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作为
公共风险事件传播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 赵作为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突发公共风险事件频发,主流媒体在构建社会风险和传播风险信息过程中扮演着“风险放大”的角色,在风险事件传播舆论导向和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针对当前我国主流媒体在此类报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主流媒体如何在公共风险舆情传播和报道中规避风险和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突发公共风险事件;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社会责任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他的《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风险社会”(risk society)概念。风险社会理论是指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所处的社会正走向风险社会,这样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使得公众也时刻充满着危机感,甚至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和焦虑。贝克的风险理论一经提出,即获得很多人的推崇,这是因为该理论很好地描述和分析了我们当今所处的现实社会。在贝克眼里,现代社会的风险多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即“人化风险”。
复旦大学张涛甫将社会风险分为“硬风险”和“软风险”。所谓的“硬风险”是一种实体性风险,诸如自然灾害、战争、公共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等。而“软”风险则是一种弹性风险,多是由人和社会系统中的主观性因素造成的,诸如社会认同、文化观念、舆论等方面的威胁、危险。
“硬风险”表现为一些天灾和社会突发事件,如“9·11”事件、SARS流行传播、禽流感、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等。“软风险”主要是指媒介化风险,包括:1.媒介对外部世界感知、判断的失误造成的不实报道,如“千年虫”事件、疯牛病、“2007海南香蕉致癌”事件、“2008年四川广元柑橘蛆虫”事件、“2015年的僵尸肉”事件、“康师傅方便面地沟油”事件等以食品安全为主的突发事件的报道。2.自媒体为传播源头的社会风险事件。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2015年4月台风美莎克引发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以及在微博、微信等舆论场中聚集形成的诸如医患矛盾、官民冲突等社会突发事件。
美国学者赖特提出的媒介功能包括环境监测功能、解释与规定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主流媒体在风险传播实践中,扮演着风险告知、风险化解和风险教育的重要角色。在公共风险事件传播中,媒体承担着“社会瞭望哨”的重要职责,在风险事件传播中发挥着社会风险警示与社会环境监测的重要职能。在当今自媒体时代,真假信息混杂,信息环境多变,而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因其所具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尤其受到民众的关注,左右着公众对风险信息的感知和判断,在风险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拟态环境理论”与媒介的风险呈现放大
美国传播学者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公众通过媒介获得信息来建立对身边环境的认知。媒介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报道给受众构建一种信息环境,而这种“拟态环境”并不是完全真实地反映我们的社会环境,而是媒介经过选择和加工之后构建的环境。人们对事件的认识是在媒介构建的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人们容易把媒介提供的“拟态环境”当作客观环境本身来对待。
突发公共风险事件因其影响面广、不确定性强、关乎民众利益,具备较大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选题来源,基于“拟态环境理论”,如果各主流媒体对此类事件报道的频度把握不当,短时期内过于密集的报道无形中“放大”了该风险事件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图景。
(二)个人对风险的认知局限,使得人们求助于媒体
趋利避害、规避风险是人类的本能。美国的决策研究专家保罗斯洛维奇曾指出,多数民众评估自身风险,仅依靠的是个人的直觉判断,而受个体对风险的认知能力所限,人们有关风险的经验主要来自新闻媒体。媒体对风险威胁的解释会影响人们对风险的认知。可以说,媒体在公共风险事件传播中,扮演着普及民众正确认知风险危害的重要角色。
(三)媒体对风险的解释和传播能力决定着风险事件的影响
媒体对风险的解释和传播能力也决定着风险事件带给民众的影响大小。或是出于自身专业知识所限,或是出于报道的主观目的,媒体有意无意地对信息增删、对信息加工不当以及特定专业领域的术语使用不当等,也易造成风险事件传播失真。如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引发我国国内猪肉制品的价格下跌和滞销。
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各类社交媒体成为突发公共风险事件的发源地,而涉及民众自身利益的风险事件经过自媒体的传播,难免会谣言四起,并逐渐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畸变舆论,形成网络舆论风险。风险事件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和蝴蝶效应,网络舆论风险极易演变成社会舆论并引发社会恐慌,这种负面消极舆论如不及时有效疏导,极易引发“舆情下线”,引发线下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和公众具有较大的冲击力,在事件发生后短时间内就能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广泛传播,甚至激起更大的舆论“冲击波”。面对新媒体舆论场的冲击,主流媒体在风险事件传播的舆论导向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自身报道活动营造的“舆论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主流媒体舆论工作的“一盏指路明灯”,各主流媒体要通过报道的频度、立场和倾向以及报道策略,准确把握舆论的“时、度、效”,将风险事件引发的社会负面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二)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降低风险事件损失。突发公共风险事件往往伴随着危机和灾难,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是危机传播的主渠道,是危机公关主体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报道事件核心信息,可以广泛凝聚社会共识,集结力量化解危机,有助于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损失。
(三)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安抚民心、维护社会稳定。民众在风险事件传播中往往有从众心理,又因为风险事件破坏性大,极易引发社会恐慌。主流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澄清事实、消除谣言、安抚民心,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为了防止突发公共风险事件中负面舆论的持续扩大,主流媒体必须坚持以正确导向、维护社会稳定的正面报道为主,及时、准确、真实、客观地进行报道,迅速抢占“舆论阵地”,传递舆论正能量,强化主流舆论场,维护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频发,风险无处不在,加之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助推了网络舆情风险的发生。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风险事件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事件传播的正确舆论导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流媒体在报道突发公共风险事件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促进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2.张涛甫.寻找社会治理与舆论治理的最佳切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5):35-39.
3.[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系内蒙古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