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森, 杜美琼, 李小毳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云南 昆明 650302)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获得一直都围绕着三个主题。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和政党政治的认同问题;二、学生健康成长和道德养成问题;三、学生内化与外化之间的统一问题。但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同一个主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所要求的具体目标和价值就不对等了,以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将不再能有效满足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且符合时代背景、符合当前大学生特点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即基于逻辑性评价、实质性评价、动态性评价的“三个评价思维”而建立的符合时代背景、课标改革和学生实际的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健康、行为的“六大评价标准”。
紧跟形势,贴近学生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创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正如,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所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可见,这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指南,也是目前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创设实效性评价标准的根本遵循。
紧跟形势,突出时代性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前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科学有效设立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的构建,必须紧跟形势,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时俱进的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现党和国家重要方略
在中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它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人民大众服务的,其办学宗旨必须严格体现人民性和国家性,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任务、理念。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办高等学校区别于其他国家办学的最根本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实效性和针对性,确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反映和融入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任务、理念的评价要素,以及更新和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评价要素。
2.体现国内外发展新趋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的确立,还必须围绕和反映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并将相关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要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内容,都能反映国内国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如,反映和体现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新趋势的相关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2],政治、经济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期;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投资增长乏力,资本流动性减弱,世界经济发展缓慢,进入瓶颈期;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多极化发展明显,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出现,局部地区动荡与紧张有新发展。
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关于以“人”的意识活动为教育对象的特殊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则是教育者基于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满足性来构建的有效性,其关于实效性评价的标准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要考虑到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社会需要满足性”与“个体需要满足性”[3]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的判断,达到认知与行为的有机统一,即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1.贴近学生的“社会需要满足性”
贴近学生的“社会需要满足性”,即在考虑学生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对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学生就业、成才方法、社会贡献、行为能力、追求真理等方面做出的满足性评价。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深刻认识且贴近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那些承载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的积极的外部条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境况、成才条件,以及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乃至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环境,从而科学有效地创设符合学生的社会需要属性的评价标准,达到贴近学生实际。
2.贴近学生的“个体需要满足性”
贴近学生的“个体需要满足性”,即在考虑学生内部因素和原有知识体系的情况下,对学生自身发展所需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心理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满足性评价。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必须紧紧围绕贴近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同时,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人格基础、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心理品质之上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创设符合个体需要属性的评价标准,达到贴近学生实际。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应符合三个评价思维:一是逻辑性评价思维,即确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评价思维;二是实质性评价思维,即确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的评价思维。三是动态性评价思维,即确立符合中国历史、中共党史发展的评价思维。三个评价思维彼此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的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质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地位和其内在的教育教学规定性决定的。基于此而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逻辑思维评价,不能脱离和打破这些逻辑规律。
1.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设立,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方面,既有自身的教育教学特殊性,又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党政治一般性,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预期目标和隐性效果之间的吻合度进行判断时,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评价思维。
2.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教书育人服务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就必须遵循教师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教书育人规律由“教书”与“育人”两个方面构成,“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育人”依托“教书”才能实现,因此,“教书”与“育人”是有机的统一体。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必须考虑 “教书”与“育人”吻合度。
3.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上讲,是做大学生思想的工作。既然是做学生的工作,就必须把“围绕大学生、关照大学生、服务大学生”作为根本出发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成长成才规律,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基础。因此,要创设符合大学生成长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就必须考虑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学习规律、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相关的评价要素,并以其喜闻乐见、符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式,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思想定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个最大的实质,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因此,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评价时,必须相应的设立能体现“以学生为本”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要素和评价标准。
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朝气蓬勃,是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但是,他们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成长中的不同烦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践行“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个最大的实质,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功能。
动态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历史的、发展的开放式评价思维,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时,只考虑逻辑性评价思维和实质性评价思维,而不进行动态性思维的评价,则就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也不符合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归根到底也就不能真正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合理引入动态性评价思维,将突显评价标准的历史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性。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必须确立符合中国历史、中共党史发展的评价思维。
1.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动态性评价思维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1]习总书记说的独特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国情,指的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我们有过辉煌、有过屈辱、有过灾难。今天,我们必须牢记曾经走过的每一段历史,真正做到数既往,知将来,求远因,明近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细数历史,知耻明辱的重要知识来源方式,必须确立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动态性评价思维,牢牢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以价值认同促进个体自觉践行,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确立符合中共党史发展的动态性评价思维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中国的高校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国家性。既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体现共产党的阶级性、必须体现人民性,同时也必须体现中国共产党96年来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历史和光辉历程。因此,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评价,就必须确立符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动态性评价思维,从而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以价值认同促进个体自觉践行。
“价值整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的内在依据,实效性测评就是要评价这种价值整合功能发挥、实现的程度。”[4]147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六个评价标准”,涵盖了学生个体需要、社会需要,以及知识、行为、能力的方方面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关于“人”的价值整合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它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为出发点,结合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须遵循的逻辑性、实质性、动态性评价思维,是新形势下提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六个评价标准”,即政治标准、品德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心理健康标准、行为标准。
政治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实效性评价的前提,离开这一标准去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主观和客观上都将会违背“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这一根本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政治标准,是衡量和检验大学生对国家、政党、民族、人民的认同问题。这其中包括了党对高校领导的认同、社会主义性质大学的认同、高校历史使命的认同、办学理念的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的认同,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方略的认同。高等教育教学,能不能让学生对国家、政党、民族、人民产生认同感,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素。因此,政治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首要标准。当前,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大学生应具备相应的政治素养。如:一是党和国家的性质及指导思想问题,即党和国家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问题;二是意识层面的认同问题,即“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三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方略认同问题,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党和国家军队建设理论、国家统一理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梦”等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问题。
品德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核心标准,是实效性评价的关键一环。品德标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核心标准,其关键作用在于,它是判断个体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应具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品德标准,不是超人类、超现实、超历史的东西,而是一个人内心至真、至美、至善的根本遵从,在其直接的社会意义上看,它是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所倡导或通行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因此,品德标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标准,它考察学生是否具备适应社会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相关的品德问题。它既衡量和检验私德,又衡量和检验公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获得的关键衡量标准,也是“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中心环节的根本体现。
知识标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实效性评价的重要一环。它是对知识内容“是什么”的掌握判断和回答,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主客观世界或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知识标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它的设立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包括新知和旧知)、学习需要、学习期待、学习规律、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储备程度,从而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调整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内容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高校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三是来源于家庭、社会或网络上的认知。要正确的确立和适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知识评价标准,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依据严格的知识评价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恰当控制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指导学生正确吸收和领会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认知和实践。针对第一个方面,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必须守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主渠道,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正确的、科学的、有效地传授课程内容,切记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针对第二个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包括学院各级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要利用好“谈心”、班会和相关工作会议,正确传输和讲授相关思政教育的知识。针对第三个方面,高校教师和相关思政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客观评价学生从社会上学到的知识,教会学生正确吸取网络上和社会上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人生安全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的教育。
能力标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又一个重要标准,它以知识标准为前提和基础,同时又高于知识标准,其主要解决和衡量在知识的学习后“怎么做”的问题。能力标准的运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获得的关键一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能力标准,主要测评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它包括策略性知识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选择的能力、判断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业能力、社交能力、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心理评价能力等社会生存的能力等。因此,能力标准是个体需要属性与社会需要属性的辩证统一,是行为标准发挥的前提。它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获得来讲,是理性的、科学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必须确立的心理健康标准,是其他标准得以确立和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科学的、合理的、积极地心理健康标准,不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方面重要,在其他领域也尤为显得重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智力正常、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反应适度、自我评价正确、心理特征符合年龄阶段。一般来讲,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正确的善待自己,也能较好的善待他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情绪相对正常,人格相对和谐 。因此,在确立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标准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据其掌握的心理健康标准,对照检查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关怀、疏导措施。
行为标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最高标准,它有别于能力标准。能力标准衡量的是“怎么做”的评价问题,以及有没有能力去做的评价问题。而行为标准衡量和检验的是大学生具体操作和实践的问题,它要解决的是内化与外化之间吻合度的评价问题,即“知行合一”的评价问题。因此,无论是政治素养的培养、品德的塑造和形成、知识的储备和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心理健康的保持,最终都要通过行为来表现。政治标准、品德标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心理健康标准最终都要通过行为标准的确立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否获得的。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其他评价标准,最终是在学生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得到统一的。
在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以大学生的意识活动为教育对象的,如果学生不将认知转化为行为,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育者不容易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价。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衡量和检验活动实效性的标准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教育者必须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方面入手,结合特定阶级、政党、国家的相关要求,紧跟形势,贴近学生实际,针对教育活动特定对象的个体需要满足性、社会需要满足性,设立相应的、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具体的实效性评价标准。
[1]吴晶,胡浩. 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16-12-08). 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537.htm
[2]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EB/OL]. 新华网,(2017-01-18).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1/18/c_1120331545.htm
[3]陈敏.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其评价标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3-44.
[4]蒋荣,代礼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测评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04):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