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 刘华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浅谈
文梅州市梅江区鸿都小学 刘华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伟大的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说过:“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低年级的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学时可在欣赏乐曲之前讲一些关于作曲家的童年故事或奇闻逸事,像教学二年级欣赏课贝多芬的交响曲《暴风雨》,我先给学生讲述贝多芬的故事,学生一下子就有了想了解贝多芬音乐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他们一定会竖起两只耳朵认真聆听。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这样说:“在自己心中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了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词语所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内涵深受音乐感动的状态下,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地创设出教学情境,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也身临其境。
营造情境氛围,可使学生做好欣赏乐曲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情景”对意义建构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环境设置、桌凳摆放、服装打扮、表情手势、故事表演、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产生正确的主观体验。
科学有效提问是感知音乐作品的前提,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视听。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科学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而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应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知识特点,科学地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参与的气氛。
巧用多媒体是审美音乐作品的关键。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说:“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例如二年级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就是一首音乐语言非常丰富的欣赏教材,虽然加了一些解说词,但小学生单纯听是很难深入理解抽象的音乐语言的。
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民主方式是促进学生开展创新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生活环境及阅历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增进创新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