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的思考

2017-04-12 10:28谢忠平
实事求是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建设

谢忠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党建研究所 天津 南开 300191)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的思考

谢忠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党建研究所 天津 南开 300191)

智库是政党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是当前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举措,更是探索党的建设规律、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理论体系的长远之计。针对党建智库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应从坚持智库的正确方面、提高智库的成果质量和资政水平、推动智库转型升级、健全智库治理机制等方面着力。

党建研究 新型智库 中国特色

全面从严治党,亟需党建智库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文拟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当前党建智库建设的现状以及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的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党建智库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1.建设党建智库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型智库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与指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的作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2015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5年12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党建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国党建研究会发挥高端党建智库作用,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出更大贡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不但关乎党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而且关乎国家的上层建筑与国家治理体系。加强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现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建设党建智库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决胜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风险考验前所未有,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事业不断推进,我们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难题,如部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执政水平不高,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滑坡严重,个别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不强,党风廉洁建设的任务依然严峻等等。管党治党中遇到的上述难题,有的属于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的老问题,有的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还有的是如何将过去管用而现在不管用方法举措更新的问题,破解这些难题迫切需要对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建设的任何科学决策,都需要经过“复杂的高智力逻辑推理过程”,也应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各种影响、各种结果的基础上作出的最佳选择”。[1]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决策咨询制度来推进党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借助相关专家的智慧。而由这些为党建决策服务的专家所组成的群体便是“党建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阶段、党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集中显现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更大作用。按照现代新型智库的要求和标准,大力加强中国特色党建智库建设,鼓励和支持党建研究工作者持续研究党的建设、解读党的发展,发挥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引导他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一线,了解和掌握第一手的鲜活素材和真实情况,拿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供高水平的建言献策,协助各级党组织制定出更加科学管用的政策和策略,当好从严治党的参谋助手。

3.建设党建智库是探索党的建设规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长远之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党在理论上的提高,是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正确性、科学性的根本保证;每一次思想理论上的提高,都能指导和推动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要把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 800多万党员与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建设好,管理好,就需要不断地探索把握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就需要不断丰富完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党的建设实践在不断地发展,党建理论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然而当前我们党的建设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视野较窄,深度不够,精品力作少,党建理论研究跟不上党建实践的发展,总体上尚未形成成熟的党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缺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对外推介与交流对话功能较弱。例如多年来一些学者形成了一种研究的范式思维,就是把中央提出来的关于党的建设新观点、新思想进行详细解读,尽管这种对于在实践中推动和贯彻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决策部署是必要的,但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宣传阐释工作,与真正的理论研究有很大差距;有的研究者把工作性质研究等同于理论研究,重视党建各项工作部署而忽视了政党本身发展的规律,弱化了党建研究的学理性、系统性,缺少学术层面的辩难、质疑、修正和创新;有的学者盲目追逐党建热点难点问题,表面看来研究的针对性增强了,但基本上谈现象问题的多、堆积材料与罗列事实的多,真正分析矛盾、解释原因和总结规律的少。

二、当前我国党建智库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们党历来注重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一部中国共产党党史,在一定程度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实际相结合,不断地探索党的建设规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尽管“党建智库”是近几年才正式提出来的,但自成立伊始我们党就致力于探究自身建设规律。近年来决策咨询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中央正式启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之后,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热情高涨,党建决策咨询制度也逐渐健全,部分党建研究机构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党建决策的外脑,党建智库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在出思想、出对策、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党建研究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是党的机关内设的党建研究部门,即各级党委的组织部、宣传部、政策研究室、党史研究室、机关工委等机构均设有承担一定党建研究宣传功能的部门,包括各级纪委也有自己的研究部门。如中组部有研究室、党建研究所,中宣部有理论局,中央政策研究室有党建局,中纪委有研究室,中直机关工委也有自己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直属党内系统,这些部门的领导也直接参与党委决策或直接负责起草制定党的建设的决策部署;第二圈层是各级党校(如党史党建教研部)和社科院(如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政党所)与政党机关有较多的沟通渠道,一般有自己独立的内参系统;第三圈层是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偏重于学术理论研究,但一般缺少制度化的进言渠道。以上三圈研究机构虽无党建智库之名,但无疑承担了部分党建智库的实际功能。当前最具党建智库性质与智库规模的当属全国党建研究会,在纵向分布上,中央与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成立了党建研究会,部分地市乃至区县都成立了党建研究会;在横向分工上,全国党建研究会下设了机关、国企、高校、社区、农村及非公等专业委员会。多年来,全国党建研究会在运行模式、组织体系、管理机制、科研攻关、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中国特色高端党建智库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严格来讲,我国尚未出现纯粹的民间(社会)党建研究机构,目前所有的党建研究的机构和人员都来自体制内,都带有明显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色彩。总体来看,我国党建研究机构正在向党建智库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许多跟不上形势、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是在研究水平、治理机制等方面离真正的高端智库还有不少距离,诸多影响智库建设的制约因素亟须根除。

第一,对党建咨询重视不够。由于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严格、不到位,特别是党建问责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优容易异化为经济工作或业务工作评先。基于这种扭曲的考核导向,一些地方或部门领导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见效快且容易得到上级肯定赏识的某些经济指标和中心任务上,而党建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往往在工作计划或总结的最后部分中只是象征性把党建工作点一下、说几句,要么把上级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要求部署再重复强调一遍,要么提几点口号性的要求而缺少务实过硬的举措,“雨过地皮湿”,至于党建决策咨询则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实践来看,分管经济发展及社会管理方面的部门和领导较多,这方面的决策咨询报告也容易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与批示,而分管党建的部门和领导少,相关的决策咨询获得肯定批示的概率明显偏小,有关领导对当党建方面的决策建议并不感兴趣,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党建研究机构与人员的积极性,更造成了党建研究与咨询工作的弱化与淡化。有的地方党委或领导干部在对党建工作进行决策部署时,还是习惯于传统的决策方式,要么照搬照抄中央或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要么几个领导一商量就定下来,还很不习惯于决策咨询,也不尊重和重视党建学者的劳动付出和研究成果。同时大部分党建研究力量分散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在机构序列、权力位阶、话语权上与党政决策部门相比明显处于弱势,这些研究智库部门辛苦研究出来的观点意见往往抵不上权威部门领导的一句话,致使研究人员也不愿主动报送研究成果,智库机构也无法为党委部门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只有外部形成了一个规模性的决策需求市场,提供决策咨询产品的智库才能发展壮大起来。客观地讲,在实践中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党建咨询需求市场和常态化的党建决策咨询制度,这已成为党建智库建设的一大掣肘。

第二,党建研究成果和党建咨询报告的质量不高。智库的本质是“思想工厂”,是生产知识、提供智慧和创新思想的地方,能否提出科学管用的思想观点是决定智库生存的第一要素,能否提供决策者所需要的对策建议是关系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党建研究成果要管用,管用就有用,不管用就没用;研究成果没有可操作性,理论就难以向实践转化。而当前党建智库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恰恰就是高端智库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的把中央早有明确定论或早已作出的决策部署再拿出来推演论证一番,搞体内循环,毫无前瞻性;不少党建研究方面的报告、论文与材料雷同重复严重,社会公信力与影响力不足;有的故弄玄虚,把党建研究搞成考究式、文本化的纯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有的不肯下苦功夫,不做真研究,拾人牙慧,生拉硬扯套用西方理论搞假创新,把理论创新搞成概念创新;有的装腔作势,写文章做研究总是喜欢以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口吻来说话,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党建实际工作也起不到指导作用和决策参考作用;有的只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开展研究,不能及时捕捉有关部门对党建决策的咨询需求,对问题的时效性、指向性和精准性把握不够。除此之外,除了研究人员自身因素外,决策需求部门的某些做法也可以导致研究机构提交的研究成果或咨询报告质量不高。

第三,党建智库建设的制度机制不健全。智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制度机制配套。而目前党建智库建设的相关机制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一是在智库人才建设方面,缺乏开放、竞争、流动的人才机制。我国从事党建研究的人员总体数量很充足,但素质参差不齐,党建智库缺少杰出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型人才,也缺乏聚才引智的人才制度。国外在决策机构与智库之间存在着可转换的“旋转门”,高级人才往往可在官员、研究者和媒体记者等身份中自由转换,智库研究人员的多种职业经历使得他们更了解政府部门的决策需求、所提交的咨询建议也更具有针对性。而当前我国作为决策部门的党政机关与作为研究机构的事业单位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身份壁垒和流动障碍,缺乏沟通交流机制,党建研究工作者不了解实际党务工作部门的决策需求,党务部门也觉得研究部门提供的成果不管用。二是在智库机构的身份上,一部分设在党政机关内部的研究部门,本身属于行政机关和决策部门,人员身份也属于公务员,至于科研院所校也属于事业单位,不少研究人员均为兼职,在党建智库建设上存在身份定位模糊的问题,无疑阻碍了党建研究机构向专业化党建智库发展。三是在经费管理方面,由于现行党建智库的研究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或上级拨付的党费,对于财政下拨的经费,则严格按照政府机关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严重束缚了智库发展。四是在考核评价方面,目前尚未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在党建课题的立项发布、研讨交流、评比结项等环节中易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不利于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有的又坚持单纯的学术标准,存在学者出题、学者研究并由学者评价的问题,而不是依靠实践、决策部门和基层党员群众来评价。五是在成果的转化利用方面,也缺乏科学的机制。如目前尚未建立党建重大理论成果发布平台和交流机制,一些研究机构如高校缺乏与相关党务决策机构联系沟通机制和成果汇报渠道,导致一些学术成果长期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得不到转化利用。党建智库及相关学者的研究产出与发布缺乏内部质量管控机制,一些研究者强调学术自由而随意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言论,难免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六是在科研合作方面也存在不足,课题申请则多以个人或单位形式申请,缺少跨单位、地域、领域的协同资政,不少党建研究机构既无内在动力又无外在压力,呈现力量分散、重复设置、多而不强的特点,同质化、碎片化、无序化严重,研究资源缺乏统筹优化,不利于党建重大项目集体攻关。

三、继续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服务党的建设决策为宗旨,以研究党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业,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水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健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强化理论创新、资政建言、学术探究、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凝聚人才等智库功能,为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1.坚持党管智库,确保党建智库的正确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一方面坚持党管智库,就是坚持党建智库“姓党”的正确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始终把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放在指导智库建设和加强智库治理的首位,党建智库要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能以西方所谓智库的中立性、独立性为借口来否定党对智库的领导。另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党建智库绝不能以所谓的学术自由来放弃和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立足中国国情,永葆中国情怀,努力提供“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着力形成“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3]

2.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党建智库的成果质量和资政水平。首先,要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和敢于直视问题的态度。“问题无时不在、无时不有。”[4]党建智库要不回避、掩盖和推脱党的建设任何问题:既要关注理论问题,也要关注实践问题;既要重视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要重视一般普遍的问题;既要发现思想、政治上的问题,又要发现组织、制度上的问题;既要正视多年未解决的老问题,又要正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既要思考现实性问题、局部问题,又要思考可能性问题、整体问题。

其次,要有分析问题的工具手段和研究问题的策略方法。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弄清问题的大小多少、轻重缓急,做到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才能对症下药,精准出招。党建研究尤其要拓宽研究视野,增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并善于借鉴吸收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构筑融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和实践验证于一体的多维研究范式,增强自身的学术含量和理论说服力。

再次,要学会到基层、一线、实践以及人民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出路。为党建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产品是新型党建智库的天职和价值所在,但是高质量的智力产品绝不是纸上谈兵。问题在基层一线表现得最真实、最具体,问题也总是在实践中被发现并得到解决的,而人民群众智慧是无穷的。党建智库要扑下身子搞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注重从吸取群众的智慧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与出路。

3.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党建智库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党建研究机构向新型党建智库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具体而言:一是在层次定位上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改变当前党建研究机构同质化、同类化、同位化严重的现状,科学界定各类党建智库的功能定位。比如全国党建研究会应定位于国家层面的高端智库,围绕党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开展研究,为党中央决策提供决策咨询,同时要在完善党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上做出自己的贡献;而社区、农村、机关、高校、国企及非公等党建研究会应朝着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围绕各自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地方党建研究会应该着眼于本地在贯彻落实中央党建决策部署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积极为地方党委建言献策。这样在总体上形成由高端智库、重点智库和一般智库组成的定位明确、梯次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新型党建智库体系。

二是在总量规模和产品层次上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要防止当前党建智库建设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党建智库要坚持规模适度,根据实际需要、客观条件和工作基础来设立,以免智库被泛化、矮化和异化。同时更加注重智库的质量和内涵,把粗放式生产转变为精准化服务,从提供一般性、现实性、技术性的对策建议转向提供具有引领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端思想。

三是在管理模式上从微观约束转向宏观指导。新型党建智库“不是原有机构的简单翻牌,也不是单纯的数量扩张”,[5]而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加大政策供给的力度,为智库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要遵循决策咨询规律、学术研究规律和智库发展规律,加强党建智库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通过改革重组、协调统筹来优化智库组织形式、内部结构和管理层级,积极探索各类党建智库的发展之路和管理之方。

四、坚持建章立制,完善党建智库治理

制度是智库建设的重要保障,要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国特色新型党建智库发展的制度链、制度网和制度体系:一是制定聚才汇智的人才制度。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从社科领域聘请一批政治过硬、学术精湛的领军人才作为党建智库专家,从退休的党政干部中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社会声望好的老领导、老同志担任智库顾问,从现有的党建研究人员中发展、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人才,同时着力推动党建智库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人才库建设带动思想库建设。二是建立供需对接的沟通联系制度。决策部门要落实决策咨询制度,相信智库并尊重它们提供的研究成果,建立决策需求发布制度、课题招标和项目委托制度,在决策部门与研究部门之间建立信息与人员交流机制,着力解决决策咨询供需错配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决策产品采用情况的反馈制度,确保智库对其所提供的决策咨询成果的知情权。[6]三是实行以用户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智库要强化客户意识,改变以往偏重于同行专家评价的导向,确立购买服务的决策部门在成果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智库内部,要建立以理论成果与决策咨询成果相并行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把理论创新程度、实际采纳多少和领导批示情况等评价标准统一起来。四是推动多渠道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智库与党政机关、媒体和社会融合互动,开设党建资政报告向党委决策部门报送的多种渠道,拉长党建决策咨询成果的价值链,向报刊新闻媒体推介党建成果,建立党建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公开出版一批优秀课题成果和党建专著,扩大智库成果的受众面和影响力。五是设立崇尚精品的奖励制度。既要注重整体和团队的力量,也要承认个人在研究成果中的贡献,对优秀成果实施奖励,引导智库树立精品意识和质量导向。六是实行灵活弹性的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根据党建智库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经费保证机制,同时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符合智库运行规律且灵活弹性的经费管理制度。

[1]张国祚.加强智库建设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N].光明日报,2014-05-09.

[2]张志强,苏娜.国际智库发展趋势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01).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

[4]刘云山.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N].学习时报,2014-05-01.

[5]刘西忠.以改革创新推动智库转型升级[N].光明日报,2016-05-18.

[6]胡长栓.科学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N].人民日报,2016-07-25.

责任编辑:曹李海

D2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7.04.13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建设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