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端
(上海交通大学 党史校史研究室,上海 200240)
·实验室史·
民国前中期交通大学实验室建设概述(1921~1937)
胡 端
(上海交通大学 党史校史研究室,上海 20024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交通大学建设中国著名高等理工学府的关键时期,为工程教育所倚重的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从发展阶段上来说,1921~1927年隶属北洋政府交通部时期,受到政局动荡、经费支绌、校务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室建设与设备扩充虽屡有规划,但无长足进步,投入与规模始终有限;从1928年改隶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后,随着办学经费的逐年递升,理、工、管相结合的学科布局的完成,推动了实验室建设步入了新的高峰。至1937年,各工程学科实验室门类齐全、数量可观、质量优胜,各类设备仪器亦是博采先进,精益求精,基本确立了老交大实验室建设的格局。
交通大学; 民国前中期; 实验室建设
1921年,交通总长叶恭绰擘画宏远,对交通部所属沪、唐、京三地四校进行合组,定名“交通大学”。合组之初,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沪校秉持“工业教育首重试验”[1]的办学理念,且常年经费一度裕于往昔,计划投入巨资,扩充工科实验设备,添置实习教学设施,“倡致用”、“重实践”,以造就“交通建设专才与高深学术研究者”。1921年11月,学校为配合新设的电机、机械二科,建成机械新工厂及试验室,是为这一时期实验室建设的先声。
从1922年7月到1927年6月5年南洋大学时期,因国内军阀混战、经济凋零、路局亏空,学校经费支绌,校长频繁更动,成为交大历史上校务最为动荡的时期。受此影响,实验室建设发展滞缓,基本处于维持原有现状的水平。1922年,学校原拟添筑电气工厂一座,“春季动工,暑假后竣工”[2],但直到1923年仍停留在绘图计划阶段,最终因校长陈杜衡任期短暂、部款无着而罢。1924年12月,校长淩鸿勋亦致函交通总长叶恭绰,提出发展南洋大学的六条建议,其中一条便是拨款购地70亩,并建电机实验室[3],最后也困于经费竭蹶。
1927年北伐统一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交通大学。翌年,交大改隶铁道部,经费充裕,“部、路、校”合作机制良性运行,加之孙科、黎照寰校长的励精图治,至1937年抗战前,交大已成为一所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知名大学,步入建国前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内外享有“东方MIT”之美誉。在此背景下,实验室、实习工厂的建设和实验设备的配置亦达至一个发展高峰。这一时期,学校新建的重要实验室有25个之多,并购置了大量器材,各种仪器比较完备,总值约为当时法币100万元。至1937年设备价值达到近100万元[3],“设备之精、成材之众,在国内工程学校中首推巨擘”[4]。其中,工程馆和铁木工厂的建成,为这一时期实验室“黄金发展期”的重要标志。
1.1 机械工厂
1921年4月,学校鉴于电机、机械二科新设,“原有试验厂舍及机械缺少甚多,且不足以供大学高级学生之用”[5],首先筹备建筑机械工厂。由机械科主任、美国人狄克逊绘具图样,土木科科长、美国人万特克具体负责筹建事宜。1921年6月,选中上海聚丰洋行作为施工单位,计工价61 240元[5]。该厂位于上院以北、电机厂后方,占地1 125 m2,成‘一’字形,全部以钢筋混凝土所建,四面窗架均系铁制,在当时属于新式雏形工厂。
厂内配置的机械设备大部分为新购,据当时《申报》报道,“有蒸汽机2台,各约14.7 kW;蒸汽旋轮发电机1台,25 kW,此机由美国奇异电器厂赠予,为最新式蒸汽机,中国仅汉口、上海有数台;至于在学校实验室中,则此为第1台,价值逾1万元;又有抽水泵大小各4台,其中有旋转泵,亦为新式者[6]。”厂旁分别有水塔一座、锅炉室一间。前者用于水力学实验,故厂中特开水槽,以通水塔;后者有同管式火管大锅炉1台、新式水管锅炉1台,在当时中国尚属少见。全厂建造实际总经费6.5万元,购置机械设备约5万元[6],时人称赞“我国学校能有如此工厂设备者,实不多也[6]。”
1.2 机械实验室
机械工厂内设机械试验室,它与金工厂相连接,处于同一建筑之内。外观呈曲尺形,金工厂居左,靠右第二层楼房,就是机械实验室主体部分。至1926年,室内功能建置已较齐全,内分蒸汽机试验室、内燃机试验室、材料试验室,上楼为制图室教室与工厂办公室[7]。设备方面,蒸汽机试验室“备有蒸汽涡轮发电机、蓄电机、压气机、单式高速度蒸汽机,各式水泵,以及水沟水塔等”[7];内燃机试验室备有“煤气机、附置换水干煤气机、电流平衡机、柴油机、汽油机等”[7]。这些用于试验汽车及货车的先进设备,不仅是学生实验的好场所,也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一定条件。
1.3 翻砂厂与锻铁厂
翻砂厂与锻铁厂,系1921年由旧有金工厂部分改建而成,用于辅助机械工厂及试验室自造机械。翻砂厂位于上院之后,备有镕铁炉、型心炉、风箱、摇净桶、盛镕铁桶,及各种造型器具,为学生实习之用;锻铁厂位于木工厂西面,备有镕铁炉9台,大小器具约百件,专为学生练习镕铁打铁之用[7]。打铁、翻砂、锯木,这些工匠们的基本“功夫”,是机械、土木系学生专业上的“童子功”,也是交大重视实习教学环节和基本技能训练最鲜明的体现。
1.4 先进设备的添置
北洋政府时期,学校虽在大型厂舍与试验室上无所多增添,但中小型仪器设备的添设并未间断。且不少设备多购自于或受赠于美国奇异电气厂、德国西门子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如电动机、自动电话机、电钟电表等,都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成果先进,价值不菲,对学生开拓科学眼界,接轨科技新潮大有裨益。
1921年11月,交通大学合组成立之初,交通总长兼校长叶恭绰就指示交通部电政司将磁石式话机、共电式话机、莫尔斯机、避雷器、圆罩显电表、电铃等物赠送沪校,以补实验之不足。1923年,学校计划于电机工程科内分设电话专科,以造就电气交通人才,得到中国电气公司赠送共电式电话交换机全套,使“该科学生又多一试验之机,得意当不少也”[8]。1924~1926年淩鸿勋校长掌校期间,学校经费虽捉襟见肘,但各科仪器设备添置仍不少,“计有铁路管理科新购孟禄氏计算机一台,备该科同学实习计算之用,价值400元;锻铁厂新置鼓风机;无线电台添购仪器,计大小10余件;物理实验室购电钟一台,价值800余元,专备试验时计时之用”[8]。截至1927年之前,交大各类仪器设备已达1.4万余件,价值3.6万余元[9]。
2.1 工程馆
工程馆,曾用名工业馆、恭绰馆,1931年底落成,占地面积6 651 m2,连装修、添置仪器设备在内总计花费约为50万元,主体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呈“口”字型。该馆的建造,动议于1926年交大30周年校庆时的淩鸿勋校长。他欲效仿外国名校,创建工业研究所,从事各项工程研究,以开辟工业教育的新途径,而“工业研究,首重实验,尤赖有专馆之建筑,资以应用”[10]。遂借校庆之机,联合倡议募捐建设工业馆。最后于1930年4月,由黎照寰校长呈准铁道部,正式开建,馆额“工程馆”由铁道部部长孙科亲自题写。
馆内底层设有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标本等各种实验室,上层设有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教授憩息室,集中包含了工程教学的各种需求,称得上当时上海最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工程教学楼[11]。1935年考进交大的傅景常入学后踏入此馆,见“楼下各种实验室中有当时先进的各种机械、电机、电报、电话、传真等设备,还有汞光实验室,光芒四射”,感觉似乎进入了科学殿堂,自豪感油然而生[11]。
2.2 铁木工厂
铁木工厂厂址位于上院之北,新中院西侧,1930年2月开工兴建。与工程馆一样,聘请的是邬达克担任建筑设计。由于铁道部下拨经费的充足保证,铁木工厂的建造十分顺利,耗资约计4万余元。1930年6月18日竣工,落成之际,孙科特地为其题写厂名。
铁木工厂总建筑面积956 m2,钢筋混凝土钢架结构,清水红砖砌筑,仅有一层,含阁楼,平顶平房,呈“一”字形。厂内共分12开间,每间面积大小不等,自西往东,依次是锻铁厂、翻砂厂、木工厂,主要是机械学院学生的实习场所。锻铁厂为一大间,内设锻炉6只,铁匠工作炉2只,11.4 kg电气快锤一具,气锤一具,钢炉一具,及风箱电机等。翻砂厂一大间,内有500 kg化铁炉一台,36 cm、41 cm、46 cm化铁炉各一具,31 cm熔铁炉一具,并有捣砂机、制型心桌、烘型心炉,及砂箱铸具等件;木工厂有4间,内分3部分,即机器间、桌床间及工匠工作间,内有圆锯床、刨床、钻床、磨面机各一台,锯床2台,车床12台,闸刀两座,跳跃锯一具。及其他手用锯等木工工具[12]。在这里,学生可进行翻砂、锻铁及制型等实习工作,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动手的能力。
2.3 1927~1936年各学院新增实验室
科学学院物理系: 高等力学试验室(1932), 高等热学试验室(1932), 高等电磁学试验室(1933), 高等光学试验室(1933);科学学院化学系:分析化学试验室第一试验室(1928),分析化学试验室第二试验室(1931),分析化学试验室第三试验室(1934),有机化学试验室(1932),理论化学试验室(1932秋),微量化学试验室(1935夏),工业化学试验室(1933),油漆试验室(1931);管理学院:车务实验室(1934),电信实验室(1930);土木工程学院:道路材料试验室(下层为沙石试验室,柏油试验室,土壤试验室,上层为道路材料陈列室,道路工程图书室等),道路材料实验室扩充(1934春);机械工程学院:自动机工程实验室(1935),纺织实验室原料分析及纱布试验部,纺织实验室纺纱及机织部;电机工程学院:电力铁道电动机实验室,电光实验室(1936),电传图影试验室(1936)。
交通大学在1930年代实验设备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傲人成绩, 一度受到国际人士的好评。1930年5月28日,巴黎大学汉学教授马古烈博士受法国政府委派,来中国考察教育,首站即为交通大学。在参观校园建设之后,马氏对交大“一切设备,深加赞美”,临行前题词留念:“初到上海的时候,我第一看过的大学,就是交通大学,如是中国大学都这样好,恐怕欧洲也不及”[12]。可以说,交大这一时期对设备和试验室建设的投入和管理运用都达到历史高峰,基本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前实验室建设的宏备格局与气象。
[1] 交通大学之新机械厂[N] .申报,1921-11-25.
[2] 王宗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纪事(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09.
[3] 王宗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史 [M]. 3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07.
[4] 南洋大学将创办工业研究所[N].申报,1926-7-4.
[5] 本校1921年建筑设备情况[A].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648.
[6] 交通大学之新机械厂[N].申报,1921-11-25.
[7] 柴福沅芷湘甫拟建筑[J].南洋季刊,1925,1(2).
[8] 南洋大学新增电话试验机[N].申报,1923-10-19.
[9] 各科添置仪器设备[J].南洋旬刊,1925,1(3).
[10] 南洋大学三十周年纪念工业馆募捐启 [A].交通大学校史撰写组.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654.
[11] 盛懿主编.老房子 新建筑——上海交大110年校园[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66.
[12] 王宗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纪事(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15.
An Overview of Jiao Tong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er and Middle Periods of Republic of China(1921-1937)
HUDuan
(Institute for University Histor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For Jiao Tong university, 1920s-1930s was a key period of becoming a famous Chinese higher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t also provided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n which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relies. In the period of 1921-1927, Jiao Tong University was affiliated to 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of Beiyang government. Although the university often planned to embark on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expansion, but the investment and scale were always limi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tical turmoil , shortage of funds and general instability. With the ascending of funds and the discipline layout of combination of scienc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ince 1928,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Jiao Tong University had entered a peak. Until 1937, many laboratories of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were completed with full range, considerable quantity, and superior quality. Many laboratories held variously advanced instruments. All of these established a pattern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iao Tong university; the former and middle periods of republic of China;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2016-10-15
胡 端(1985-),男,浙江淳安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史、大学史研究。
Tel.:021-34206652;E-mail:marschitty2008@sjtu.edu.cn.
G 642.0
A
1006-7167(2017)02-02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