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
【摘要】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宽带业务迅猛增长,这就要求城域传输网具有越来越 强大和灵活的传送能力。新兴的OTN(光传送网)技术、产品和网络应用成为国内通信业界的一个热点。本文对OTN网络层次与结构、映射和复用、帧结构与开销、保护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选择了适合的设备类型,并根据城域网光缆情况设计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OTN技术 传输网 网络优化
OTN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光传递技术,OTN技术在电信网通信中的应用,对于保证通讯系统的可靠运行,提高通讯网络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针对电信网通信的发展现状对OTN技术在电信网通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今后业务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OTN技术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运营商的传输网络建设当中。由于OTN技术所独有的技术优势,其在承载IP化服务、业务运营等方面能够大大提高运营商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靠保障。
一、OTN技术原理分析
1.1 OTN网络结构
对于OTN的网络结构种类繁多,根据设计选型的ITU-T提供的G805建议的通用原则,将光传送网分解为多个独立网络层结构,每一层网络又可以分割成更加详细的子网络和子网间链路。根据实际要求,对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今次那个平滑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要参照SDH网络和WDM光网络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对网络的规划和管理的需求。参考G.872有关的规定和建议,在光传送网络中需要考虑加入光层,其中光层由光通道层、光复用段层和光传输段层组成。
1.2 OTN网络模型
与传统DWDM网络系统结构类似,在OTM发送端,首先接收终端设备传输过来的光信号,通过光转换器转换成具有特定的波长的光信号,然后利用合波器合成多通路的光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的放大传输到线路传输侧。在经过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需要对光信号进行光中继放大,这个过程一般在OLA站进行。作为光信号的接收端,OADM站或者是OTM站采用前置放大器对主通道的光信号进行放大,由于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减,通过信号放大之后的信号经过分波器的处理从主信道的光信号中分离出需求的波长的光信号,然后通过OTU输出到客户侧。
二、OTN方案设计与选型
2.1 组网模式的选择
对于传统的WDM设备本身就存在一系列的无法克服的问题,例如波长级的交叉颗粒太大,光通道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当采用SDH设备时,由于其交叉颗粒小,开销相对较大,监视能力不强和缺少高速光接口等方面的问题,在容量相对较大的骨干层中的应用。OTN在两者之间起到了连接的纽带作用,其中的ODUK的交叉颗粒大于SDH的VC4颗粒,同时LLWDM的波长交叉相对灵活,可以对整个传送网络进行有效的端到端的管理。骨干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需要进行利用OTN大颗粒进行交叉调度的情况。采用以太网线路建立联系网络进行承载业务,同时实现映射ODUK的目的,以ODUK为调度颗粒进行交叉。经过宽带管理和调度,各层业务通过以太网的形式汇聚到骨干层设备,通过骨干层对ODUK进行封装实现大颗粒的管理和疏导,从而达到简化管理层次和网络配置的目的。同时OTN的接入层还可以接入GE、2.5Gbit/s等方面的业务,从而实现同波道混传的目的,大幅度提高波道的利用率。对于新建的OTN网络,其容量大的特点很好的满足了今后一段时间的业务扩容的需求,同时ONT相对更加灵活的保护机制和保护能力,为网络的平稳运行提供了领好的基础。
2.2 OTN设备的选型
按照初期拟定的OTN城域网传输方案,核心节点以上设备须具备80波*40G的承载能力,先期至少满足40波*l0G业务承载能力,并满足后期波道扩容及交叉容量扩容至T比特时无需更换原有硬件,实现设备平滑升级,保证原有业务不受影响。支持对ODUO. 0DU1、0DU2、0DU2e、0DU3颗粒的交叉调度功能,能够提供任意速率业务封装为10G的能力。非核心节点设备需具备40波*10G的承载能力,且满足后期进行波道扩容和交叉容量扩容时不需更换投标硬件,不影响原有业务,实现设备平滑升级。支持对ODUO、0DU1、0DU2的颗粒封装。能够提供任意速率业务封装为10G能力。
结束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电信運营商的运营模式正在向着基于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发展,而数据传送网络是建立信息通讯网络的基础,各种业务的传输和平台管理都需要其提供平台和管道。由于技术的限制,传统的SDH传送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高带宽颗粒度的业务承载能力的需求,OTN技术针对SDH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使得颗粒度相对比较适中,从而能够满足现代网络中GE等数据业务的需求,同时由于OTN技术自身丰富的开销和完善的保护机制,必将成为光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参 考 文 献
[1]陈楠.OTN技术在城域传送网汇聚层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3):234-235
[2]赵怀罡,肖卫东,王海军.OTN电交叉技术及组网应用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2(2):39-42
[3]陈君,王国栋.OTN技术发展与应用探讨[J].移动通信,2012(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