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卫视《直播全球》的收视困境与突围之策

2017-04-12 11:00蒋韵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卫视受众

□ 蒋韵

广东卫视《直播全球》的收视困境与突围之策

□ 蒋韵

以“一趟传递价值资讯的快车,一场前所未有的新闻风暴”为口号的《直播全球》是广东电视台自制的一档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向国内观众提供每日国际资讯和评论,相较于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凤凰卫视的《军情直播室》和央视的《今日关注》,其节目收视率相对弱势,本文试图探索该节目收视率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直播全球》;国际新闻;突围

一、面向国内受众的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报道从《新闻联播》的一个小段落,到如今已发展壮大,入世后更是出现了“国际新闻热”的现象。当前除了中央媒体如央视4套的《今日关注》、13套的《环球视线》外,不少地方卫视也设立了国际新闻和相关评论节目,如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湖北卫视的《长江新闻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国际新闻的概念,学者刘笑盈总结为:“新闻或其要素在国际间的传播和流动”,他还提出了国际新闻的三种模式,即面向国内报道国际事件、面向海外报道本国新闻、面向国际报道国际新闻。当前大部分省级卫视的国际新闻主要面向本国或本地受众,为其展现“外面的世界”。《直播全球》就属于这一类节目,旨在向国内民众剖析近期发生的国际大小事,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和求知欲。

国际新闻报道通常包含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一档好的国际新闻节目,一方面要求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则要求时评的导向性、专业性和深刻性。

二、广东卫视《直播全球》及其收视困境

作为一档重金打造的集资讯和评论于一体的日播国际新闻栏目,《直播全球》在全国各个卫星频道中享有的资源量是较为丰富的。在全球多个国家设立了记者站,开通了两岸三地、东京、纽约、巴黎等多地演播室;聘请了台湾、大陆的知名国际问题专家作为值班评论员。选题倾向本土化,软硬新闻结合;节目主要采用背景资料——事件阐述——专家点评的模式,使用了播报、连线、演播室等多种报道方式。

虽然付出了诸多努力,但迄今为止节目收视平平。相比广东卫视另一档周播节目《全球零距离》,受众认可度和业内知名度尚有距离;相比直接竞争对手——深圳卫视的《直播港澳台》,收视份额更是差距明显。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节目品质有待提升

对于电视受众来说,对一档节目最直观的印象来自视频画质、切换流畅度、屏幕马赛克面积、字幕准确率、被采访人断句等。由于意识放松、时间紧迫、人手不足、设备短缺等问题,导致节目质量受到影响,拉低了观众的认可度。

(二)制作人员知识面偏窄导致内容深度欠缺

在信息冗余、新媒体以速度占优的今天,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势体现在采访权、权威性和深度上。北师大教授喻国明指出,媒体要为观众输出价值,提供有信息量、知识见解的位差,才能吸引受众,实现忠诚度。与同类型节目相比,《直播全球》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提高,这与编辑人员的知识面、思考水平有关,这无法通过专家评论来弥补。

(三)定位不够精准

节目的目标受众和主打优势决定了节目样态。在品牌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地方媒体的节目制作策略应该是找到市场缝隙,结合本土优势,塑造节目个性,提供针对性的价值,扩大传播渠道。当前《直播全球》的受众定位不够精准,也未形成独一无二的节目特色,不论是节目内容轻松化还是在地铁里投放等探索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这与自身的定位模糊有一定关系。

三、《直播全球》的突围之策

以下结合新时代要求,从新闻制作流程的策、采、编、播、传等5个环节探讨《直播全球》的改进对策。

(一)策划环节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偏废”。做新闻节目也要目标导向、策划先行。

首先,确立目标受众。国际新闻及时评节目的目标受众大同小异,以教育、收入水平较高的青年男性为主,部分还包括华人受众。如《今日关注》的目标受众群是16-44岁的男性观众,但所在地域、年龄、社会层次上存在个体差异。要吸引目标受众,就需要对其收视心理作细致分析和掌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受众兴趣推动其接收、认知、欣赏节目,而诉求是兴趣的基础。一方面,受众有对权威性和专业度的诉求,像《今日关注》由于大台地位和专家团的权威性,能够满足这类诉求。另一方面是新闻的心理贴近性,如《直播港澳台》选题尽量贴近港澳台及华人受众的价值观、生活状态,能使其产生共鸣,满足其了解祖国发展情况的诉求。

要掌握受众诉求,就需要做好前馈与反馈。在节目推出前要做好定位、策划,制作各环节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贯穿始终,节目播出后还要通过收视率统计、网上调查获取受众的反馈,不断提升节目针对性。

其次,挖掘本土优势。一方面,可以从选题上寻求本土化,这要求节目主创者基于受众视角选择素材,让国际新闻“与我有关”。如《直播港澳台》主打地缘关系,在港澳台地区设立办事处、演播室、常驻记者,提供关于两岸三地全天候、全方位信息,有效避免了同质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闻评论上突出本土化,如大连电视台的《直播东北亚》在报道中韩签订自贸协定时,突出评论协定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发展机遇,拉近了与受众距离。

另外,打造栏目个性。一档有影响力的新闻栏目必定具有个性化魅力。在新闻时效性欠缺的情况下,找到第二落点是实现个性化的重要方式。可以从资讯的独特细节入手,或进行个性化评论,选取一个独特视角或方向进行解读,或找到新闻事件、人物之间独特的“链接点”。

(二)采访与采集环节

首先,积极扩展信息源。缺乏第一手信息是地方电视台的主要劣势,因此要积极扩展节目信息源,避免信息源的单一化和同质化。大事件发生时要尽量派出记者,以保持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和自主性;平常可积极拓展同其他媒体的合作,共享特派记者或国外媒体的报道。深圳卫视除自采内容外,每天还从香港无线电视、亚洲电视、文汇报、商报、台湾东森、澳广视等多家港澳台知名媒体获取新闻素材,还与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展合作。地方媒体还可以培养自身编译能力,通过阅读、翻译有影响力的外媒资料,及时掌握新闻动态和多维新闻视角。

其次,评论要“百家争鸣”。社论是媒体的“心脏”。在信息冗余时代,媒体之争已从争夺“独家新闻”转为争夺“第一解释权”,评论就成为了新闻时事节目的核心。《直播港澳台》有着一支来自两岸三地及海外的千人评论员队伍,力求实现理性、客观、多维的评论特色,通常采用两个评论员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两相对比、观点碰撞,有助于“去官气”,也能够给予观众更全面的信息和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编辑与编排环节

国际新闻节目要对全球海量新闻资讯进行筛选、取舍、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还要用逻辑化结构和平实化语言加以呈现。

首先,选题的取舍。选题对节目具有导向作用。根据二八定理,社会上20%的人、事对其余的80%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节目要获得足够影响力,选题不仅要涵盖浅新闻或国际关系领域,还应涉及财经、法律、军事、政治等主题,提供深入、权威、有用的新闻信息。在信息发布速度、时效性不具优势的情况下,深圳卫视提出了“深度立台、观点立台”方针,从浅度消息转向深度专题,深度挖掘新闻素材,整合报道新闻资讯,以求拓展资讯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满足人们深层次的认知需求。

其次,信息的延展。新闻编辑对信息的延展可以采用一纵一横两种逻辑。横向上拓展事实的广度,将不同空间的类似事件做对比,展示事件的普遍性、典型性和影响力;纵向上挖掘事实的深度,将不同角度、层次、形式的报道和专家点评进行组合,展现不同观点、立场,剖析事件实质。

再次,节目编排要体现逻辑性、掌握节奏感。要做到重点突出、脉络分明;善用悬念、峰谷交叉;还可以运用语流或场景切换、嘉宾转换、观点变更来营造节目的节奏感。《直播港澳台》采用了“多点+多元”的方式制造出“信息位差”,“信息位差”越大,信息流就越顺畅,节目就会显得节奏紧凑、张弛有度。

另外,语言的使用。短句的使用是提升新闻报道可读性的关键之一。由于电视节目线性传播的方式,电视评论更需要采用简练、深刻、贴近公民视角的语言,辅之以生动画面和音响效果,来实现节目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四)播出环节

首先,主持人是媒体的门面,也是节目各个板块的连接者、演播室评论的引导者、与观众的互动者。作为媒体的人格化代表,主持风格应与栏目风格相统一。受众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对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即兴发挥能力、互动交流能力、知识背景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好的节目包装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达。电视本身具有独特的声、画和文字立体信息传播优势,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对节目内容及形式的包装。《全球零距离》运用了虚拟植入技术,通过场景再现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将观众置于当时事件现场之中,使节目展现较强的感染力。

(五)传播环节

首先,强化传播中的互动性。互联网思维和传统思维的分水岭在于圈粉丝。传统媒体要满足粉丝的需求,尤其社交需求,让受众有参与感。《直播港澳台》主打APP,结合微博、微信、QQ 群、BBS 论坛等平台,用低门槛的交互方式,鼓励粉丝给公众号留言、互动,推动粉丝主动参与到新闻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中。

其次,加强节目宣传。本地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展会或公益活动是宣传节目、提升节目影响力的重要契机。例如《今日谈》节目在夏季达沃斯年会在天津举办期间,集中当地优势资源,制作专题节目,有效提升了节目关注度。

另外,节目间要相互借势。大部分地方台办的国际新闻节目都会依托母台优势,共享资源、形成合力。《直播全球》的部分外采资源来自于《珠江新闻眼》;深圳卫视在不同时段推出《直播港澳台》《关键洞察力》《决胜制高点》《军情直播间》等节目,形成了一个播出系列,有助于加大宣传声势,提升频道关注度。

四、总结

为提升收视率,广东卫视《直播全球》迄今已进行多次调整,如播出时间从原来的晚上11点半调整为现在的下午6点,内容从与其他频道重合度较高的军事、政治等硬新闻,调整为软硬新闻并重,播出平台从电视荧屏扩展到网络地铁等平台。但要完全扭转局面,还需要从策、采、编、播、传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改良,明晰主打优势和目标受众,善用各方专家评论,采用技巧性的叙事方法,提升节目质量,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加强节目互动,从而办出栏目自己的特色,传播独一无二的价值。

1.喻国明.媒介革命 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业发展的关键与进路[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2.刘桔红.“多屏时代”电视新闻脱颖而出的创新思考[J].今传媒,2013(12):33~34.

3.王萍.《直播港澳台》栏目得失谈[J].新闻传播,2006(12):58~59.

4.赵元春.地方台国际新闻评论节目如何寻求突破[J].新闻传播,2016(2): 85,87.

5.陈人欢.地方台国际新闻寻求突破的思考[J].视听,2016(1):65.

6.张春朗.地缘优势:卫视新闻竞争力[J].新闻战线,2012(9):85~87.

7.郭小容.国际军事节目为何这么火?[J].新闻前哨,2014(8):51~53.

8.李健敏.论国际新闻编辑的全球视野中国视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3-13.

9.梁博.浅析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的报道特色[J].视听,2016(2): 73.

10.苏荣才.让世界听到深圳发出的声音[J].南方电视学刊,2013(3): 44~46.

11.黄晓梅.设计 APP 打造跨界新闻栏目[J].视听,2015(8):129~130.

12.谭言歆.深圳特色的港澳台资讯之窗[J].当代电视,2009(7):80~81.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看中心)

猜你喜欢
卫视受众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