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显贵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被谒者非贤即贵,干谒诗言词竭尽才思,皆用比体。
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于是,他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濟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歌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碧波荡漾,水天相接,混为一体;湖面之上,雾气升腾,波浪翻滚,撼击岳阳。后四句转入抒情,言明心迹。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诗歌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
唐朱庆馀,字可久,生卒年不详,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诗学张籍,近体尤工,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有《朱庆馀诗集》。临考前试探水部员外郎张继,作七绝《近试上张水部》曰: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自比新媳,张继比作舅姑(公婆),新媳即将拜见舅姑,巧借新婚言事,画眉为题,引发“深浅入时无?”之问,用比别出心裁。张继阅后大悦,同以比体和诗一首《酬朱庆馀》,诗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和诗中“越女”即朱庆馀,其诗《近试上张水部》为“菱歌”,以“菱歌敌万金”赞誉,褒奖“越女”之才华。后由张籍引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可久进士及第,官秘书省校书郎。
(张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