形与日军打一个大仗。李宗仁接受了建议,并以台儿庄为中心做了军事部署。令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保定军官学校三期步科生李品仙部在津浦路南段,以防御战拖住北上日军,延缓日军南北对进会攻徐州计划;第二十一集团军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廖磊利用淮河、淝河、浍河地障阻止津浦路北进日军;庞炳勋、张自忠等部守临沂、苍山一线,截击由胶济路西犯之敌;第二十二集团军保定军官学校一期步科生孙震据守津浦至沿津浦路的韩庄、利国驿等沿运河南北地区;孙连仲军团坚守台儿庄,以阻拦沿津浦路南下之敌。此外,保定军官学校六期步科生韩德勤、一期生邓锡侯、六期生张轸等也都各有任务。
1938年2月上旬,战斗打响,中国各路守军与日军连续激战一月有余,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在滕县血战中,保定军官学校生孙震督率川军以绝对劣势之装备抵抗高度机械化的敌兵,写下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辉的一页。3月24日,矶谷师团主力到达台儿庄,开始炮轰台儿庄防御工事,中国守军誓死抵抗,白崇禧于激战间,乘车到前线慰问,使士气大为鼓舞。蒋介石也飞往徐州坐镇指挥。4月4日,国民党军从外线分右、中、左向敌渐次推进,终于使处于进攻态势的敌矶谷师团转而陷入重围。4月6日,国民党军全线攻击。日军亦拼命顽抗,除一部于6日晚突围至峄县附近固守待援外,其余日军在7日凌晨全部被歼灭,国民党军取得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保定毕业生是这次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武汉会战
在台儿庄会战期间,日本就把武汉作为了下一个侵略目标,并计划沿淮河及长江两路进犯。为此,蒋介石会同高级幕僚保定军官学校三期生白崇禧、六期生钱大钧,以及刘斐、林蔚文等拟定了遍及皖中、皖西、赣北、豫南、鄂东等区域的武汉保卫计划。同时,在武汉地区新设第九战区,以保定军官学校八期生陈诚为司令长官,而第三战区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顾祝同,及第一战区程潜、第五战区李宗仁等也负有“保卫大武汉”的具体任务。此外,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生薛岳及叶肇于鄱阳湖设防、保定军官学校二期生李汉魂与九期生李觉等守赣北、保定军官学校一期生李品仙于皖中地区攻击敌人,共同参与了武汉保卫战。
1938年7月4日,日军兵分两路沿长江南北两岸向武汉推进。此时,薛岳奉命指挥南浔铁路沿线和鄱阳湖沿岸的防卫,以粉碎日军从南面包围武汉的企图。他在南浔正面构成“反八字形阵地,如袋捕鼠,又如飞剪,敌犯右则中左应,犯左则中右应”[5]532,将日军阻于万家岭一带。10月7日,薛岳指挥各部向日军发起总攻,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万家岭大捷,“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6]86。然局部的胜利难挽整体败局,国民党军在抵抗两月之久后,武汉陷于敌军三面包围。10月26日,三镇易手。保定军官学校一期生梁耀章、四期生汪成钧、八期生范荩等在会战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武汉保卫战虽然仍是以国民党失败而告终,但保定将帅联手使战争持续了四个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蒋介石制定的“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并使日军开始无力继续进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六)长沙会战
1939年欧战爆发,日本认为以战争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时机已到,于是从该年9月到1941年12月,三犯长沙。但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沉着应战,三战三捷,力保长沙不失。
1939年9月中旬,战斗首先在赣北拉开序幕,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统率第一、第十九、第三十集团军在锦江之线及高安、奉新、修水、铜鼓等地与敌激战,形成对峙。9月下旬,其他日军渡过新墙河、汩罗江南犯,湘北战斗激烈展开。杨森率第二十七集团军沿汩罗江两岸向长寿街、平江之敌截击,预伏在福临铺、青山市各地的守军并起袭击敌人,战斗形势逐渐于敌不利。10月上旬,日军被迫退至新墙河一线,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
1941年7月下旬,日军再次集结兵力向长沙进犯。日军于9月26日派主力进攻长沙。指挥作战的军委会委员长白崇禧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立即调整部署,实施反包围。但日军因宜昌战事吃紧,故向北突围而去,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为牵制国民党军南下,集中兵力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第十九、第二十七、第三十集团军等制定了诱敌深入,继而在预定地区围歼敌人的“天炉战法”。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国民党军的胜利而结束。这是珍珠港事件以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薛岳也因此被誉为“百战将星”,先后荣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总统罗期福授予的独立勋章。
除薛岳、罗卓英、白崇禧外,参加长沙会战的保定毕业生还有陈铭枢、黄琪翔、林启东、吴逸志、施伯衡、王缵绪、傅钟芳、彭位仁、王邦述、张一能、刘腰古、夏首勋等,他们共同在抗战史上为保定毕业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综上可知,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保定毕业生拼杀疆场,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所有抗日将帅中,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在正面战场国民革命军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中居较大多数,成为正面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重要力量。例如1936年,国民党陆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共有1247人,其中,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388人,占31.11%;黄埔军校毕业生92人,占7.38%;留学生159人,占12.75%;陆军大学毕业生215人,占17.24%;地方军校及行伍出身者393人,占31.52%(见表一)。
表一 国民党陆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出身 背景统计表(1936) 单位:人,%
资料来源:张瑞德著的《抗战时期国军各阶层成员出身背景及素质的分析》,《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
由表一可知,虽然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所占比例低于地方军校及行伍出身者,居第二位,但地方军校及行伍出身的将官是一个综合群体,不是独立的军事体系,如就独立的军事体系而言,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在陆军将军中的占比则是第一位的。
而到抗战后期的1944年,出身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的将官在全部将官中所占的比重有增无减。如此时在国民党军队中军长以上军职者242人,其中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91人,占37.6%;黄埔军校毕业生72人,占29.75%;留学生9人,占3.72%;地方军校及行伍出身者70人,占28.93%(见表二)。
表二 国民党陆军军长以上军职人员出身背景统计表(1944) 单位:人,%
资料来源:张瑞德著的《抗战时期国军各阶层成员出身背景及素质的分析》,《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3期。
由表二可知,在抗战结束之前出身于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的高级将领仍占绝大多数,远远超过其他军校毕业生及行伍出身者,高居第一位。
即使到了抗战结束之后的1947年,在677名中上将中,保定系毕业生上将人数及所占比例仍稳居第一,比黄埔军校高35.14%;而中将人数及所占比例仅次于陆军大学,屈居第二,但比黄埔军校高3.28%(见表三)。
表三 国民党陆军中上将军职人员出身背景统计表(1947) 单位:人,%
资料来源:根据国防部第一厅《现役军官资绩薄(第1-4册)》,南京:编者印行,1947年,收录资料计算得出。
其实,不仅是高级军官,中、下级军官在抗战时期出身于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者同样占多数。如1936年《第一期第一届陆海空军官佐任官名簿》第1册中所收录的569名上校和1397名中校中,出身保定的上校有203名,占上校总数的35.68%,而出身黄埔军校的仅有74人,占上校总数的13%;出身保定的中校有365人,占中校总数的26.13%,而出身黄埔军校的仅有268人,占中校总数的19.18%(见表四)。
表四 国民党陆海空军中上校军职人员出身背景统计表(1936) 单位:人,%
资料来源:军事委员会铨厅所编《第一期第一届陆海空军官佐任官名簿(第1册)》,南京:编者印行,1936年第41-247页。
由表四可知,出身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的中校、上校总数为568人,占总数的28.89%,而出身黄埔军校的只有342人,占总数的17.4%,保定系高于黄埔系11.49%,可见,中下级军官中保定系亦独领其大。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抗日战争时期,“陆军三大系”中保定系的高级军官和中、下级军官均占多数,甚至可以说,始终占据第一位。而且,军衔越高,出身于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越多,即军衔的高低与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的人数成正比。尽管其他兵种的高级和中下级军官中也有不少出身于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但陆军一向是国民革命军的主力。所以,通过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在陆军中的任职情况,就足以说明其在国民革命军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言以蔽之,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由最高统帅部到各大战区各大战役,从陆战到空战,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战场,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无不参与其中,并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毕业生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抗日壮举为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在该校校史上将永远光彩夺目。
注释:
① 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在保定开办的一系列陆军学堂的总称,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民国时期在清末四级教育体制中第三级陆军士官学堂的改称。起止时间为1902年至1924年,始于1902年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的创办,止于1924年“军官特别班”的停办.
[1] 罗焕章,支绍增.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M].北京:军事出版社,1987.
[2] 蒋光鼐,蔡廷锴,戴 戟.十九路军淞沪抗战.载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集:第37辑[Z].内部发行.中华书局,1963.
[4] 程思远.政坛回忆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5] 王成斌,等.民国高级将领列传:3[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
[6] 任光椿.火城长沙会战纪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5.
Backbone: An Analysis on Graduates of Baoding Military Acade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LIANG Lihuia,RAN Yingxueb
(a.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b.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071051,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the graduates of Baoding military academy grappled on the battlefield and made illustrious military exploits. And in all of the Anti Japanese War generals, Baoding graduates in the frontal battlefield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officers, whether senior officers or junior officers, occupied the most, and they became the backbones in the frontal battlefields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baoding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es; anti-japanese war; backbone
2016-04-25
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保定近代军事教育研究”(SZ151168)。
梁丽辉(197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冉莹雪(1995-),女,河北保定人,本科,河北金融学院会计学专业。
K265.9
A
1671-1181(2017)01-0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