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苏州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自1975年12月2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团结和带领老挝人民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逐步形成了老挝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推动老挝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使老挝正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状态。
人民民主制度理论。1989年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凯山·丰威汉在党的四届七中全会上深入阐述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时指出,老挝人民民主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上,建立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扩大人民民主,保障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权利;经济上,建立由国家调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社会文化上,推进文化革新,增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比较完备的文化服务体系,振兴文化产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行发展,提高群众受教育水平;发展公共卫生医疗事业,确保人人都能享受卫生医疗服务。2016年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再次强调,要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稳定的人民民主国家,日益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团结和谐、民主公正文明。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1975年10月的二届三中全会上,老挝人民革命党指出老挝已经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强调老挝革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1975年12月2日,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大会上,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凯山·丰威汉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后指出,老挝民族民主革命在全国基本完成,明确了新时期老挝社会主义的方向和任务。1977年2月,老挝人民革命党的二届四中全会制定了逐步建设社会主义规模化生产、推动实施工业化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强调建立社会主义集体当家作主制、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方针。1982年4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进入社会主义是老挝革命的必经之路,国家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1986年1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召开,进一步明确了老挝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社会主要任务。在“五大”和“六大”上,老挝人民革命党对建设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化,认为老挝当前正处于继续为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创造条件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时至今日,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老挝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革新开放时期,不断迈向社会主义建设更高阶段。
革新开放路线。在1986年11月的“四大”上,老挝人民革命党对急于求成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全面回顾了建国1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重新审视基本国情,确立了以经济体制革新为先的革新路线。1989年1月的四届七中全会,确定了多种成分的所有制和经济结构,其中国有经济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生产经营中起核心作用。随后的四届八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民为本、坚持人民民主政权、坚持独立自主与时代力量相结合的“六项原则”,同时强调要反对主观急躁思想,杜绝照搬照抄和脱离实际的做法。“五大”和“六大”在分别对老挝经济革新进行深刻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有原则的既包括经济革新,又包括政治革新、文化革新、社会革新和不断扩大对外合作的全面革新开放路线。2016年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站在新的高度,充分肯定了革新路线的正确性,并对革新开放30年来的成就进行了客观全面的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任务。老挝人民革命党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富强。2016年“十大”进一步强调,老挝力争到2020年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状况,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效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使人均GDP比2015年翻一番,继续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向工业化、现代化国家坚定迈进。
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体制。1986年提出经济革新政策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立足老挝基本国情,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随后,老挝人民革命党一直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在政府调控和管理下遵循市场机制开展经营。2015年3月,在纪念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朱马里·赛雅颂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2016年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大”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老挝当前和今后长期的任务,强调要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并存,发挥其他经济成分与国有经济和集体合作经济作用,共同推动国家繁荣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要作用。
突出经济建设中心任务。自1986年确立革新开放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探索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努力实现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转变,促进老挝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年均7.4%的持续快速增长,2016人均GDP年实现1970美元。二是经济结构向工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工业产值增至29.1%,服务业增至47.2%。三是劳动力结构实现转变,2016年农业劳动人口降至65.3%,工业劳动人口增至11.5%,服务业劳动人口增至23.4%。四是社会文化事业取得多项成就,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六是与国际、地区经济发展接轨日益深入,于2013年初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5年底加入东盟经济共同体,2016年9月成功举行了第28届和第29届东盟峰会。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为了调动各族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届七中全会根据当时经济革新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革新的需要,决定从政治上革新,以保证经济革新顺利进行,强调在从当前的人民民主制度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必须加强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2012年2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颁布了《关于将省建设成为战略单位、将县建设成为全面坚强单位和将村建设为发展单位》的决议。按照“三个建设”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政治体制革新,把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意愿和创造精神,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各项政治权利、参与社会管理,维护国家政治稳定。老挝人民革命党积极研究和出台建设法治国家的相关政策,强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法律权威,使全社会严格生活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截至2017年6月,老挝已颁布实施法律140余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投资、环境保护等领域。2015年12月15日,老挝颁布实施了修订后的新《宪法》。同时,培养和建设了一支政治过硬、有革命道德、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干部队伍。
发挥文化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作用。老挝人民革命党高度重视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教育青少年热爱和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特色,提倡穿着民族服装,保护文化古迹,兴建文化设施。在老挝,佛教文化已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各族群众的影响极为深刻。老挝人民革命党十分重视发挥佛教文化、佛教组织在增强各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制订和出台了不同时期符合社情民意的宗教政策,指导宗教工作,把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把佛教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融入国际和地区社会。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积极奉行和平、独立、友好、合作、融合的外交政策,主动融入国际和地区社会,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交活动,逐步改善和加强与世界各国交往合作。截至2017年6月,与世界上13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世界上130个政党建立了党际联系,开展党际交往。将党际交往、政府外交、群众组织外交与国防治安工作紧密结合,曾积极主动承办了第七次亚欧议会联盟会议、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等多个重要国际会议,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被选举担任联合国有关机构及其他国际组织成员国。目前,老挝外交活跃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功担任了东盟2016年轮值主席国。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早在“一大”“二大”期间,老挝人民革命党就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向:党的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服务于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并与之紧密联系,必须与群众斗争运动紧密联系,把党建设成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稳固坚强的党。1996年的“六大”通过了党的新章程,继续强调要建设一个政治、思想和组织坚强的党。之后,“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修改后的新党章都强调:要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理想的基础上,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培育和建设一个坚强的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凯山·丰威汉思想学习,反对思想多元化,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发展方向不动摇;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格、内部团结、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党;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健全党内各种法规、条例、规则、规范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责任制度》等党内规章制度,抓好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三个建设”,激发地方积极性,增强农村基层党支部的责任意识、模范意识、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