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磊
“新闻立台”落脚点的拓延
——浅析省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整体构建
□ 朱磊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有限资源的制约、成本提升、制度困境、新媒体带来的新问题,省级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也需从打造品牌栏目和品牌主持人、直播常态化、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着手,从制度、理念、形式等多方面综合考量,随机而动,把握机遇,在“新闻立台”的基础上自我完善。
新闻立台;深度报道;多元视角;新媒体
电视传媒的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节目制播成本的负荷与日俱增,网络媒体带来的受众分流日益强势,体制变革的滞后仍然束缚着媒体人的手脚……时代和传媒生态环境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迁,省级电视台普遍遭遇新的发展瓶颈。
对传统的省级电视台而言,社会在变革中前行,作为主流媒体也需随机而动、把握机遇,在“新闻立台”的基础上自我完善。
“新闻立台”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坚持新闻理念,将新闻作为电视传媒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窗口、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根源。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例,2012年,珠江频道在省内三个区域收视份额全面超越香港翡翠台位居第一,广东电视终于从多年来被香港、澳门各电视台围剿的困境中实现突围,其中《珠江新闻眼》《今日关注》等新闻栏目功不可没。
“新闻立台”无非是从打造板块、创立品牌栏目、推出品牌主持人以及直播常态化、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着手,从制度、理念、形式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并在具体的操作中找到更为实际的落脚点,特别要解决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有限资源、成本提升、制度困境和新媒体冲击等带来的新问题。
就“新闻立台”的关键要素来看,首要的是打造相对完善的新闻节目链,整体化编排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同质化、结构松散、类型单一、不讲究技巧,则很难抓住观众的眼球。
以广东新闻频道为例,作为广东广播电视台唯一一个专业的新闻播出平台,在覆盖范围内,有凤凰中文、央视新闻、广州新闻甚至珠江频道等多个强劲对手的冲击,虽然借助省台优势占有一定的信息资源,但多年来的收视率、影响力尚有进步空间。改变此状况,频道编排的优化可率先迈出一步,做到板块整体构建,让观众最大可能地接触到最新鲜资讯、追踪新闻热点,满足观众即看即有的需求。
编排上,《新闻早高峰》、多时段的《正点报道》、晚间的《新闻晚高峰》《社会纵横》等重点栏目可通过短篇幅的信息资讯或短评勾连起来,全天新闻互相关联,并可以在新闻报道词中增加衔接语,类似“记者将深入××,倾听××声音,为观众进一步解读××现象带给民众生活怎样的改变”等,引导收视。
其次,卫视作为省级电视台覆盖全国的上星频道,对全台整体形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新闻、综艺、电视剧是频道的三大支柱,如“新闻立台”所阐释的意义,新闻之于卫视当处在灵魂的地位,然而就时间的分割上,卫视无法像新闻频道那样实现大板块编排、大时段直播,但也不能排除像凤凰中文台那样将综合频道办成专业新闻频道的模式。
在加强新闻时效性方面,可以利用新闻滚动实现突发事件和最新消息的随时插入,同时打造并保持直播平台的持续开放,做到重大或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迅速调整编排顺序,随时进入新闻现场或实现最新消息及时播报,搭建能满足超长时段现场直播和现场直播常态化的开放性直播平台。在汶川地震报道期间,CCTV新闻即确立了“窗口永远不关、主播随时在线、主编动态组版、新闻实时播发”的直播平台建构原则,以增强对重大或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能力。
目前各省级卫视的定位多在娱乐,以综艺和电视剧为主,新闻节目同质化严重,制度下的新闻模式化严重,真正新闻节目都集中在地方频道。然而,就全国范围来看,观众对资讯频道的需求远远不是各自地方频道所能满足的,从凤凰中文、央视新闻、财经等资讯频道的收视率上可见一斑。目前面向全国观众的新闻市场还是竞争的“蓝海”,省级卫视既有资源又有覆盖,可以考虑在上午和下午以及午夜的电视剧时段以资讯、评论节目替代,强力构件新闻板块,再辅以两档优秀综艺栏目,打造以新闻为主的卫视平台,相信是可行的。
做好直播,一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好在新的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直播节目的制作成本,且直播变得更为便捷;二是内容上,除了对大型活动有计划有准备的直播外,需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上有所提升,更需打造常态化的直播平台,技术设备、反应互动机制、保障机制建设都需有机融入。
大板块的编排、直播平台的持续开放,必然需要加大投入,丰富节目内容,保证节目质量。依靠滚动或重复资讯并不能牢牢留住观众,还是需要用深度报道充实时段,有条件的话,以新闻纪实为特点的纪录片时段充盈其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独特资源。广东卫视自2013年起持续推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节目《追梦在路上》《我们的青春》,紧随社会热点,深入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做到了口碑和经营的双丰收。
新闻主要的社会功能除了传播信息以外,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舆论引导,起到通达社情民意、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人文关怀、凝聚社会力量的作用。我国的新闻价值理念从强化“用事实说话”的重信息轻解读,到“提供观点的平台”的演变,前后并非替代,而是认知上的升华,《新闻联播》2012年底出现了时评板块。当新闻竞争进入全媒体的时代,过去“抢新闻”的做法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不再纠缠于“独家新闻”的情结,电视新闻节目须积极利用独特优势,提出能够引导舆论的观点,才能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升新闻的公信力。
坚持“新闻立台”,需从新闻内涵的延伸上去寻找落点,打造有广度、有深度的“观点平台”。
(一)落脚资源整合
首先要有充裕新闻量的支撑。据统计,央视新闻频道每天的新闻首播量达到800条左右,这一数字背后,是1300多人的采编团队,以及遍布全国的新闻网络,而凤凰资讯台每天的新闻首播量为300多条,采编团队只有300人。在资源悬殊的情况下,凤凰资讯能够俘获相当数量的受众,就是凭借各种新闻资源的整合,虽然是简单的读报、读网、读微博、读短信,却不是简单的转载,而是将所有媒体视作新闻来源,立足自己的独特定位进行新闻线索的二度开发,在扩充资讯源的同时,扩充内容的深度性和广度。
(二)深度报道与多元视角
尽快拥有专家思想库以及一批意见领袖作为时事评论员是当务之急。在新闻资讯类节目完善的基础上,加大深度,善于发掘与整合新闻资源是专业新闻频道吸引观众的杀手锏,如《时事开讲》《有报天天读》《新闻1+1》等都在频道社会责任的体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东广播电视台已有《财经郎眼》之类的品牌栏目,但从数量、播出频率以及多样性上来说还比较单薄。
新闻资源是非稀缺的,视角独到的解读才真正稀缺,品牌主持人和品牌栏目比拼的就是对新闻解读能力。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在于快和直观,深度则是纸媒的强项,尤其是所谓社会中影响力较大的“意见领袖”“公知”大都是靠文字发言。当电视传播的平台与这些意见领袖联手,把文字转变为视觉和听觉,好的资源遇上好的平台,必然会呈现出好的作品。因此,打造品牌栏目不妨考虑与社会上影响力较大的评论家携手,既能借用其视角,又能直接借用其知名度打响节目品牌。《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知名刊物都是意见领袖的聚集地,其新闻理念和体制也都与电视台相去不远,两者合作有着一定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媒介素养的提升,相信类似《三联电视周刊》《南都电视周报》的节目能够出现,也能够获得观众的追捧。
(三)形式多元化,改文风带来更大舞台
严肃不失个性、形态活泛的新闻节目才真正能够贴近观众,一系列以时评为核心的脱口秀,嬉笑怒骂,以戏谑口吻评说时事,时评的娱乐化越来越多地借鉴了综艺节目的元素。虽然新闻娱乐化不能作为“新闻立台”的根本,但它是不可或缺的点缀,尤其是民生新闻和时评,在软新闻中多一些娱乐化的元素,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同感。需要注意的是,娱乐化也需注重正能量的传递。
在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中,广播电视网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全媒体时代日益临近,传统媒介的市场格局和传播形态都面临着重组和改变,需要顺势而为,善于借用新技术、新的传播规律积极走向媒介融合,才能使“新闻立台”成为现实。可以看到,新媒体的互动性、个体化都在逐渐渗透到新闻媒介运作的各个环节,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平台、“云媒体”技术乃至自媒体的内容也正在被传统媒介加以利用。新旧媒体已趋于全方位融合的态势。
对省级电视台来说,“借新媒体之石攻‘新闻立台’之玉”,关键在于借什么,如何借?
毫无疑问,电视媒体需要的是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技术,借的是平台和技术。
节目品牌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培养观众的,而非仅仅靠生冷的数据说话,尤其是步入三网融合时代的当下。
如今的传媒环境,网络收视分流日益明显,仅仅依靠传统的收视调查方法已经不再准确了,而网络传播的统计因网民的收视行为有很大的随意性而更复杂,网络传播的裂变性也会使得很多优质内容有机会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而在之前的数据统计中也许还没有一点预兆。
三网融合的环境下,电视台的最准确定位,仍然是最有实力、最专业的内容供应商。就新闻节目来说,需要重新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功能。新旧渠道融合,新闻资讯来源更广,但也更加庞杂;网民的声音充斥各个角落,舆论引导将更加复杂;传播渠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对节目形式有什么样的影响,将面临哪些挑战,也都需未雨绸缪。
此外,应用程序带来的传播的软实力提升也是一大利好,如同娱乐节目借助各类“微”平台与观众交流、互动,付诸于新闻栏目也能发挥同样的作用。
近年来,众多新闻事件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爆料迅速引起传统主流媒体关注,“微”平台的庞大受众往往能够迅速推起社会热点话题,牵引传统媒体的跟进。电视媒体应以开放的姿态,在技术和新闻资源共享方面与新媒体展开多方位合作,主动推进媒介融合,创新节目形式,丰富节目内容。借由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借力微博的广泛性和影响力,关注、跟进、还原、解析并评论网络微信息引发的新闻事件,更好地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新旧媒体的融合最根本的改变是交互形式。应该充分利用来自观众的信息,一方面借助微博的超链接功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将观众的观点和评价有选择地融入节目的制作中。
科技就是生产力。不少传统媒体已经在节目制作中用开放的姿态迎接新技术,“百度云”“360云盘”等云技术的应用,使得云存储、云下载都已成为现实。
对新闻节目的制播而言,已经迈入所谓的云生产,能够大大缩短从采集处理到播出的时间,新闻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新闻的采集前端、制作终端、播出平台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新闻直播系统。在新闻内容方面,云终端实现了新闻素材资源共享,对新闻内容生产有所帮助。这些终端的独立运作使得节目制作时间前移,更是大大方便了日常新闻直播。
大众传媒须因尽责而主流。“新闻立台”的切实推进,还需有更为细化的目标设定以及相应的目标管理。融入新媒体视角,将外部平台的构建和内容拓延融入每一个细微目标,目标即为落点。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