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花,李艺艺,黄晏珊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癌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探究
黄金花,李艺艺,黄晏珊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6)
目的 探讨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癌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选取112例进行研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23.21%(P<0.05)。(2)治疗后,两组Gleason、PS和UU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Gleason、PS和UU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前列腺癌预防和治疗中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
5α-还原酶抑制剂;前列腺癌;预防;治疗
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临床调查数据显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可能与老年人的数量增加等因素有关[1-2]。有研究显示,雄激素与该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尤其是睾酮和DHT(二氢睾酮)[3]。目前,雄激素阻断等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为了探讨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癌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我院选取了112例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选取112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如下纳入标准[4]:(1)经直肠前列腺穿刺病理活检确诊;(2)知道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符合社会伦理学要求。排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和不耐受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年龄57~79岁,平均(69.32±2.14)岁;其中T1期14例,T2期25例,T3期17例。观察组56例,年龄53~76岁,平均(69.12±1.79)岁;其中T1期13例,T2期24例,T3期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疾病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
1.3 观察指标[5-6]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判定标准为:(1)显效:各临床症状彻底消失,Gleason减少>60%;(2)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或有减轻趋势,Gleason减少在30%~60%;(3)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加重,Gleason<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同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主要指标包括Gleason、PS(疼痛不适评分)、UUS(排尿症状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临床症状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leason、PS和UU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Gleason、PS和UU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93%,低于对照组的23.21%(P<0.05),详见表3。
睾酮和二氢睾酮是男性两种最主要的雄激素,它们可以和前列腺内部的雄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并转移到细胞核中[7]。通过对雄激素基因进行调控的雄激素效应元件的作用,使其基因发生转录,最终诱导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的发生。而且和睾酮比较,二氢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的能力高出1~9倍,所以对前列腺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作用。
5α-还原酶能够促使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是一种重要的催化酶,在人体中有3种表现形式,分别为Ⅰ型酶、Ⅱ型酶、Ⅲ型酶[8]。其中,肝脏、皮肤和脑组织是Ⅰ型酶最主要的储存部位;而Ⅱ型酶则主要存在于前列腺中;Ⅲ型酶最集中的部位是胰腺和脑组织。
有研究发现,Ⅰ型酶的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有所上升,而且它和Ⅱ型酶在高级别的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也有增长,而Ⅲ型酶的表达水平则只会在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中增长[9-10]。5α-还原酶抑制剂对上述3种酶可以进行有效抑制,而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抑制睾酮向二氢睾酮转化,所以对于预防和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显著作用。目前,非那雄胺和度他雄胺是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物,其中非那雄胺可以对Ⅱ型酶进行竞争性抑制,度他雄胺则能同时抑制Ⅰ型酶和Ⅱ型酶。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leason、PS和UU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leason、PS和UU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在前列腺癌预防和治疗中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适合临床推广。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比较(s,分)
注:和治疗前比较,wP<0.05
Gleason UUS组别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PS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6)观察组(n=56)tP 3.90±1.02*3.22±1.39*3.004 0.006 8.01±0.78 7.42±1.01 1.901 0.063 6.90±1.47*4.87±0.83*3.920 0.000 12.82±2.41 12.97±2.55 0.326 0.703 8.75±2.82*6.84±2.43*3.906 0.000 5.22±1.62 5.45±2.59 0.573 0.652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庞然,卢建新.5α还原酶抑制剂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4):362-365.
[2]唐江,段世元.前列腺增生治疗中α1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的联合用药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1):111,113.
[3]姚新成,顾承志,王新兵,等.具有5α还原酶抑制作用的天然植物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5):800-805.
[4]袁萱,肖二龙,李涛,等.5α还原酶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的预防作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28(12):953-956.
[5]范治国,刘航.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与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11):964-966.
[6]万奔.5α还原酶抑制剂与前列腺癌预防[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18(12):1059-1061.
[7]王金国,萧云备,武志刚,等.5α还原酶Ⅲ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30(1):79-83.
[8]孙剑,靳松,赵宏颖,等.5α还原酶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6,37(3):307-312.
[9]田原僮,赵丽晶,王政,等.AKR1C3:防治前列腺癌向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新靶标[J].肿瘤防治研究,2013,40(7):720-722.
[10]张石革,沈司京.前列腺疾患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治疗进展与药学监护——泌尿系统疾病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7):577.
R195
B
1671-1246(2017)06-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