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对传统的理解和超越

2017-04-12 17:54徐赐成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华现代化传统

徐赐成

教育是对传统的理解和超越

徐赐成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谈到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时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毋庸讳言,目前“物质生活的充实无忧”已基本实现,而“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且道路漫长。因此,发展和提升教育事业就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意义,而教育该如何发展就成为实现中国梦和社会进步完善的根本性问题。

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但却是基于传统的,教育是从传统走向未来的桥梁,是通过对传统的理解和超越而走向未来。这是教育发展之根本,也是教育进步艰难之根源。究其实,教育发展就是首先要厘清传统,从而才能认准要争取的未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最根本最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继承传统和面向现代化问题,如今不断升温的传统文化热、国学热,反映出的事实是如何对待传统仍然晦暗不明。当我们要实现文化思想的现代化而遇到困惑时,直觉告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当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时,又不容易说明白什么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哪些传统以有利于自主的现代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界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目前,在内容清楚、要求明确的情况下,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各地各方面正在积极探索,诸如“诵读经典”“诗词大会”“传统节日纪念”“高雅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避免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的“复古”倾向;二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成长需求的阶段性特征相结合,做到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可接受性强,避免简单粗暴、刻意造作的“官样”倾向;三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和学校发展特色相结合,避免千校一面、千花一色的形式主义倾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重要任务,是从儿童教育开始贯穿人生始终的根本性问题,是人生的底色、社会的基石,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开放的思想高度重视。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猜你喜欢
中华现代化传统
边疆治理现代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