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的思考

2017-04-12 07:40于家利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馆藏天津市

于家利

(天津市河西区图书馆,天津 300210)

读者服务

对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的思考

于家利

(天津市河西区图书馆,天津 300210)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已经实现的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工作在文化惠民、推进中心城区图书馆的变革和服务理念转变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对其运作模式和未来两年将要建立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通借通还服务网络的基本设想所存在的弊端做了全面分析,进而从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统一的馆藏资源库、统一的服务和构建覆盖城乡延伸到乡村的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公共图书馆 通借通还 资源共享 统一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作为一项全市性文化惠民工程,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工作于2014年率先在市内六个中心城区进行试点,实现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图书借阅服务。2016年天津市的通借通还工作向环城四区延伸,未来天津市将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区县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全市公共图书馆将互联互通,实现通借通还服务全覆盖,构建起市、区(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并以此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积极构建书香社会,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

1 天津市通借通还取得的成效

天津图书馆先期在市内六区图书馆中实现的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通过两年的运行,无论是在文化惠民方面,还是在促进区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文化惠民成效显著

天津市的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始于2014年1月,河北区图书馆成为首家与天津图书馆开通此项服务的区级图书馆,在2014年的“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市内其他5个中心城区相继加入其中,加上天津图书馆的三个馆区(文化中心馆、复康路馆、海河教育园区馆),使参与通借通还的成员馆达到了9个。

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显现出的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方便了广大读者就近利用图书馆的服务。读者持有天津图书馆读者卡或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用读者卡,可就近选择任一成员馆,借阅市、区图书馆已整合进入通借通还流通体系的中文图书,并可跨区借还。这一服务新举措的实行,使市民“一卡在手、市内通读”的愿望得以实现,使天津图书馆馆藏图书得到充分利用。作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文化惠民工程项目,通借通还在两年的时间里,效果明显,截止到2015年底,通借通还图书流通总量已达近500万册次,市内六区图书馆累计接待借阅通借通还图书的读者为357121人次。

1.2 催生了中心城区图书馆的变革

就天津市的总体情况而然,区(县)图书馆与发达地区的同级公共图书馆在办馆条件和购书经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在已加入通借通还的六个中心城区图书馆相互之间,因各区经济的不均衡,其在办馆条件和购书经费方面差距也很明显。加入通借通还之后,依托天津图书馆流通馆藏资源的补充,不仅缓解了区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的压力,而且也催生了各区图书馆的变革。对于距离天津图书馆馆区较远,购书经费相对较低的区图书馆更多的是以采取调整书库布局的方式,将通借通还的图书资源放到馆舍的最佳位置,使天津图书馆流通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最早开通与天津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的河北区图书馆,将天津图书馆流通馆藏资源作为主体,并将天津图书馆外借书目与本馆外借书目合二为一,使外借图书数量提高了三倍;对于距离天津图书馆馆区较近,购书经费相对较高的区图书馆,则是以此为契机,对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结构进行调整,如:河西区图书馆加大了对数字资源的采集,2014和2015两年扩充了8个TB的数字资源。

1.3 促使了中心城区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转变

通借通还这一创新服务举措的实施,使各区图书馆认识到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读者对阅读的需求。转变观念,从读者的视角思考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存在的差距,尽最大的可能满足读者对阅读的渴求,成为六个已加入通借通还的中心城区图书馆的共识。为此,各区图书馆在提升服务功能和创新能力方面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南开区图书馆尝试从采购源头着手,寻求突破口,创新馆藏图书的采购方式,该馆与天津市新华书店海光寺图书城以及天泽书店、超越书店等民营书店合作,拿出部分购书款,变定向批量采购图书为读者自选,通过招募“阅读推广大使”,将“选书权”交给读者,读者仅凭身份证,签订协议书,即可在以上三家与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的民营书店将自己心仪的新书取回家阅读,阅读后,将图书退还到图书馆,图书馆再对经过首轮阅读后的图书统一加工上架,这种“你读书,我买单”的借阅方式,不仅有效地为读者的阅读服务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且也是对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最好的践行,经过半年的尝试,在无需交纳押金费用的情况下,未发生一例逾期不还图书的情况。与此同时,读者每看一本书,可撰写一篇100字的书评或读后感,择优在图书馆网站和微信平台上刊发,这一举措也为图书馆培训、辅导、讲座等活动的开展储备了资源。相比较定向批量采购图书,一般会有超过30%新购图书长期无人问津,形成压架,读者自选,使新书借阅率达到100%,新书零压架,并且经过首轮阅读后的图书,在统一加工上架后,有80%以上再次被其他读者借阅,极大地提高了藏书的利用率。河西区图书馆通过建立漂流基地形式,把服务下沉到特殊群体和偏远地区,在社区、部队、楼宇集群、监狱、菜市场等建立了25个“西岸图书漂流基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开创了该区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新模式。

2 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存在的问题

天津市通借通还服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不统一、文献流通存在障碍、服务标准不统一和服务体系并不完备。

2.1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不统一

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是实现通借通还的首要条件,而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现阶段的通借通还各成员馆使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不仅与天津图书馆不同,而且彼此也不完全相同,读者不可能在同一资源库中检索到参加通借通还各馆的馆藏资源,更不可能在同一个网络系统平台下进行流通资源的通借通还。也正因为如此,天津市目前已实现的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通借通还,其采取的方式为:天津图书馆为各成员馆单独另配计算机端口办理通借通还图书的借还手续,各馆自身馆藏的流通,仍然使用原有的端口和系统,而且读者借阅不同归属的图书需持有不同的读者卡。

2.2 文献流通存在障碍

可供读者通借通还的图书,说是包含“市、区图书馆已整合进入通借通还流通体系的中文图书”,实则只是天津图书馆单一一馆将本馆藏书逐一为加入通借通还的区图书馆进行配置,参加通借通还的各区馆不仅自身已有馆藏图书资源未被整合进入通借通还流通体系,而且新入藏的图书资源也未进入通借通还流通体系。在通借通还的实际操作中,读者持天津图书馆读者卡或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用读者卡在某一区馆只能借天津图书馆通借通还图书,要想借该馆的图书,还需另行领取该馆的读者卡;反之,区馆原有读者看中了通借通还的图书,想要借阅,则必须在领取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用读者卡后方能借阅,这在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一卡通用和资源共享。

2.3 服务标准不统一

通借通还中的区馆,继续沿用本馆原有的服务规则和管理方法,其对外服务的各项规定,不仅与天津图书馆不同,而且彼此也不完全相同,如:办证手续与押金数额、图书借阅册数与期限、续借方式、逾期罚款与图书丢失赔偿规则等。读者到同一个图书馆借阅不同归属的图书,需持有两种读者卡,并同时需遵守不同的服务规则,这种条块分割、各行其政的方式,既给读者带来不便,也不利于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

2.4 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并不完备

天津市现有辖区16个,包括:15个区(201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原汉沽、塘沽和大港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1个县,总面积近1.2万平方千米。据来自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发布的信息,2014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1516.8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76.18万人;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合计240个,包括:113个街道、121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依照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市、区(县)两级(包括已划入滨海新区行政区域的汉沽、塘沽和大港三个区)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这对于一个地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现代大都市来讲,这样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显然是不够完备的。

3 在统一标准下推动天津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全市统一的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既是天津市在公共图书馆中开展通借通还的初衷,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通借通还的服务效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我们应使全市的通借通还工作朝着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和向纵深发展的目标去努力,实现全市更大范围的图书馆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一证通行。

3.1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成立天津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在联盟的基础上,建立由天津图书馆负责牵头的推进通借通还工作的组织机构,对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协调全市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订立合作协议,规范各成员馆的职责、服务标准和相关制度;对管理办法、规则和条例等实行统一的服务管理,推动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纵向发展和各成员馆的横向联动;明确天津市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开对外服务承诺。

3.2 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

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也就是采用统一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实现图书馆间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使读者无障碍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保障性条件,使其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通借通还”存在的问题,使各成员馆的通借通还服务能够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要求下运行,还可以使读者掌握各馆的业务动态,极大地方便读者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服务及活动。据悉:目前天津图书馆正在与参加天津市通借通还体系中的部分区馆进行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阿里夫”(ALEPH)的对接。

3.3 建立统一的馆藏资源库

在统一技术平台下进行通借通还,其目的之一是使读者只要进入统一检索平台,即可检索联盟内所有的共享资源,各成员馆的馆藏资源均可被揭示,读者“一卡在手”就可借阅任一图书馆的文献,其借阅的文献也可在任一图书馆归还。为此,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而且还要统一资源建设方案,以实现资源的联合与共享。

整合现有资源,就是要打破各成员馆只能对天津图书馆流通馆藏资源实行通借通还,自有馆藏只能供持有本馆借阅证的读者借阅的尴尬,参加通借通还的各成员馆都应将自身馆藏的书目数据统一合库并入到天津市通借通还通馆藏资源库中。书目数据统一合库需要解决重置馆藏文献条码号和保证书目数据质量问题。虽然天津市各区(县)图书馆原有馆藏文献条码号具备建立统一馆藏数据库惟一性的技术条件(1993年开始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各馆的文献条码号系天津图书馆统一分配和限定的,条码结构统一,且彼此不重复),但因文献条码号包括馆藏代码在内只有9位数字,在各馆馆藏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和加入通借通还的成员馆逐步扩充情况下,很难保证各成员馆自身馆藏在并入到天津市通借通还通馆藏资源库后其馆藏的文献条码号具备惟一性,为此需对参加通借通还各图书馆重新设定升位后的文献条码号。此外,应对保证合库并入到天津市通借通还通馆藏资源库中书目数据的准确性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对于开展通借通还中的资源建设,应制定统一资源建设方案,明确各成员馆的文献采选方针和协调采购行为,统筹、协调全市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行分工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各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3.4 建立统一的服务

前面所讲的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和建立统一的馆藏资源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统一的服务,也就是说,在建立统一技术平台和馆藏资源库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联盟应就统一读者证、统一服务规则进行规范,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要求在通借通还联盟内的图书馆都遵循相同规则,确保读者在任一图书馆都能得到无差别服务,用以促使通借通还在全市范围内为市民提供人性化、均等化、一体化、便利的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

3.5 构建覆盖城乡延伸到乡村的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天津市以现有辖区(县)为基点,到2017年将构建起以市、区(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划,其所开展的通借通还服务半径过大,难以体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笔者认为:天津市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结合天津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其附件《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对构建覆盖城乡延伸到乡村的天津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行设计和规划,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延伸到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甚至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全覆盖。

依笔者所见,构建覆盖城乡延伸到乡村,建立起三级甚至四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整体网络框架内,将天津图书馆定位为中心馆,负责与区(县)图书馆有效对接和对全市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统一协调;将区(县)图书馆定位为总馆,采取属地管理,由区(县)图书馆按照总分馆方式全权负责属地内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图书馆分馆的建立和通借通还的整体推动。天津市自2006年至今由公共图书馆这条主线分别落实了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农家书屋和城市书吧建设,其所采取的方式均是以区(县)为单位的属地管理,由各区(县)所属图书馆负责组织实施。对于将街道(乡镇)、社区(村)纳入到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总分馆制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工作划归到各区(县),由其所属图书馆负责组织实施,一方面可以统辖本区域内街道(乡镇)、社区(村)已有的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区(县)图书馆在推动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和农家书屋(城市书吧)建设中积累的经验,与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的业务指导关系,通过总分馆制的方式,将农家书屋和城市书吧的图书整合并入到天津市通借通还通馆藏资源库中,并在总分馆体系内,将文献资源的补充由总馆统一进行配置(统一选配、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采用与市、区(县)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相同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遵循与市、区(县)两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相同的规则,形成整个区域内统一流通,统一检索,统一物流传递,使文献资源得到有效流转,从而促进天津市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并使通借通还做到全覆盖。

2016年4月,天津市河西区图书馆在天津图书馆的指导下,以主分馆制的方式在全区13个街一级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内建立了14个分馆,在统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平台下,实现了以天津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街道图书馆为分馆,互联互通和统一服务管理的市、区、街三级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相信此举将会全面推进覆盖城乡延伸到乡村的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设施体系、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1〕 李军.“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推广[J].图书馆建设,2012(10):5-7,10

〔2〕 刘燕.宁波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0(8):71-73,77

〔3〕 吴兵文.构建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践[J].图书情报论坛,2014(4):43-46

〔4〕 田力.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J].情报资料工作,2012(3):9

〔5〕 余胜英.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构建与实施[J].图书馆学研究,2010(8):67-70

〔6〕 刘苏强,朱晓东.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组织领导体制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558-561

Reflections on the Mode of Public Libraries in Tianjin Still Work

Yu Jiali

This paper has realized the city of Tianjin City, district two level public library interlibrary loan work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and then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ibrary service system in five aspects,such as unified management, unified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uter technology platform, unified collection of resources, integrated serv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in Tianjin city, proposed the concrete proposal to establish 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network more perfect.

Public Library;Interlibrary loan;Resource sharing

G258.2

A

于家利(1960-),男,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馆藏天津市
馆藏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