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诗歌教学

2017-04-12 08:40梅州市梅江区作新小学叶彦芳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升华人格美的

文/梅州市梅江区作新小学 叶彦芳

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诗歌教学

文/梅州市梅江区作新小学 叶彦芳

诗歌世界蕴含丰富的文学情感,我国古代诗词中仅仅借“酒”抒情就可以蕴含着悲、欢、离、合、喜、愁、哀、乐等不同的情感: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悲伤之情;苏轼《江城子》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抒发了欢快之情;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则抒发了哀愁之情等等。这些情感,易由特定环境和情景产生,景中生情,情融于景,情景相融而密不可分——这些都表明诗歌世界中的文学情感是何其丰富。本文将就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诗歌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体味、渐入佳境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充分利用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诗意美等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学习诗歌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首儿童诗时,反复朗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这首诗文字浅显、文笔优美、文风简洁活泼,学生很容易被这首诗所吸引,在识字、阅读、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形成太大的障碍,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书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语言的兴趣。

二、引领学生通过想象融入诗歌情境

想象是情感升华的桥梁,是情感的翅膀。古人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意思是说,作者在某一环境中领略到一种情趣,于是眼前就呈现出融入了作者情趣的画面——意象,然后用恰当的文字把这个意象描画出来。读者读诗歌正与此相反,是从诗歌中想象出意象来,从那意象中领略情趣。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悟作品所营造的境界和氛围,再现诗歌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更能达到与诗人情感的共鸣。

三、帮助学生创设音乐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是诗歌学习的灵魂”,情感的传递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它侧重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他们却难以下手。这时,利用音乐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音乐情境,有助于打破学生与诗歌之间的情感隔膜。创设音乐情境,利用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似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披情入文,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态势,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出塞》这首诗时,可以在课前播放《十面埋伏》这首琵琶曲,让学生在气势雄伟激昂的琵琶曲中感受诗人对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强烈的美好愿望。

在诗歌教学中创设音乐情境,让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到诗歌的情感体验的活动中,打动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在各种情感中涵养心灵,获得精神启迪,从而达到提升人格的目的。

四、启发学生强化审美体验,升华人格

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景的铺设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加强美读训练,让学生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音变化中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经过不断的揣摩体会、反复训练,这种美的情绪便融合了个人的情感而得到不断的升华和稳固,甚至上升为一种理性的感悟。学生在欣赏和感悟中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审美愉悦,并逐步把美的因素升华为人格的内容。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可安排学生进行配乐美读,让学生在美读中发挥丰富的想象,使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的形象在脑海中鲜活起来,仿佛见其景闻其声,闻其声如见人,并陶醉于他们之间的至真至美的友情中,从而燃起对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的追求。加强美读训练,不但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深化审美体验,更有助于把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思考,升华人格。而且燃起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渴望,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吸收我国优秀诗歌文化,提高文化品位,促使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目的。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升华人格美的
贪吃蛇升华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漫画之页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