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走红的背景与社会功能

2017-04-12 14:59陈卓琼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能量

□ 陈卓琼

暖新闻走红的背景与社会功能

□ 陈卓琼

暖新闻在中国的走红具有一定的社会机理,既受到西方媒体暖新闻实践的启发,也是我国新闻媒体从业者意识到自身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目前新闻低俗化的自觉抵制和纠正,更是为了与国内营造正能量传播场域、引导社会主流价值与舆论导向的宣传语境相契合而做的努力。暖新闻可以唤起积极的情绪,引发人的向善行为。

暖新闻;西方媒体;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内外,暖新闻有多种命名,如“解困新闻”“正能量新闻”“好新闻”“快乐新闻”等。它与主打暴力、冲突、凶杀、灾难等易让人产生心里不适和愤怒情绪的新闻不同,它突出“真善美”的行为品质,往往能给人带来暖心的阅读体验。积极乐观、向上向善、催人奋进、揭露假丑恶的“温度新闻”,都能被贴上“暖新闻”标签。暖新闻作为一种正能量的新闻叙事,其承载的内容早已分散在各类媒体的社会新闻当中。近两年来各大媒体通过“议程设置”以网站首页、专栏、专刊、专题等方式将其进行集纳整合,并通过“暖新闻”“暖闻”等字样,对其进行强调和突出。如《人民日报》的“点赞中国”专栏,《中国青年报》创办的《暖闻周刊》,凤凰网、搜狐网、腾讯新闻等网络媒体相继推出的暖新闻网页专题及“一周正能量”主题等。多家媒体更是成立了“暖新闻联盟”,形成了立体化的正能量传播场域。

一、暖新闻在中国走红的背景

(一)西方媒体暖新闻实践带给我国新闻媒体的启示

有着“扒粪”“揭黑”传统的西方媒体,长期把暴力、悲剧、腐败等带有反常和矛盾冲突色彩的新闻作为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准。但是,2012年以来,几家颇具影响力的西方媒体纷纷开设“解困新闻”“乐观新闻”“暖新闻网”等专门分享和提供暖新闻故事的新闻网页,转而寻找暖新闻的小清新。九十年代在华盛顿特区参与电视新闻制作的Weis Corbley女士出于对美国主流电视媒体碎片化真相报道现状的失望,从电视台辞职后一手创办了“暖新闻网”。著名记者大卫·伯恩斯坦创办的“解困”型新闻网站专注于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激发了“解困”型新闻的流行。2015年初有着多年媒体从业经历的阿里安娜·赫芬顿在反思了长期以来关于新闻的定义后,宣布赫芬顿邮报大幅增加正能量新闻报道的编辑方针。该报致力于照亮和放大普通人面对挑战时如何找到解决方法,将这些方法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此外,全美还包括多家同样从事暖新闻实践的媒体,如好新闻故事、乐观新闻、欢乐新闻、每日暖新闻等。

包括美国等在内的西方新闻界进行“暖新闻”实践的初衷在于对长期以来存在的新闻暴力化、低俗化现象的反抗,同时也是对其既往一直尊崇“无流血、不头条”的新闻传播价值排序的一种修正。他们渐渐注意到以正能量叙事为特征的暖新闻存在现实的需求缺口,在工作和生活都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普遍陷入情绪焦虑的大众最希望看到积极向上的、带给人希望和力量的故事。这些关于暖新闻的思考和实践,给我国的新闻媒体带来了启示,让我国新闻从业者们开始审视既有新闻价值观存在的缺陷,考虑重建新闻拟态环境,修正已有的新闻价值排序。

(二)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对新闻样态的适时调适

李普曼指出,由大众传媒构建的“信息环境”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由“新闻供给机构”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一方面,当今社会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下,一些物欲膨胀、急功近利、尔虞我诈的负能量现象被新闻媒体凸显出来,而一些正能量叙事却被媒体长期忽略,给人形成了“冷社会”的感受。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一些媒体为了博关注占有注意力资源,采取了扭曲的下策。媒体上出现了众多以毒舌尖语、插科打诨等撩逗受众的娱乐至死的低俗现象,眼球新闻、负面新闻、虚假消息频现,媒体形象日益走低。媒体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对自己所构建失衡、异常、偏颇、残缺的“拟态环境”做出适时的调试,重塑社会生态系统,这也是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遵守。“暖新闻”可以向社会撒播阳光、传递温暖和正能量,具有协调社会的功能,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域”中推出“暖新闻”,无疑是帮助媒体平衡负面新闻泛滥所带来的消极社会情绪的一剂良药。此外,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常态下,暖新闻传播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对新闻媒体改善当下日益走低的社会形象、扭转公众对自己的不良评价、保持竞争力也大有助益。

(三)与当前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语境相契合

我国主流媒体一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因此暖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形式,与国家层面对于媒体的正面报道方针的要求相契合。不管是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委部署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还是2013年底中央办公厅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作的部署,都与暖新闻在中国的走红相呼应。从暖新闻对报道对象的选择上来看,媒体记者更多的是将笔触对准普通群众。在选题方面,暖新闻所讲述的故事主题并不高调和宏大,更多的是从底线、平凡中去打捞普通群众对友好善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本分价值的坚守。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暖新闻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与百姓个体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借助新闻话语把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相联结,通过个体生活的经历来映射国家政治经济的变迁,从而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符合国家倡导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宣传语境。

暖新闻实践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需要。近几年来类似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冷事件的国际传播,给我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造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在如何建构积极向上的正面舆论环境并在国际社会中收获点赞这一现实困境面前,“暖新闻”的国际传播更具备现实针对性。

二、暖新闻的社会功能

暖新闻可以唤起积极的情绪,引发人的向善行为,兼具心理接近性和人情味的暖新闻符合现代受众的心理需求,其将报道笔触指向普通人对爱情、友情、亲情、责任、正义的追求,更多地发掘和照亮普通人的情感、人性、温暖,既可以冲淡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焦虑感,纾解累牍迭至的揭丑、暴力、腥性星新闻造成的审丑疲劳,也让社会成员之间越来越能从暖新闻正能量话语的“温度”中获得道德力量和快乐分享,并最终产生唇齿相依的共存感和群体认同。英国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撕掉:改变一切的力量》一书中论述到: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爱和归属感”归为人类第三层次的需求,这说明人也有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而“暖新闻”的出现无疑契合了人们内心对爱的渴求和寻求心理归属的需要。“暖新闻”散发的“温度”温暖着“冷社会”,同时也唤起人内心的积极情绪,让人感同身受、泪流满面之余依然抖擞精神。甚至会引发大众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的改变,形成模仿效应,最终在行动上做出改变现实社会图景的努力。

凤凰网暖新闻倡导的宗旨是“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搜狐网暖新闻的摘要是“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中国青年报》的《暖闻周刊》则主打向上向善好活法。这些“暖色调”给人以乐观积极、排除万难的勇气,有一种让人“嘴角上扬”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让人变得更加良善,还能唤起个体的参与感,让温暖不再被置于道德高地只能用来仰视和观赏,而在于拥有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的现实行动力,激发共鸣共情后的共同行动。

此外,暖新闻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可以有效缓和现有的社会矛盾,缝合边缘群体与主流社会间的裂痕,构建更加积极的社会生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呈现全球化流动,暖新闻的走红也意味着,未来各国的新闻界在新闻理念和报道原则上会有更大的对话空间。

1.金月成,邵杨.“暖新闻”:客观真实之上的人性升温[J].中国出版,2015(16):20-24.

2.付蔷.暖新闻在美国[J].青年记者,2016(22):18-19.

(作者系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能量
女站长迸发大能量
能量之源
能量之源
能量之源
能量之源
能量之源
能量去哪了
能量之源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别忽视正向激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