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英
(兰溪市第一中学 浙江金华 321102)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通过实验能帮助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理念。且通过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能借此掌握常规化学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求真务实精神。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有的问题
1.實验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材建设过程中,化学实验内容的设置多以集中和分散这两种形式为主。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设置专门的化学实验基础,且要在实验主题上独立的设置化学实验模块,目的是强化学科特征,并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渗透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然后让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其他内容都融合在模块内。传统的实践教学是教师进行实验安排,然后在对应章节中进行新课学习,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此操作方法存有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现有学习积极性。[1]
其实,化学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若能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能一见的化学现象进行演示处理,必然能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不但有助于即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更能提升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并结合化学现象的演示,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升华知识,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直接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意识。心理学研究曾明确的表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是与它们过去经验有着直接联系的内容,化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实验都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做的演示实验内容,其中实验的内容、现象、结论以及化学方程式都是学生之前学过或者见过的内容。但由于教学的方法呆板,缺少新颖性,因而对降低实验的积极性,甚至在化学实验活动开展前教师会存有消极的心态,受到此类逆势影响,化学教学想通过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变得不太可能。[2]
2.化学实验中没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化学实验中,包括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概况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化学实验活动的初衷,更是实践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验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也是思维运动能够通项客观真理的途径,更是科学史上的关键。若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不会有科学的新发现。如,没有分类和归纳法,就不会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若没有实验方法和演绎方法就不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的微观发现观,也就没有类比和模拟法。
化学实验教学法的基本特性是决定学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长期以来,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若化学实验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实践能力,就会减弱学生的部分思维能力。同时,实践过程中还能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活动的前已经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成。学生实验过程中只观察常规的现象,对于反常的现象多是观而不察,视而不见,故此这种状况会制约学生的观察能力。且试验中也不能表达出实验效果,最终减弱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力度。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开展的有效方略
1.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就要采用有效措施,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现在很多学生理论基础较强,但遭到实践操作环节,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
为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可以在探究中借助于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安排可以获知,能为学生安排实验的机会很少。为培养学生对化学教材的灵活应用能力,要求科学合理的处理教材中的演示性实验。具体的方法如下:根据要求解决现有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内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每一个细节的实验步骤,了解数据,并处理实验数据,最终获得试验结果。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明确的划分出演示试验和学生实验间的界限,所以对于教材内要涉及到的实验内容,需做到认真对待,尽量采用学生实验方式进行引导。如研究物质和实验方法这节课的时候,经常做的实验是“粗盐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萃取和分液”“实验室制取蒸馏水”这类实验,教师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实验。然后给学生演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萃取和分液”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验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实验全过程。“纸层析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完成,由于这个实验需要的器材很简单,学生课下能够利用粉笔代替纸分离红蓝墨水的混合溶液。
除此之外,鼓励学生组织化学实验小组,在活动中自己尝试做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通过咨询教师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改编教材中的相关实验。若时间和条件允许,应开展系列性的化学竞赛,从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能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质疑能力
学习是能解除心中迷惑的最佳方式,探究系列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教学中就要做到大胆质疑,给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要求问题具有价值性,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解或者感觉困惑的知识点,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这些问题表达出来,很多学生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很多问题积压在心理,想要表达,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此刻就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先自己理顺清楚问题,然后分条缕析的将问题呈现出来,并将困惑的地方重点提及到,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提问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或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新知识探寻中,了解新知识学习要点,从而寻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状态,这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解决问题。
结语
研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可以获得以下结论: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性学科,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对知识有全面认识,因而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着力点就应放到开放性实验上面,就此能够获悉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全面实验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闫芳,郝轶鸣当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2011,(03):27-29.
[2]王寿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