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变革与发展

2017-04-12 11:00李远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广电电视新闻

□ 李远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直播的变革与发展

□ 李远

面对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传统广电媒体被新媒体、自媒体等倒逼着推进媒体融合进程,但是由于体系庞大、转身过慢,广电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异常艰辛。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正转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报纸、周刊、网站逐渐可视频化,原本作为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现场视频直播,因能“直击新闻事件第一现场”广受用户欢迎,如今也成为各路新媒体客户端的兵家必争之地。本文将通过研究视频新闻直播如何影响融媒体发展,对电视新闻媒体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做好融媒体转型进行深入探索,并给出可行性建议。

融媒体;电视新闻直播;短视频

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移动新闻客户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革命性地改变了大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并前所未有地夺取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政府部门、气象台、学校、商家等都通过网上平台和移动客户端,最快速度发布资讯。铺天盖地的移动客户端充斥着各类新闻资讯,人们在白天上下班途中,或者休息时间,就已经能将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新闻都浏览完毕。常规固定播出时间的电视新闻节目,就时效性而言,已经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最新和最快,而电视声画感官传播的特点,也决定了电视新闻在内容广度和深度方面,无法与文字媲美。因此,在电视节目播出中的新闻现场直播,成为唯一严格意义上的最新和独家消息,这也意味着,视频新闻直播已经变为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最后捍卫的领域和核心价值。

一、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新闻生产模式的革新

“媒体融合”是在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基础上的新型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在中国,经历了2014年的“顶层设计”、2015年的“媒介融合元年”和2016年的蓬勃发展,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统主流媒体率先以“中央厨房式全媒体报道平台”或“融媒体矩阵”等模式试水新媒体,并快速攻占互联网线上市场。以视频内容为产品的广电媒体也纷纷加入“融媒体”大军,像东方卫视新闻团队打造的“看看新闻Knews”APP、广东广播电视台运营的“触电新闻APP”客户端,分别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快速占据广电融媒体的新高地。以广东的“触电新闻”客户端为例,它是一款根植于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由一群80后、90后记者编辑担纲制作运营的广电新媒体平台,产品以专业海量新闻视频内容和用户参与互动为亮点,进行资讯传递。

有别于目前不少网络移动新闻客户端自身没有采访力量,仅以二次加工编辑传统新闻媒体消息源,甚至只是简单转载稿件不同的是,新开发的广电媒体新闻客户端更多依靠原广电系统的一线采编播人员力量,能够获取第一手权威新闻信息源。作为升级版的编辑部改造模式,“中央厨房”新闻生产理念让传统媒体编辑指挥系统发生重大转型,成为融媒体内容生产的神经中枢。过去,同一媒体集团的报、网、电、微、端各自为政,现在媒体负责人则可以依靠这个“超级枢纽”,常态化地调控、指挥“媒体矩阵”。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工作人员在此协同作业,实现全媒体产品的采集、制作与发布。以广东新闻频道对“广州马拉松”融媒体新闻直播为例,过去的采访团队以电视新闻记者为班底,只需要完成常规新闻节目稿件采拍、电视端赛事实时直播的指定任务即可,而在融媒体的环境中,记者在完成“指定动作”之余还有更多“自选动作”得以展示发挥。例如记者以体验式报道亲身参与跑步比赛,用手机镜头进行网上直播,该过程让观众能够实现与“运动员”直接互动交流,产生身临其境的强烈代入感,以提升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有效性,同时在“中央厨房”的统筹调配之下,记者在体验过程中的花絮和趣闻,经过后期编辑的润色加工,成为又一则独家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机融合让新闻报道形成更高效的传播矩阵。

二、传统电视新闻直播在融媒体环境下的困局和出路

无论讲媒体融合、媒体转型还是全媒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融”,只谈打通媒介渠道还是太表面。早在融媒体概念在国内生根发芽的前几年,也就是微博、新闻网站还很火的2010年前后,国内不少广电系统已经着力打造新闻综合网站,诸如湖南卫视的芒果网、广东卫视的荔枝网等,甚至推出了手机直播电视。然而这些“电视+互联网”的产品由于存在内容更新缓慢、电视节目内容简单移植重播、线上线下互动性差等种种弊端,导致电视新闻与互联网的首次联姻陷入了“貌合神离”的尴尬局面。

广电转型要实现真正的融合,使“电视+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电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学效应,还是要着眼于怎么做新闻内容。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接受内容的方式,也就是渠道。在资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将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及时进行报道,电视端的新闻节目陷入了没有“新闻”的尴尬地步。新闻追求事件现场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新闻媒体的现场直播向观众即时性地展示了新闻事实的发展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了片面报道对事件的歪曲和干预的可能性,观众可以通过直播目击整个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而多角度同时兼备深度解读的新闻现场直播,则是视频新闻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广电媒体的安生立命之本。例如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官方新闻客户端“看看新闻Knews”,就包含24小时视频新闻直播流,让用户可以掌上直击突发事件,同时支持电视新闻节目回看分享,以具备新闻性的直播互动为产品亮点。而广东广播电视台打造的“触电新闻”客户端,则发动上千名云记者化身“网红”主播,当中包括了一线新闻工作者、特邀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热点人物,通过手机视频直播极速触达新闻事件现场,让用户身临其境看新闻,实时参与新闻现场互动。

三、短视频直播对融媒体电视新闻传播效率的改变

中国从互联网时代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空前提速,在海量的新闻资讯覆盖下,大众逐渐养成了快速筛选和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开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来生产视频新闻并全网全媒体分发,而最受用户欢迎的视频新闻主要是新闻现场视频直播和短视频新闻这两种类型。虽然之前提到24小时的视频直播流,以及完整的新闻节目现场直播,可以让观众最实时地接受新闻信息,但是突发新闻的移动现场直播和重大新闻的多机位跨区域连线直播,都是按顺序的线性传播、高码率高质量的长视频,不适合移动平台新闻用户的碎片化使用习惯,简单将电视端的新闻视频直播内容分发到融媒体客户端,容易造成水土不服,进而导致点击率下降和用户流失。相较于要花费长时间和高流量观看的大型现场新闻直播视频,5分钟以内的新闻短视频直播更容易获得用户的青睐。

目前短视频新闻时长一般在30秒到3分钟,而且强调新闻的时效性,尽可能接近实时直播,现场采编简易,新闻条数多,同时能够快速在全媒体发布,极大地满足用户碎片化的新闻资讯观看需求。由于新闻的特性,新闻短视频不能做成泛娱乐类低品质直播形式,规范化的新闻语言以及专业化的图文视频包装都是必须的。但是,短视频新闻生产不同于传统的视频生产,记者在现场采编要快,编审在后台云端处理视频要快,分发在两微、一端、一网更要快,所以短视频新闻制作必需配备移动化现场采编传设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机、无人机和自拍设备,以及建立快速云端编审发的一体化流程。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长征五号火箭首飞新闻报道为例,2016年,记者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以融媒体方式展开报道,将探访卫星发射基地、揭秘长征五号火箭特点以及最后火箭发射进程等采访内容,制作成多条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新闻,并在“触电新闻客户端”发布,观众就能根据喜好,挑选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角度,不必按线性播出顺序,快速了解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前后任意时间节点的新闻内容,从而使线性视频直播向非线性观看的读取方式转变,更好地融入了“互联网+视频新闻”的融媒体思维。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广电电视新闻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