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黄慧珊
小学校本公民教育内容初探
文/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 黄慧珊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中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是建立学生公民意识的黄金时期,在公民教育中应占重要地位。我校经过近七年的思考与实践,进行了文献查阅、分析对比,本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的原则,以校为本抓住关键要点初步确立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如何处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公民教育的核心,注重公民对国家、民族认同意识的培养是所有开展公民教育国家的基本共识。 “公民教育以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首要任务,以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毋庸置疑,在世界各国的公民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都是永恒的主旋律。在我国现有的德育中,爱国主义的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当站在公民教育角度去审视现有的国家德育课程,我们重点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给予了补充和深化,让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政治教育的体现,更是走进学生生活中的公民教育。我们抓住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民族传统节日,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寻找切入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民族精神,凸显中华民族文化特色,通过 “历史认知、工艺文化、传统活动、社会调查”等项目活动,以 “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开展搜查资料、动手制作、访问调查、交流分享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使学生从小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选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公民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要在家庭、亲情社区的环境下,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体验,将亲情关系下形成的传统美德融入公民关系中,形成与之相协调的现代美德,也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优良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少年儿童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确认了建设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拥有法治观念的公民,才能成为市场经济的合格主体。近年反响较大的文物上刻字、国外旅游不守规则等种种不文明行为,都和公民法律意识不强有着密切关系,自觉遵守规则的公民基本素养亟待提高。
在小学阶段,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将会为学生成人以后自觉遵守法律奠定坚实的公民素质基础,我们认为公民教育首先应该在班级和校园生活中得到体现。我们将校纪校规、 《小学生守则》等制度细化为具体行为要求,从校内向校外各种公民生活情境延伸,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自律、尊重、主动等良好公民个人品格的培育。
例如,我们每学期至少组织1-2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农场、电影院、餐厅、公园、图书馆等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活动场所。活动前,我们发动学生收集不同场所活动特定的规则要求、礼仪要求,然后开展自主讨论,制定小组活动公约,教师作为见证人指导学生形成落实公约的具体措施、应对不同情境的行为指引。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提醒,在具体情境中实践,将制度条文变为个人行动。活动后,学校积极收集活动场所工作人员、社会群众、家长等的反响,及时向师生反馈,以总结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遵守规则给每个人带来的和谐愉悦感觉,强化遵守规则从我做起的认识,将外部要求内化为个人内心的需要。
在 《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选择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接班人,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了解公民 “权利”与 “义务”,有效为培养社会责任感。
鉴于小学生年龄及认知的特点,志愿服务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物,以学校班级服务活动、家庭服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为平台。每一项活动中,我们首先由老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需要,自定服务岗位;然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承担责任的方法,培养能力;最后通过交流活动及时反馈同伴、家长、老师、社会各方的评价,分享情感体验和能力收获,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愉悦感。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学校还制定了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常态化制度推行,以激励制度为保障,将服务做成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真服务,真教育,使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形成真实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