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楠楠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化
□ 刘楠楠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品牌化的发展尚未成熟,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综合运用传播学、新闻学、营销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在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品牌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议。
民生新闻节目;节目主持人;品牌化
(一)媒体开始拓展主持人品牌价值
时至今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基本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部分栏目的成熟期,逐渐探索出一条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品牌建设之路。主持人品牌化的形成意味着品牌公信力、美誉度的提升,这不仅仅带动了收视率的提高,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广告收入,更是为民生新闻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比如主持人孟非在转型主持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之后,由于品牌的拓宽,主持人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大,社会美誉度与认知度都在不断增高。因此,拓宽品牌价值和品牌化的提升本身是相辅相成的。
(二)部分主持人缺乏品牌化特质
品牌化特质是指主持人通过节目表现出来的符合栏目定位的专业素养。品牌化特质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语言功力、独特的形象气质。不可否认,在现阶段,虽然有一批素养极高的主持人已经率先完成了主持人的品牌化,但是大部分主持人并没有实现这一点。究其原因,主持人自身的素养成为了主要因素。众所周知,一个人必须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主持人也一样。站在主持人的角度来说,个性化、平民化的主持风格,就是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部分主持人在解读新闻的时候,由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导致缺乏特色。所以,一个主持人能不能实现自身的品牌化,关键还在于本身有没有品牌化的特质。而在这些特质之中,稳定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力不可忽视。比如安徽卫视《社会透明度》的主持人王小川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就能夹叙夹议、娓娓道来。但是,王小川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他有时并不能用准确的字词来概括整个事件,评论新闻事件也缺乏深度,这让整个节目的档次下跌了不少。虽然提倡平民化新闻评论,但是主播自身的素养还是很重要的。
(一)品牌化构建缺乏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与栏目形式密切相关。语言风格包括语流表达、语言观点等方面。由于民生新闻的内容源于生活,所以主持人的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就应该生活化。但是这种生活化,又必须加以区分,比如融入主持人自身的个性特色、语言特点,甚至加入少许调侃意味的方言都是可以的。但是很明显的是,现阶段,我们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大都以相似的口吻、相同的态度来解读事件,这与市场要求的个性化主持不相符合。“为了展现所谓的个性,一些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语言过分口语化,把随意调侃当作说新闻的准绳,这种倾向脱离了新闻消息类节目的固有特征,不符合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习惯。”
此外,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还经常通过“个性化点评”的方式来体现自我的语言风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点评”的度怎么把握。有些主持人不敢评论,导致在说新闻事件的时候,只是稍作点评,就直接略过。这样就导致遇到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些主持人恰恰相反,他们在节目上敢于说话,但是兴头上来了,说话的内容就未免有些偏题了。所以,现阶段,主持人还是缺乏正确的语言风格。
(二)营销节目同质化与市场需求不符
各地的民生新闻节目虽然在节目定位上略有区别,但是在节目内容上却是大同小异。缺乏创新的单纯复制,使得民生新闻的地域化特色和人文化气息完全被掩盖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相似的节目内容、相同的信息传播。但是,市场上有这么多相似的民生新闻节目,如果所有的节目都相似的话,那么这些节目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市场无疑是需求更多更好的节目,而不是更多更相似的节目。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单纯复制节目信息,而不进行节目创新的话,是不可能树立起一个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的。其实归根结底,市场的需求指的就是老百姓在观看电视时的需求,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更多的不同,所以,现阶段的民生新闻节目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也是远离市场需求的表现。
(三)主持人品牌营销不具广度
一个成熟的主持人品牌的市场化推广必须充分运用营销策略手段,对自身进行更具广度的宣传,给受众提供最多的了解,吸引受众持续不断地关注。毕竟现在是网络时代,大家更多的关注点还是在网络媒体上。但是如果在网络媒体上也没有动静的话,就实在是大大的失误了。除此之外,在户外广告上,有关新的民生新闻节目的宣传也并不是做得很出色,车体、灯箱、横幅都少有动用,特别是在公交车与出租车上的栏目宣传很少见。如果在节目开播之前,就让各种信息充斥观众的眼球,以各式各样的收视看点吸引受众,并且在各种途径中都吊足观众的胃口,难道不能使主持人的品牌迅速推广出去吗?遗憾的是,大多数媒体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塑造语言风格,扩大品牌影响
个性的语言风格包括准确个性的语流表达、精辟的语言观点和持久系统的语言风格。首先,在语流表达方面,很多主持人根据节目的需要,以及自身的语速特点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定的语言节奏。比如,《中国新闻》的主持人徐俐的语速可达每分钟300字以上,不仅表达准确,而且吐字发音干净利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流表达和语言风格。当然,语言节奏的好坏并不是单纯的由快慢来判定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在语言观点和风格方面,一些新闻评论型主持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点评风格。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和评论员白岩松是一位很有语言意识、语言自觉和语言能力的主持人。相同的事件,他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他的语言往往蕴含哲理、发人深思,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一般来说,只有当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已经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并接受的时候,才是主持人语言风格形成的时候。只有观众愿意接受并喜爱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主持人品牌的影响力才能扩大。
(二)节目具有新意,体现节目创新
首先,媒体可以选取重大民生新闻事件,打造头条、寻找看点。“民生新闻”头条新闻的选择标准是尽量播出时效性强、市民关心的突发事件。头条新闻不一定是在节目开头播出,但它应该是最新的、百姓最为关注的、可以向深度开掘的新闻。它除了给受众提供丰富的新闻背景、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外,主持人还应该表达出节目组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节目的“卖点”。
其次,“民生新闻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报道方式,比如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媒介介人式等等报道方式。”当遇到重大节假日或有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件时,电视媒体可以事先策划,选择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加大新闻传递的力度和深度。这样既可以避免节目同质化,又能体现节目的创新,使节目具有新意,具有看点。
(三)把握营销广度,做好品牌延伸
主持人品牌的营销就是主持人个人和传媒机构培育、创造,并向受众传播主持人品牌以获得受众信任和忠诚的一个社会过程。主持人品牌的营销过程,就是从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对主持人进行品牌培育的过程。首先,把主持人姓名与栏目名关联起来。纵观主持人品牌发展的历史,以节目主持人名字命名节目在国内外早已有之,美国三大电视网把晚间新闻的名字定为:CBS晚间新闻与丹·拉瑟,NBC晚间新闻与汤姆·布罗考,ABC今晚全球新闻与彼得·詹宁斯。中国的《孟非读报》也是直接用主持人名字命名节目。这是包装主持人、推广主持人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按照主持人的特色,为主持人量身打造节目,即电视台按照主持人的特点量身打造一档电视栏目。这样不仅可以体现主持人的风格特色,使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体现在节目之中,更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主持人的风格,有益于主持人品牌的建立推广。
最后,栏目使用节目主持人进行宣传。使用主持人来为栏目作宣传,也是常用的包装宣传主持人的方法之一。比如,大型民生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就是用主持人孟非的形象宣传的。这既是对主持人品牌的推广,也是对栏目的有益宣传。
1.揭博.浅谈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J].科研,2016(8).
2.孙晓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6(30).
3.谢思.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4).
(作者单位:桂林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