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胡琪珍
行为观察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的运用
文/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胡琪珍
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学习障碍,影响到他们的社交沟通,迁移困难,新环境的适应问题等,同时一部分由于感官敏感的状况,更易在学习生活中产生问题行为。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目前多运用积极行为支持理论进行。积极行为支持理论认为维持行为持续存在的原因是行为的功能或目的,强调基于问题行为的功能进行行为干预。
行为观察是问题行为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行为具有可观察、可测量的特征,行为是有功能的,行为即交流,行为就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传达着讯息。
进行功能评估的行为观察不是普通随意的观察,而是有目的进行的专业观察记录,评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好像医生看病,如果一开始的诊断是错误的,那么可能会使原来的行为变本加厉,或者对学生造成伤害。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般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访谈法、行为观察法、测验法。其中访谈和行为观察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
访谈。即对个案相关教师以及家长就个案的问题行为以及环境等背景信息进行访谈。这样收集的个案资料已经由被访谈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有被访谈者的主观在里面,因此,可以作为参考。
行为观察。对于自闭症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通过行为观察记录,收集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频率、强度,发生问题行为的时间、活动,以及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等背景资料,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前因及后果,分析行为功能。
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观察法有它的优势,自闭症儿童常不能象普通儿童或成人那样发展良好的语言和概念,不能适当地表达自己,让他人理解自己的行为,有的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口语发展受限。他们很难明确告诉我们,他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讨厌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不会告诉我们他为什么每天要打自己的头;需要通过观察去了解。
另外,自闭症儿童对于测验常不能够很好地配合,或者有认真对待的态度;除了少数儿童,一般自闭症儿童对于观察的敏感性和焦虑相对较小,可以使观察的情境比较自然,获得真实的数据。
一般来说,一次或偶尔发生的行为不成为典型的行为,常常发生的影响个体与他人的行为是需要关注干预的行为。当学生的问题行为发生了,我们怎样去思考分析这个问题呢?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为什么上午发生,下午不发生?行为发生之前发生了什么?行为发生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发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问“为什么”的过程,从而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种行为。什么让这个问题行为不断地发生,今天发生了,明天还发生,或者以后又反复出现;得到为什么的答案的途径,就是去观察,基于观察到的事实和数据,去分析得出结论,给出干预的方案。
行为评估需要收集的资料有:行为问题表现形式、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强度;行为问题发生的周围环境,在行为之前发生的事件,以及行为出现后的结果;另外需要收集学生相关背景资料,包括诊断、能力、兴趣、强化物、特殊事件、家庭教养等。
(一)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以及目标行为
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及目标行为之前,已经有了预观察或者访谈了解,大概了解了这个学生的行为问题表现形式及相关讯息。因此在正式观察记录的时候,已经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个案的目标行为并准确描述和定义。
(二)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要点、记录方式,以及记录表格
常用的行为观察记录法有散点图、ABC记录法等。
1.散点图 (scattered plot)观察记录与分析
散点图的记录内容要点呈现的是行为发生在大约一周里面的时间分布状况,学生的问题行为在什么时间、地点或活动更容易发生,在什么情况下未有问题情况发生,为干预提供参考。在学校的散点图记录,可以利用课程表对应记录;散点图可以得出个案问题行为的基准线。
2.A-B-C观察记录与分析
A-B-C记录的是实时的事件。行为像一条锁链,环环相扣,AB-C就是行为链的紧密相扣的三个部分,先后依次发生。A为前因,或前事,是问题行为发生之前发生的事情;B是问题行为;C是问题行为发生之后,个案得到的后果,比如老师处理策略,同时也要记录老师干预之后,个案的反应。在A-B-C三部分,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观察重点。
在A的部分,要观察研究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前提事件、时间分析等。什么是物理环境呢,比如,周围是不是很吵,很热,很拥挤,或者他身边坐了一位喜欢动来动去同学,或者对他很不友好的同学;课堂上课的气氛,老师、同学的关系,对个案说话的语调、音量、面部表情、感情等合起来,形成社会环境;什么是学习环境呢,比如,学习的内容,老师给的作业;前提事件就是引发问题行为发生的导火索,比如,老师给一个指令,要求他做什么,他的问题行为就发生了。
在B的部分,是对问题行为的描述。这部分在干预的时候,需要考虑个案的能力,教学替代行为。
在C的部分,行为发生之后,教师处理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反应,以及其他学生的行为反应,什么做法使得学生的问题行为被强化保持了下来,比如,学生发生问题行为,老师注意到了,老师的注意就可能强化了个案的问题行为。老师给个指令,他发生问题行为,老师就不再要求了,可以不用做作业了,这样就强化了个案的问题行为。
在做A-B-C记录的时候,用的是叙述性描述的方法,需要尽量客观、理性、充分,自然地将情境、行为再现出来,要具有画面感,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资料。老师在做记录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个是不客观,一个是不充分。比如,有的在前因写 “也许是太热”, “洗碗搞卫生的时候不太愿意”,就不够客观,已经把主观分析写在前因里面了;或者记录“气温从17度开始升温,当天中午和下午气温达到30度,天气热。”就没有别的了,这样不全面,没有写当时班级在做什么,学生在做什么,而且,这个不全面里面也含有老师的主观,因为老师认为天气热是个案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在做观察的时候,必须尽量全面客观,不然就不用观察,直接从经验就可以得出结论了。在C的部分,写“老师制止”,这样太简单,老师是怎么制止的,用口语、手势,还是身体辅助,因为老师制止采用的不同行为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如果老师直接用身体辅助,遇到触觉敏感或者防御性强的孩子,可能不能有好效果,而用口语或者手势效果更好。
A-B-C记录得是否全面、客观,会直接影响功能分析和制定干预计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做A-B-C观察记录,收集客观资料的主要途径有两个,直接观察和运用录像,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进行。一般来说,对比较棘手的问题行为,我们会建议老师录像,录像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回放,在没有观察记录清楚的地方进一步核实。特别是对于教学人员本身来说,要了解儿童的问题行为,防止偏见或遗漏细节,录像都是非常好的方式。
(一)观察者应具备的能力
对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的行为观察是一种专业的观察,因此,观察者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
1.需要具有追求客观可靠资料的态度,避免自己主观代入。
2.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征、儿童发展心理学。不同类型的障碍,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优弱势及社会互动。观察不只是看了之后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观察的信息敏感的分析、解释,并作出判断和决定。
3.掌握观察与分析的方法。能够确定观察目标,制定计划,并记录观察的数据,以及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得出假设或结论的能力。
(二)观察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清晰观察的目标和步骤。
其次,要意识到观察尽量客观,明确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尽量规避。以保证观察的准确可靠。被观察的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不额外干涉、控制和影响,这样才能获得更为真实和客观的资料;如果出于观察的需要,做人为控制,比如,设置情境,也属于自然状态的范畴。
第三,要注意观察中的职业道德,对于个案隐私的保护。
专业的行为观察在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中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行为问题的现状与干预研究——基于积极行为支持理论”的成果,立项批准号:2016JKDY40)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