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越
(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 重庆 400037)
摘 要:每年开学季,各所职教院校都将迎来新同学。探访几所学校后,总会有一些事情让我们叹息,比如会看到很多两鬓苍苍的家长扛着大包的行李,而新生却悠闲地享受着这样的“欢送”过程。让人更为揪心的是,部分学生看到学校的住宿环境后,便嚷嚷起来:“住宿环境这么差,这是寝室吗?让人怎么能睡着?”
关键词:职业教育 忧患意识 创新精神
听到这样的话语,不禁心中有些感慨。曾听父辈提起过他们读书的故事,那个年代的学生都是独自背着包,扛着被卷,长途跋涉来到学校,能有读书深造的机会都倍感珍惜。那时,校内的设施设备都较为陈旧,少有人打理、年久失修,校园环境姑且不论,寝室更是糟糕,八个人住一间,一层楼一个卫生间,每天早上都要争着用。盛夏时节,有时打热水不方便,大伙便相约一起用冷水洗澡,大笑声、因为凉水刺激而迸发的尖叫声不绝于耳,如今想来,这场景反倒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当年的艰苦生活,如今都已成为他们脑海中难以忘却的记忆。带给他们的,不是阴影,却是有些许的温暖的青春过往。[1]
目前,现代职业教育正处于高度发展时期,学校都在发展旅程中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质的改变毕竟需要时间,很多同学对于学校条件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可仔细想来,往往艰辛和困苦让人深刻,平淡无奇和骄奢安逸却让人沉沦。求学的光阴,承载了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哪怕这样的记忆有太多风风雨雨。但这就是人生,而人生需要忧患意识![2]
“生于忧患”的意识,正是我们职教院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将我们的目光投向国家的发展进程,聚焦在1952年、1978年、2014年,这三个时间段,我们会发现正是“忧患”意识助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52年,建国初期,国家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经济建设责任重大。3月,政务院和教育部陆续颁布制定《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和《中等技术学校暂行实施办法》,提高了国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同年12月,国家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急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李克强总理亲自接见参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职教之路由此被推向了历史最高点。如今,每每想到这样的职教发展史,总还让人荡气回肠。
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端,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实业教育算起,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一年比一年丰硕,办学成就一年比一年可喜!但回望过去,那些沧桑的经历仍让人难以忘怀,每一所学校筹建、创建的艰辛历程,正是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职教创新精神的历程,我们职教人同样是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下,饱含对“技术强国”的忧患意识,饱含对学校办学不成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忧患意识,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以“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作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无数个夜晚的挑灯夜战,无数次奔波与焦虑,最终换来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美誉!在此过程中,一代代职教人凝练了“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艰苦创业”的优良精神,为了职教事业,为了学生就业,打下了深深的“生于忧患”的烙印,是值得一代代职教教师和职教学子铭记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正是我们职教院校从忧患中求进步、从艰险中开坦途的生动写照!
可以看到,在“十三五”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们很多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职教学生的素质提升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地摆在诸君面前,职教学生的就业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如果职教学生們不能有“生于忧患”的意识,不重视利用有限而宝贵的职教光阴抓紧学习,贪图物质享受而荒废学业,那和温水中的青蛙也许并无分别,繁华、喧嚣、肆意玩乐的日子过去,迎接我们的,也许终究是无奈和悔恨的一声叹息!
因此,我认为“十三五”时期,职教院校当加强对学子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养成乐于奉献、吃苦耐劳、认真学习的高尚道德品格,而不是将“及时行乐”当作人生的信条。可以看到,走进我们的课堂,还有无数的瞌睡族、手机族,无论老师再怎样精彩讲授,他们都无动于衷,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一句“不知道”足可秒杀老师期盼而凌厉的眼神;夜晚月挂静空,寝室里电脑游戏、手机游戏仍然“万马之战犹酣”,只管当前,莫问前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患”二字何意?何用在乎?
古人云“无忧远虑、必有近忧”,又曰“自古寒门多才俊,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人的成才,必然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要经受住各种风浪的锻炼,要经得起各种挫折坎坷的磨练。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华民族因“生于忧患”而生生不息,职业教育必将因“生于忧患”而欣欣向荣!职教之路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的老师们同样需要有“生于忧患”的治学意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响亮的口号,为我们职教工作者所具备的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天不知忧患,不接受新知识,也许我们的视野和学识就会落后与时代、甚至落后与学生的“背影”!
现如今,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进程中,职业教育工作者当将“忧患意识”融入学校发展、创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国家“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洪媛,李志强. 新时期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J]. 科技展望. 2015(32)
[2] 杨帅. 高校普通专业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改进与优化[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