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 辛爱兰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发挥法治节目的功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李少春1辛爱兰2
1.2.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50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重要的作用,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有进行普法宣传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的法治节目并不多,在数量上有待增加。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法治节目德育功能及普法功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探讨。
法治节目 德育功能 普法功能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犯罪手段残忍且不计后果的特点,有的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三大世界公害,未成年人犯罪是已经成为各国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使其懂法、守法,对预防未成人犯罪有重要的作用。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在普及法律知识,培养人们法律意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对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而深刻的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人们共同的价值规范和价值标准,它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对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的价值判断,是一个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是维护国家利益最核心的意识形态”。[1]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主流媒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理应起到舆论先导的作用”。[2]法治节目可以利用媒体活动将国家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在宣传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而对未成年人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015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14年9月—2015年2月内蒙古公安厅、内蒙古妇女联合会、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了大型评选活动“内蒙古最美警察家庭”。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法治专线》对入选的10个家庭的故事进行了展播,10个家庭中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借此活动对未成年人展开家风教育。通辽民警刘一黎儿子患有孤独症,9年来夫妻二人面对苦难传递出的是不逃避、不放弃的乐观精神;呼和浩特民警何百顺夫妇及他们16岁的女儿默默照顾孤寡老人7年,这个家庭传递出的是敬老爱老的美德。每个家庭传达出的精神和美德,是对未成年人进行德育的重要内容,将最美警察家庭的评选和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风结合起来,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电视法治节目对未成年人,开展道德教育是法律的要求。
电视法治节目通过节目揭露犯罪、弘扬社会公德、纯洁社会风气。法律不仅有严惩凶犯的力度,也有让悲观者前行的温度,所以法治节目不能单纯做违法、涉法案件事件报道,不能单纯做凶杀、暴力、残忍、恐怖、惊悚等恶性案件事件的报道,如果要报道这类新闻必须有法治力量依法打击惩处的内容。同时还要用法律、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给予分析评论引导,用公平正义彰显强化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的力量,给人以安全感和正确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一)增加针对未成年人法律法规节目的数量
2015年5月,自治区普法工作专项组织实施了“6个3”普法工程,其中一项工程就是编印3本法律知识读本《农牧民法律知识问答》《公务员法律知识问答》《中小学生法律知识问答》。对未成年人的普法,一直是自治区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样这也应成为法治节目重点宣传的内容,但是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针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不多,以2015年为例,《法治专线》关于未成年的普法宣传报道不足10%。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有专门的少儿频道,但是还没有一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治节目。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对少儿节目的重视,加大对少儿节目的投入,给予少儿节目更多的倾斜,会使未成年人法治节目的数量增加。
(二)加强针对未成年人的普法阵地建设
2016年中国进入第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在七五普法中青少年是重点普法对象之一,法治节目应加大普法建设,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
1.深入宪法精神的宣传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奉法者强则国强”,宪法的威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只有让未成年人理解“法治是基础,道德是提升”,让未成年人能自觉的守法、懂法、用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素质,优化全民道德水平。
2.加强重点法律法规的宣传
结合法律颁布实施日、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例如:宣传《民法通则》和《刑法》涉及到未成年人权益的内容,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期间宣传《禁毒法》,在六一期间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对新出台或者实施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2016年3月8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打孩子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事,针对这部新法,结合未成年的特点展开宣传。
3.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宣传
法治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是在全社会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观念、意识,使人尊重法律、相信法律,法治节目在内容上加大有关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崇尚法治、信仰法律的法治理念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引导未成年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三)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寓法于乐
2013年10月,一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练成的》的视频出现在网络上,该视频用5分钟时间以全新方式阐释中国的政治制度,上传仅两天,播放100多万次,观看者中不乏大量的中小学生。这样的短片给了法治节目一个提示,法治宣传不能只一味的刻板严肃,更需要生动、轻松、有趣的形式来让更多人的接受,尤其是未成年人。电视法治节目承担着对观众的教化责任,但是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观众,如果形式刻板、陈旧,恐怕很难吸引他们的兴趣,也就达不到普及法律知识的目的。电视法治节目作为普法教育的一种方式,不能把课堂直接搬到电视屏幕上,成为严肃的学术讲课,所以电视法治节目也要通过节目形式的创新,做出更多符合未成年人“口味”的法治节目,才能提高未成年人对电视法治节目的关注度。例如CCTV—12,其中既有传统的法治专题节目,又有法治竞技类的节目,还有普法栏目剧等。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法治专线》在16年的发展中,秉承着“只要不脱离法治宣传教育的轨道,能达到最佳的普法效果,都可以列入法治节目的行列”这一原则,探索出了多种针对未成年人特点的法治节目形态。
1.开设法院庭审进校园版块
对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如校园附近的抢劫案等,将法院的庭审现场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旁听过程中了解到犯罪的危害及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作用。
2.开设关于未成年人的普法栏目剧
近年来普法栏目剧作为一种亲切的电视法治节目形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普法栏目剧剧情有冲突,法律点集中,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开设有关未成年人的普法栏目剧,更能吸引未成年人关注法治节目,以达到普法效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电视法治节目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这也使得电视可以成为对未成年进行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载体,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起崇尚法治、信仰法律的法治理念和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1]周卫红.美国电视媒体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播[J].学术研究,2012(08).
[2]王云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实践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3).
责任编辑:孟宪超
G206.2
A
2096-0751(2017)01-0009-03
李少春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主任编辑辛爱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