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4-12 23:53程蓓蓓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者心理学校园

程蓓蓓(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程蓓蓓(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启示。

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内在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分别是积极心理学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前提保证、理论支撑与文化基础。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滞后消极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会忽视学生身上所具备的“自我发展”积极因素,通常习惯于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去看待学生,未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价值。教育者受制于这种相对滞后与消极的教育理念影响,往往难以发现学生身上所固有的以及潜在的积极美德与品质,更不用说充分利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点来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育者职业倦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通常都扮演着多重角色,长期以来受来自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教育者逐渐产生了职业倦怠的思想。而职业倦怠思想的出现,一方面会对教育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带来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还可能影响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产生悲观思想,因而无法将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传递给大学生。

(三)消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教育者往往是针对已经产生了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积极预防,事实上这是一种十分狭隘与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另外还有一些高校所开设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基本上是以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为重要内容,教育者则是通过讲解少数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有关的解决对策,忽视了积极教育。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1. 积极的学生观

积极的学生观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人性中的积极元素,帮助学生将内在潜力发挥出来。在积极的学生观影响下,教育的终极意义不是体现在利用大学生的优势弥补其不足,而是运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质。积极教育认为,学生身上的缺点并不是完全消除才最正确,适当的保留缺点有时候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2. 主动的预防观

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预防功能,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之后加以处罚和说服教育,稍有不当便适得其反,学生发生错误的次数不降反增。积极教育强调一种全新的预防观念,即培养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心理学努力探究同样的生活环境下,有的人会产生心理问题,而另一些人却可以不受影响,究竟是何种因素使人可以有尊严的生活,最终发现乐观、勇敢、热爱生活等品质能够激发人身体内的积极情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积极情感的培育,发挥其主观预防功能。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其文化学识或者教育水平等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教育者的心态是否积极。而教育者的积极心态需要自身的调节,也需要社会和学校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

1. 自身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以局外人的视角教育学生,则难以及时获得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无法与学生保持积极沟通,只有以饱满的热情融入其中,才能达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寻找自身的负面情绪并加以消除,在教育他人之前首先完成自我教育。

2. 学校层面

学校首先要意识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理解教师也有其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友善的校园环境,避免教师间不良竞争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教师间同事关系。另外,学校应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良好的晋升渠道。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应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生活情况,良好的生活质量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3. 社会层面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众多教师种类中的一种,具有教师的内在高尚品格,同时也具有人的优点和缺点,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赞颂教师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要能够对教师有包容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教师犯错时也应给予其改正的机会。教师肩负着培育学生的重要责任,其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巨大,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多一些尊重、理解和宽容。

(三)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外在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环境。具体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1. 构建积极的社会环境

首先,政府应制定积极的政策。政府部门应切实转变自身职能,在制定有关政策时,不能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要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纳入到政策的制定与评估中来,出台更多有利于民生发展的积极政策,以此来推动我国和谐、幸福社会的构建。其次,政府应强化反腐倡廉工作。政府是一国形象的代表,政府的公正廉洁同样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的重要风向标。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廉洁社会氛围。最后,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影响。大众媒体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民生万象的重要渠道,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其传播职能,更多的传播一些饱含“正能量”的新闻事件,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对一些消极情绪也应及时给予抚慰,以此来培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众的积极人格与幸福感。

2. 构建积极的学校环境

首先,应创建育人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不仅仅是对校园形象的外在体现,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高校在对校园建筑、校园课堂设施、绿化美化设施等进行整体规划与布局时,均应充分考虑到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使之成为能够影响学生情感气质与道德品质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灵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德与性格。其次,应创建文明、健康、积极的校园人文环境。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大力倡导和建设勤奋学习与奋发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对于一些成绩优异且学习刻苦认真的大学生予以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此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良好的学习风气。其二,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追求娱乐性的较低层次上,而是应该着眼于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德与崇高的精神,从而体现出其鲜明的功能性与思想性。其三,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高校应提高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础的交往技巧,学会善于聆听他人心声与表露自我,并懂得克服一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心理效应,诸如刻板印象与首因效应等,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信任、宽容、关爱等健康品质,提高其自身修养。

3. 构建积极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往往会对大学生的性格、人格等多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和大学生的养护人,首先,应注重自身的行为以及日常的态度,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为家长应该利用一切可行的方法,在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给予其以正确的引导,为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应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家长能够带给孩子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孩子的乐观态度。因为乐观不仅能让孩子看到事情较为有利的一面,还会让人变得更加自信,也更能激发出其内在的潜能。其次,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据调查表明,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彼此心理相容,那么在这样和谐、谅解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不但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谅解,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性格也相对外向,会以更加平和、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外在环境。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采取民主的管理方式,做到对孩子民主而不放任,理解而不溺爱是极其重要的。最后,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应改变传统的成才观念,避免因过度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与成事之源,家长应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教育孩子说实话、做实事,做一个踏实、守信之人。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求实,2012(2):158-159.

G416

A

1008-8784(2017)03-63-3

2017-2-26

程蓓蓓(1991—),女,山西新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责任编辑:肖兆飞】

猜你喜欢
教育者心理学校园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