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都市频道《都市第1线》:做有温度的电视节目

2017-04-12 05:59左文斌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环卫工人兰州市新闻节目

□ 左文斌

甘肃都市频道《都市第1线》:做有温度的电视节目

□ 左文斌

近年来,类似江苏台《南京零距离》、甘肃台《都市第1线》等一大批民生类新闻栏目纷纷出现在各地电视媒体中,由于这种平民视角的播报方式很接地气,因而受到观众青睐。民生类新闻节目的生存之本就是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用有温度的电视语言把人民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出来。与此同时,民生新闻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都市第1线》;平民视角;有温度;民生新闻

自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播出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以来,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了以民生类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节目。

2004年,兰州电视台的《兰州零距离》和甘肃都市频道的《都市快报》等甘肃省内最早的民生类新闻节目诞生,节目开播不久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收视率。甘肃都市频道从最初的《都市快报》到现在改版后的《都市第1线》栏目,始终坚持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平民路线。这其中经历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独大的繁荣辉煌期和现在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抢饭吃的局面。虽然世事在变迁,但不变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作为媒体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著名新闻人范长江曾说:“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他认为,“新闻是应当有温度的,这种温度,只有融入才能感知,只有感动才能传递。”这是新闻前辈的谆谆告诫,也是新时期民生类新闻节目得以生存的根本。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笔者认为有温度的电视语言和平民视角是做好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基础。

一、从百姓视角挖掘有温度的新闻

我们甘肃都市频道《都市第1线》栏目的宗旨是用新闻的视角直击都市生活,以故事的结构聚焦社会热点,彰显媒体的民生情怀和“平民化”本色,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社会现象,从而找到与百姓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

在甘肃兰州,很多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但对于已经在寒夜中工作数小时的环卫工人来说,这碗面更是别具意义。这些城市的美容师为了城市的美丽,每天从事着最辛苦的工作,但由于工作环境限制,有时候想喝一口热水、吃一口热饭对他们来说都是件很难的事。

环卫工的冷暖牵动着媒体的心。经过策划,我们《都市第1线》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关注一线环卫工》,连续跟踪报道环卫工人的生活、工作状况。再加上媒体的呼吁和号召,兰州许多家门店悬挂起了“爱心牌”,专供环卫工人休息的爱心小屋也在街头出现。2017年1月15日,兰州市以关爱环卫工人为主题的“爱心早餐”工程启动,采取政府出资、经营户参与、企业让利的方式,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爱心牛肉面。为此,兰州市特意给予1600多万元的财政补贴,支持这项民生工程持续开展下去。兰州市的这一创举也引起各方关注。善待环卫工人的舆论持续发酵,整个爱心行动惠及环卫工约1.5万人。同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对兰州市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工程予以报道。

二、通过走基层感受新闻的温度

新闻的“温度”源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感,源于新闻媒体对基层百姓的关注。2014年4月,甘肃都市频道《都市第1线》成立伊始,就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在平凉、天水、武威、酒泉等6个地州市设立了走基层采访点。在走基层主题采访活动中,年轻的记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积极反映民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量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应运而生。

2016年12月10日,甘肃酒泉市寒气逼人,达到零下17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午2时,突然主城区暖气管发生爆裂,5.6万户15万居民受到影响。主管爆管泄漏,半个城区停暖。我们甘肃都市频道《都市第1线》栏目驻酒泉记者站记者一边赶往事故现场采访,一边把情况上报兰州总部。经研究决定,采取跟踪报道,既报道事故现场和停暖期间市民抵御严寒的情况,也报道政府部门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抢修和恢复供暖的新闻。《酒泉:主城区暖气管发生爆裂15万居民受影响》《酒泉:热力公司全力抢修》《酒泉:主管道抢修结束城区恢复供暖》等新闻播出后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和群众的理解,在各职能部门的努力下,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供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另外,甘肃张掖媒体挖掘出的90后大学生“奔跑女孩”夏茜茜照顾养母的感人事迹,通过我们《都市第1线》栏目及省内多家媒体连续报道之后,显示出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孝道”的理解,也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宣传中华“孝道”的热潮。

有人说:“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在平时的采访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去了解民意,深入新闻现场去感受民生,才能采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三、传播正能量,做“有温度”的新闻

当下,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诟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广大市民对安全顺畅出行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严厉整治影响城市道路通行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有序畅通、绿色文明、和谐宜居的城市交通环境和良好形象,是新时期的迫切需要。为适应节目发展需要,《都市第1线》栏目适时开通了法制交通板块。记者通过实地体验兰州市公安战线一线交通民警工作,挖掘出基层普通人物的真情实感、所思所想,用摄像机镜头体现出来。新闻播出后让市民感受到兰州市在建设轨道交通的大背景下,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交管部门付出的努力和交警工作的不易。

据了解,自2017年1月1日兰州市举行全市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以来,截至4月底,警方共查处16类突出交通违法70万余起。如今,行走在兰州街头,交通拥堵现象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同时,兰州的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从2016年的第4名下降至今年的第22名。

四、民生类节目采访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生类新闻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一些缺陷和不足开始显现和暴露出来。比如,一些民生新闻内容仅限于原始素材的堆砌,缺乏理性的评判和对事件的深入挖掘,也存在宣传导向不清晰、报道内容市井化等问题。还有些记者把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编辑成流水账,制作成民生新闻搬到荧屏上播出,这些都造成节目品质和格调低下。

笔者认为,做好民生新闻应该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公众服务意识、做有温度的新闻上下工夫。在节目内容上,对于热点话题应该加强深度报道和相关政策解读,适当增加公众参与度高的公益性节目比重。在节目形式方面应该突出栏目特色和地域特色,以增强该节目在当地的影响力。

民生新闻虽然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媒体应该做好把关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要做好民生新闻,不应该过多地关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这样的“小民生”,而是要拓宽民生新闻报道的视野,把目光聚焦在关系百姓冷暖、生存权益、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等“大民生”上。如关系社会和谐发展基础的劳动就业问题,鳏寡孤残者的社会养老和保障问题,就诊难、看病贵的医疗卫生问题,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司法公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应成为民生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做有温度的民生类新闻,不是简单地记录新闻事件,让观众看新鲜、看热闹,作为媒体人应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和谐社会不断努力。

五、结语

当前,在传媒信息空前发达、传播空间众声喧哗、传媒生态极速变化的时期,作为媒体人要多些平和心态,少些浮躁气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用严谨的态度报道新闻,维护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讲话时所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新闻媒体也应以此为指导,用有温度的电视语言,让电视观众感受到媒体的温暖。

1.刘云山.在走进基层中提高新闻工作服务群众的水平[J].中国记者,2011(03):8-9.

2.韩少林.都市报:在“走转改”中找到自己[J].中国记者,2012(12):13-14.

3.王立文.“走转改”:回归与升华[N].光明日报,2012-09-03(15).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猜你喜欢
环卫工人兰州市新闻节目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呈贡区总工会:对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慰问
跟踪导练(五)(4)
暖心!环卫工人收集50多把弃伞送给路人
我们是城乡的美容师
——献给第二十六个环卫工人节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