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珍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开展自主学习 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张明珍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江苏 扬州 225000)
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利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以此促进他们知识的高效建构.本文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探索了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自主学习;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自主学习”就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自主学习并非“自习”,自主学习应该是在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下完成的高效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意识,同时在长期的学习中也初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自主学习方式是可行的,那么如何让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更有效呢?
自主学习的关键是有效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而自主的姿态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物理教师要善于用尊重和平等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物理课堂能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同时将鼓励性的元素渗透在教学语言之中,以满足学生渴望得到承认的心理.
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多难度较大的内容,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理解和认知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耐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敢于猜想、勇于实践,例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很难将问题联系到物体的受力情形,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下沉过程与上浮过程在运动学上的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将视线转移到物体的受力分析中.让学生经历过自主分析和有效讨论之后,教师以饱含鼓励的语气对学生说:“通过分析和研讨,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点吗?”在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述时,教师不应过分干预,更不能随意打断.当学生完成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并通过比较重力与浮力的大小来尝试对浮沉现象进行解释时,教师不能吝啬自己表扬和赞赏的语言,应该果断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引导学生在物理课堂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务必要关注课堂氛围的营造,因为通过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发生共鸣,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从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挥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不同于以往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讲授者,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启发者.特别是在初中生学习能力正在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是他们自主学习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初中物理教师而言,自主学习不仅是学生建构认知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限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考试制度的束缚,我们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还不便于全面开展自主学习,但是我们要有意识用这种思想来组织我们的教学,将相关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换言之,我们不一定要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但是很多环节能够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的,教师就要彻底放开双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和探索.例如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课前教师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组织相关猜想,并结合实例为自己的猜想提供佐证.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己展开交流,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完善猜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操作中搜集相关证据,最终完成结论的总结.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所谓“三讲”即:“讲重点、讲疑点、将难点”,所谓“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主探究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三讲”强调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启发作用,“三不讲”则强调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不能包办到底.这样的处理才能让自主学习的效果发挥出来.
[1]王超良.关于自主学习方式的案例与思考[J].物理教师,2008(2).
[责任编辑:闫久毅]
2017-05-01
张明珍(1978.12-),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初三物理教学工作.
G632
B
1008-0333(2017)17-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