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摘 要: 万物互联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价值,推动了公众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也在不断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出现了全面互联、新技术跟踪与运用、大数据运用等新特点,不断创新服务、建设标准化业务系统和一体化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更有创意的服务内容。
关键词:万物互联 公共图书馆 新业态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053-01
万物互联是通过互联网,将人、流程、数据以及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互联网产生了更大的价值。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使公众在信息获取以及阅读方式上都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多元化、移动化和社交化成为新特点,数字阅读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这对于公共图书馆发展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推动着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发展。
一、万物互联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特点
1.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
万物互联的重要作用在于对智能技术运用的推动,反映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发展就是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的新特色。
图书馆发展新业态具备了基础感知及业务感知的智能感知系统。基础感知的内容在于对读者信息、社交平台舆论信息以及社交平台和各种媒体反馈等信息的感知;业务感知的内容即对于馆内管理、业务表单以及用户需求的定位等信息的感知,这两者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公共图书馆的新结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技术基础。以开放和创新为关键,互联和感知为核心,建立政府支持、服务创新、产业链良性延伸、提供其他行业各种数据等应用产业及有机体。
全面互联能够在信息传播与沟通上建立畅通的桥梁。一方面连接了分散且结构不同的信息和数据、信息服务终端以及用户使用终端,使人、资源、地点与时间能够实现全面的互联和共享。另一方面打破了图书馆服务在地域和行业上的局限性,实现了跨行业的全面的互联共享。通过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平台共享与联盟服务,推动了一系列文化资源共享和数字图书馆工程,真正连接了积极图书馆。
2.大数据的传播与共享
万物互联催生了大数据的传播与共享,通过网络传感器的侦测、建立并传输大数据,借助于智能移动终端提供的大量个人数据资源,使信息载体大规模向数字化转变,信息资源成井喷式发展。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10万亿GB的信息数据量,这些数据主要通过网络传感器以及智能终端产生,数据有效率将会超过33%,转化为庞大的有效数据量。图书馆信息资源也将以此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实现传播与共享。图书馆能够通过万物互联进一步整合互联网信息资源,建立有价值信息更庞大、类型更全面的数字图书馆,也能够通过智能感知优化资源配置、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用户服务模式。
3.快速的技术跟踪和运用
图书馆在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上保持了快速地跟踪和有效地运用。数字图书馆在运用分布式计算、负载均衡以及三级存储等新技术的运用上,保持了快速的反应机制,运用这些技术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存储技术的发展,并创新了服务模式,将社交互动、位置服务以及共享传播等应用本与数字图书馆有效融合。大数据技术也使图书馆对于资源使用和读者阅读兴趣的统计分析更为有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及服务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軳馆能够将网络入口、读者、存储、图书馆、地理位置等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二、万物互联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
1.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数字图书馆是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要推动新业态的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的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是关键所在。借助强大的网络传输技术,将专网作为主干,通过虚拟网的补充,使国家、城市、县乡各级数字图书馆实现互联,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逐步覆盖全国,促进全国数字图书馆之间的互联、整合、协作。在一体化数字图书馆体系下,各类数字文化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向基层传输,保障图书馆文化传播这一社会功能的真正实现和发展,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技术保障。
2.图书馆业务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万物互联背景下,图书馆承担的业务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因此图书馆的业务系统要致力于建设综合业务以及标准化服务平台。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基本建立了版权信息、数字资源加工及唯一标识符等网络体系的建设,确保了数字资源生产加工的标准化,有利于对各级数字图书馆资源的统筹与整合;数字资源系统的建立有利于对数字资源进行高效化、集中化的组织和管理;有利于数字图书馆服务标准化、一体化平台的建立,将用户管理、资源搜索、资源发布及文献服务等系统进行统一整合、部署及推广应用。标准化平台的建设致力于提高各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用户服务以及业务管理水平,为基层民众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3.服务模式与内容的创新
公共图书馆新业态的落脚点仍然在于服务的创新与完善。一方面要加大对服务内容的创新,加大对图书馆元数据存储仓以及资源库群的建設,将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更深入、有效地进行关联与整合,便于集中展示、分级分步调度和服务;对资源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围绕不同的主题有针对性地根据公众阅读兴趣、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地域文化特色等,建立不同的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库构成一个能提供全面又有突出主题的数据库群;充分利用当前各种新兴媒体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利用,建立服务于这些媒体和终端的资源;推动各级各地图书馆资源的开放和流动力度,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积极为各类服务对象,利用各种形式积极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利用好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丰富类型,为各类人群和各类社会单位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借助于新兴终端,提供更全面、更新颖的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推广形式,积极向公众展示资源、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要在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
三、图书馆新业态发展实例——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是一种兴起于美国的、围绕各种技术兴趣和创意,建立的实践交流空间,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这类交流空间将各种创意不断转变为现实。图书馆创客空间也正在逐步兴趣,并在我国有了不小的发展。2013年,上海图书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创客空间,向公众和创客提供创意平台、学习工具和媒体服务。服务内容侧重于技术类和设计类,其中3D打印设备以及各种设计类图书、标准和科技报告是重点。这类创客空间集中了阅读、体验、交流以及共享等功能,实现了各种创意的联通,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新业态,充分展现了公众的创新能力,将图书馆功能从公共文化服务扩展到科技创新以及实验室功能,逐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收获。同时,还通过平台的建立与维护为创新意识的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展现了国家及社会在创新上的重视,是一种具有极强战略眼光、能够为更多技术人才提供展示平台的新服务模式。这类创客空间目前发展较为高端,因此发展条件较为苛刻,经济条件、产业密集、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是发展可能性最大的地区。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庞大的服务对象群,将创客空间向民间工艺、文艺等方面扩展,为更多的民间文化和技艺提供展示与创意平台。
四、结语
万物互联使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作为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提供者,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继续加大对智能感知和全面互联、大数据传播和共享以及新技术跟踪和运用的步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加快图书馆标准化服务平台、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借鉴国内外服务内容和模式,通过创客空间、自助服务、快递借阅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不断开创公共图书馆发展新业态。
参考文献
[1]魏大威, 李春明, 温泉,等. 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 40(6):22-32.
[2]裴衍玲. 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6):172-173.
[3]郭建.万物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探索[J].科研, 2015(39):290-290.
[4]邵卫星. 互联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新业态发展思考[J]. 读书文摘, 2015(24).
[5]徐志. 基于转型思维的图书馆新业态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6, 28(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