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婵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创新型人才有了更大的需求,怎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创新能力 对策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简单探究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重点,因为创新不仅是民族的灵魂,还是国家稳步前进的原动力。所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的学生是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提升的保证。但是一直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经常将创新与发明创造混淆在一起,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开发。为此,强化全民素质,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对策
1.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他们感兴趣,同时又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在课堂上专心致志,不仅紧跟教师思路,而且脑中还会生成更多新的想法,從而自主开展相关探索与创造活动。例如,在教学《走进春天》这一章节时,笔者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亲身感受阳光的温暖、花草的清香,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下,学生们的身心越来越舒畅,进而激发了创新意识。笔者抓住这一大好机会问学生们:怎样才能将眼前美丽的景象留住?有的学生以画画的方式,有的学生则通过电子设备把风景拍下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了创新能力。
2.创新教学阵地
引导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参观访问等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教学《我们热爱和平》这一课时,笔者通过开展相关演讲比赛,要求每位学生自行撰写演讲稿,并上台进行演讲。在教学《童心呼唤和平》这一课时,笔者又开展了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讲座,并选取播放了关于抗日战争的影片,要求学生对此进行辩论。通过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不仅使学生及时掌握了课本内容、了解了历史,同时还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敌人的无比愤恨,进而渴望和平,渴望自由的愿望。教学阵地的创新,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也随之突飞猛进。
3.落实有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整体效果,我们应致力于选取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手段,通过正确引导,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教授《我们的学校》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播放了学校的演变过程,比如,西方国家的小学、中国第一所民族小学等相关学校的图片,学生在观看丰富、直观的图片后,学习兴趣得到了全面激发,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也迅速提高。笔者讲解结束后,让学生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未来的学校,并引导学生通过口头表达或者画画的方式将心中所想的学校做一番描述,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创新领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上,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选择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一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