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翔琼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的需要和满足。是幼儿感性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他们对世间万事万物认知的直观表现。而对美术作品的品鉴是美术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价值。美的表现形势是多元化的,我们不要把“美”的内涵狭隘化了,教师对幼儿作品的品鉴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对美术的表现与创造、兴趣与发展。教师在品鉴幼儿作品应尊重幼儿的情感,采取宽容、理解、鼓励、引导的原则,准确找出作品的闪光点和成功之处,逐渐引导走向完善。
关键词:美术作品,品鉴,误区,原则。
【分类号】G612
前言:幼儿对客观事物是通过想象、幻想、猜测、直觉来认知判断的,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势也是“五花八门”非逻辑性的,会打破成人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实现情感体验和精神的愉悦。共同分享幼儿创造的快乐,达到师幼共同成长。
一、 幼儿美术作品品鉴的概述
品鉴就是对我们审美对象进行欣赏,分析,判断,讲解和提出看法的,是具开放性、科学性、公正性。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品鉴是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和希望,是一种美术教学方法。
二、 幼儿美术作品品鉴的误区
1、 功利主义,把教学目标看得过重、过死板。著名画家官其格老师说过:“现在的儿童画很多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意识形态操纵下的被动表现形式,一切是老师说了算,家长说了算。缺乏儿童画的童真、童趣、童心”。没有真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尊重内心想法。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有一个所谓的好的教学效果展示给别人,让幼儿做了“工匠”,作品成了“产品”。与官其格老师的理念完全相悖。
2、 把美术技能技法的习得当成美术教育的目标。过分的强调色彩,构图,比例,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评价标准就变成了“比一比谁的画面干净,谁的线条最直,谁画的西瓜最圆,谁涂的颜色不溢出边线等等”。忽略我们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的控制能力,还有他们特有的判断能力。
3、 把幼儿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来品鉴。常用“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正确与错误”等为条件来衡量。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否认、指责。比如,小朋友你们看看张三他画小马多像啊!跟老师画的一模一样,好不好看?于是孩子们齐声说:好看。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李四他画的小马好肥啊,像小猪一样,好丑啊!导致千篇一律的模仿,缺乏个性化地自由表现。把创意性的东西说成是:不听老师的话、乱画、胡来。
4、 把幼儿作品和其他幼儿的作品做比较。常说:你看看某某小朋友今天又得了几颗星,你呢,才得一颗星,你画得真不如别人的好。大大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感。而忽略了幼儿的作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还有一种现象,老师常对看不懂的幼儿作品,表现出不以支持、忽略不谈。
三、 幼儿美术作品的品鉴原则
1、 尊重幼儿对绘画主体的理解和表现,尊重幼儿内心情感的体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开心吗?不一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这世间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是知识进化的源泉。3-6岁的幼儿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绘画水平自由发挥的阶段,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自由化的,是不受成年人意志约束的。主题绘画《桃树下的小兔》,孩子们把春天里桃树下的小兔形象画得千姿百态、顽皮可爱,有的画小兔在草地上眯着眼睛打盹晒太阳、有的画小兔牙齿咬得紧紧的在用力拔河、有的小兔在采蘑菇、有的小兔手里拿着野花摆弄姿势在拍照…。这个主题中小朋友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运用到绘画作品中了,难道这样的作品在品鉴时不给点赞吗?
2、 转变以技法为目标的评价标准来品鉴幼儿作品,教学目标可灵活多变,以幼儿为主体。我们艺术教育应以孩子的艺术表现,艺术思维,艺术兴趣,艺术发展为中心。不再以“画面干净不干净”、“线条直不直”、“圆圈圆不圆”,为标准来品鉴幼儿的作品。还应在幼儿的创作过程,结合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坚持度、创造性、专注度以及对绘画材料的运用与创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3、 教师要有一颗宽广、包容的心,站在一个高角度纵向的品鉴幼儿作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忌用对成人作品的品鉴标准来“照镜子”,要看幼儿这次作品有无进步,有无创新意识,有无童真、童趣,能否完整的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大班水粉画《秋天》,班上的大多数孩子都画了人,落叶,房子,大雁,云朵等。但是班上的佳佳小朋友却只画了天空中各种形状的云朵,但是他能讲出很多种想法,讲出很多故事,表达出他的情感。能做到神似,体现内心世界的灵性,这样的作品我们都应点赞,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
4、 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刻意追求作品效果。有些老师为了幼儿作品效果完美,或者去参加展览得到好的名次,就帮忙在作品中添加内容,到最后幼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画的什么。要引导幼儿用自己思维方式呈现作品,引导幼儿大胆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品。注重幼儿的创作过程,以及过程带来的愉悦体验。
5、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要认真负责。根据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幼儿应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必须先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进行个别评价和鼓励,最后还应做集体评价,以及对下次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老师的评价对幼儿有真正的帮助,让幼儿对下一次美术活动充满向往。之前见过有老师对班上大部分幼儿的作品评价都是一句话“不错,还行”,这样的评价对幼儿没有如何的帮助。
小结: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品鉴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強调评价的发展性和鼓励性。以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尊重幼儿的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性格幼儿的作品,加以支持和帮助。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自己,产生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更大的激情和创作欲望。最终达到幼儿能大胆想、大胆画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季湄 冯晓霞 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刘宝根:《什么样的画是创造性的——来自对幼儿教师创造性的访谈研究》,载《幼儿教育》2012年第12期。
【美】H加登纳著:《艺术与人生的发展》,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王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官其格:讲述:《“阿凡达”背后的绿色》,半月谈网对著名画家官其格的访谈。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