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静宇
浅谈本土文化综艺节目制作技巧
——以南方卫视《谁语争锋》为例
□ 黄静宇
近年来,大型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备受关注和好评。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卫视推出的原创大型方言竞技节目《谁语争锋》至今已播出三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从节目策划筹备、节目制作、宣传推广等层面探讨了节目取得成功的经验。
方言竞技节目;《谁语争锋》;全媒体
近年来,电视荧屏兴起文化类节目的热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大型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备受关注和好评。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卫视于2014年起推出的原创大型方言竞技节目《谁语争锋》至今已推出三季,获得高收视和好口碑。该节目史无前例地请来广东二十个地市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带领嘉宾和参赛选手一起玩转粤、潮、客三大方言,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方言中承载的最乡土味的岭南传统文化,带给电视、电脑和手机“三屏”前的各色观众。虽然节目在综艺竞争激烈的周末晚间时段播出,但节目在广州地区收视最高达到3.1,主题曲点击量达到四千万。
与委托制作不同,《谁语争锋》从培养团队的角度出发,整个节目从策划、筹备、制作、后期以及全程的全媒体宣传,都由本台团队主导,从而积累沉淀了丰富的同类型综艺节目制作经验。笔者作为节目主创,全程参与了节目制作,深刻体会到节目组在节目形态和宣传推广方面追求创新而付出的各种努力,下面略为总结,与业界同行分享。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节目,最后的宣传效果都要靠人去实现,而这一点在综艺节目中尤为突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制作团队、专业爱演的嘉宾团队和有综艺色彩富有话题性的参赛选手,是节目成功的基本保障。《谁语争锋》创意筹备阶段花了很多的功夫去琢磨这一点。
(一)80后主制作团队
节目的主制作团队都是由80后成员构成。节目制作过程中,80后团队思维活跃、“脑洞大开”,很好地跟上当前网络流行的综艺娱乐思路,能为节目中的娱乐方式提供更多选择;而且团队多数心无旁骛,全部精力投入到节目细节的打造中。
(二)专业和爱演的嘉宾团队
广东十九个地市台的方言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亮点之一。他们发出的乡音最纯正,设计的问题也最具代表性,从根本上保证了节目中方言问题的质量;同时,这些主播在当地都很有影响力,他们通过当地电视或者是微博微信平台对节目的推广,都带动了节目在各地的收视。“爱演”的专家也是节目一大亮点,如节目方言专家严教授,一反专家的严肃刻板印象,研发了客版日文,潮州话版英文等等,都带来大量笑点,为节目播出和宣传增加了光彩。
(三)“潮人”参赛选手
参赛选手个人的表现力和潜在传播点,是竞赛类和真人秀类节目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因为参赛选手本身的影响力可以直接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同时,参赛选手是否有亲和力和接地气,也关系到能否引起观众的认同感和支持。参赛选手的话题性更容易引发节目片段在微媒体上的传播;一档娱乐类的节目,参赛选手不会“搞搞震”的话,很难成功。《谁语争锋》在参赛选手的选择上,关键是“潮”,有80后猪肉佬,有70岁旗袍女王,也有玩得开的明星和主持人等等,为节目的收视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文化类综艺节目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否则就容易闹笑话,但要让专业不小众不高冷,关键要靠节目形态的设计,也就是要玩得接地气。与此同时,综艺节目的剪辑要像相声表演一样,包袱与包袱之间要紧凑,给观众一张一弛不间断的欢乐。《谁语争锋》充分考虑了上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点,避免了节目剑走偏锋,也提高了节目的可视性和粘性。
(一)高校方言研究中心打造题库和专家组
广东有丰富的方言资源。中国的七大方言中广东占了三种:粤语、客家话,以及闽语系中的潮州话。每种方言又有谚语、歇后语、地方戏曲、山歌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资源给节目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但也带来了很大的专业挑战。因此,节目组在筹备之初,即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两家省级方言研究中心达成合作,以两个高校的专家为核心,聚拢了大批方言调查员,共同打造专业题库。除专业人员外,节目组依托各大高校发音志愿团体,原汁原味地收集方言的本土发音和背后的有趣意义,再经节目包装,充分展现方言的魅力。
(二)综艺娱乐性强的节目形态设计
节目在问答阶段主要以短片的方式展示问题,短片通过小品、笑话、影视方言配音的方式来包装,讲究音韵上的喜感、故事矛盾的冲突,让听得懂的人感到亲切,听不懂的人觉得好玩;从效果上来看,这些有趣的短片不仅能够在现场播放,也能很方便地在新媒体上传播;而在互动环节设计上,则主要通过游戏的设计,来体现方言“鸡同鸭讲”的乐趣,给观众带来欢乐。
不同方言的地方台主播之间的碰撞,也为节目添加了很多精彩。比如阳江方言歌曲《阳江3》的“点救恩”,意思是捉迷藏,各地主播们就这个游戏的叫法相互碰撞,河源说叫“biang目地”,湛江说叫“恩鸡喵”,广州话说“卜leilei”,最后由严教授点睛:“卜leilei”文字渊源是“伏匿”,出自屈原《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伏匿就是隐藏的意思,因为用作儿童游戏的称呼,用了叠音的方式,跟“行街街”同样道理,然后音变成了“卜leilei”,通过游戏既实现了娱乐又传播了文化。
(三)点睛之笔的弹幕彩字
弹幕彩字已经成为综艺节目的一大利器,《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备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都大量运用了彩字。彩字在综艺尤其是游戏类节目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点睛作用,既可以让潜在的笑点浮出水面,也可以成功塑造嘉宾的各种形象;同时,通过渲染现场的气氛和环境,来达到最佳的综艺娱乐效果。《谁语争锋》在节目的后期包装过程中,就大量将彩字与配音结合起来,从而取得很好的播出效果。
全媒体时代的宣传推广既要360度无死角,涵盖纸媒、电视电台、户外、PC和手机网络平台,又要重点突出,避免无的放矢。综艺节目的最佳宣传推广平台在网络。网络时代,是创意频出的时代,总是不断有新的东西在试图引起各种流行风;而网络时代,也是各种跟风模仿吸引眼球频出的时代,跟出新意和特色是关键。《谁语争锋》团队由于本身有较多的新媒体推广经验,因此在节目的总体宣传推广上,创意不断,紧跟网络流行风,从而也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节目相关网络点击量过两千万。
(一)广东神曲《谁语争锋》同名MV
网络最流行的是神曲,《谁语争锋》制作之初,就将由各地市主持人一起演绎的鬼马片头曲编辑为MV,放上网络。亲切的方言、鬼马的城市定位语和主持人出色的演绎,让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其中各大微博、微信公众号持续转播发酵,累积点击率超过四千万,从而为节目播出造势,提升收视。
(二)一官两微并推
除标准版的官网外,节目针对移动端用户推出了手机官网,有苹果版和安卓版,以适应手机屏的浏览和传播。在微博和微信上,根据每期节目推出不同的话题重点,并将节目内容根据“发题”“答题”“爆笑互动”“专家解读”等角度进行视频切片,同时还推出了升级版“多格漫画”,将这些有机地加载到网络端进行传播。
(三)轻游APP上线
节目着重采用了“轻应用游戏APP”,这是一种无需下载安装的应用,可以降低传播的门槛,有效激活流量。在节目的不同时期,陆续推出了“方言等级测试”“方言好玩语录”“在严教授身边寻找大骆”等互动分享型的游戏,通过参与性强的游戏,激发用户分享,形成了朋友圈刷屏效应。其中“在严教授身边寻找大骆”也是当时网络正红的小游戏。
(四)其他试水推广
例如第一季时推出了网络花絮节目《方言搞搞震》,大胆探索网络视频节目制作,打捞大量幕后故事,与主体节目形成互动。网络花絮节目在周间隔天播出,有效地保持了节目的讨论和关注热度。搞搞震仅在节目官网播放,单集的最高点击量过十万,试水成绩喜人。节目还推出了“扫码偷看答案”的直播态互动。新型的互动方式有效刺激了网络用户的参与和回流。节目里的每一个题目都采用独立的二维码,可以实时追踪互动数据,贡献了宝贵的用户信息,为节目制作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