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强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思维;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120—01
在我国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被公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行之有效的美术学科,是完成该项使命的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在当今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死板,总是以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
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美术是一门讲究个性与特点的学科,美术作品的创作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通过让学生对物体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的仔细观察,系统完整锻炼学生的手、脑,帮助学生养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前提是保证学生的大脑发育良好,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初中美术教学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再造的广阔天地。随着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观察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和解决整个问题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以及学生自我意识这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的体现。因此,应在培养学生充分感悟美术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对于美术创作过程的重要性,以及通过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
二、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 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学习欲望的动力和源泉。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推动学生个人自发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事物,以寻求解决事物问题的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初中美术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本来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一直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再加上倘若学生自身又对美术学科不感兴趣,缺乏美术学习的学习动力,那么再多的教学手段也难以保证学生以后能够自发地主动学习,所以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2. 运用情境教学。艺术源于生活。在教室中进行美術教学是现在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例如,可让学生根据课本或老师提供的实物素材临摹一些作品,学生根据固定的实物的样子按部就班地描绘,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任何的创造性,限定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谈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美术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借助具体的实物,借助大自然之美,以多种元素为载体,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能动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切身的实际感受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3. 要引领学生创新思维。思维的发散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强化学生发散、聚合思维和直觉、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通过联想、探究、对比、临摹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维训练。例如,可让学生多欣赏非正常逻辑思维或印象派的作品。《时间的永恒》(西班牙画家达利)以非正常逻辑,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使画面更富沧桑感。通过改变正常的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打破常规思维局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设计的形式美,从而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
4.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们在脑海中对原有记忆表象通过思维的重新加载信息之后而进行重新选择、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形象,其本质就是一种创造能力,具有直观性、自由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养成独创的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去磨炼创新的思维和能力!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