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改革方向初探

2017-04-12 13:46罗惠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改革方向小学德育网络时代

罗惠娟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第三小学 广东河源 517200)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普及,尤其是手机、平板等智能产品的出现,更是推动了网络时代的热潮,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具有更好的经济实力,为了时刻关注孩子的學习动态,进行及时的沟通,许多家长还为孩子购买专属的智能设备,使小学生们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负面消极的网络消息通过多样化的渠道逐渐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正处于小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自制能力较弱、没有鉴别不良信息的经验,更容易受到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就这种现象,从小学德育工作的角度进行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改革方向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网络时代 小学德育 改革方向

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它引起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特别是给予当代学生更为直接、强烈和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以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学校德育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共同研究网络下学校德育问题的对策。本文以此进行综述,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的思考与探讨。

一、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网络时代对小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

网络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它在不断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误导了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小学生面对道德选择时做出错误的行为决定。举例来说,目前,许多QQ、微信、微博、媒体电视等网络平台都弘扬或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但却没有在宣传正能量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安全启示和重点提示,因此,给还没有形成信息鉴别能力的一、二年级小学生造成了“见义则勇为”误导,比如,2011年6月,在广西巴马县发生了一件事情,9岁的小学二年级生杨胜与其他十多个同伴到河里游泳,其中两个小伙伴被冲到河心,杨胜奋不顾身游到河中施救,成功将小伙伴救起,但是自己却被急流冲走牺牲[1]。再比如,一些暴力事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一些小学生受到暴力视频的影响,便出现了“模仿暴力”的现象;此外,由于“扶老人”等道德缺失事件的频繁发生,小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也逐渐知道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加之家长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情,也对小学生进行了遇到同类事件时要“禁止扶老”的思想灌输,使小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也引起了广大家长和学校的重视,但网络时代背景下真正的德育改革却没有得到持久有效的进行[2]。

2.网络时代对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影响

网络时代下各种负面道德信息的传播,一方面给小学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误导,另一方面也给学校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阻碍。比如,各种新型网络游戏的出现,很受小学生的青睐,导致部分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且,通过网络游戏,小学生也知道了许多可能教师都不知道的信息,当对教师进行提问时往往得不到满足的回答,大大降低了教师在小学生心中的地位,对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当教师进行正确的道德思想教育时,会与家长对小学生的教育理念出现冲突,也可能会与小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真人实事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会对教师传授的正确道德思想产生一定的质疑,阻碍德育工作的进行[3]。

二、网络时代下小学德育改革方向的探讨

1.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德育价值观的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的关爱小学生健康网络宣传教育活动,开设专门的德育“美心课”,引导孩子们理智面对负面新闻,疏导心灵,净化美化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重塑学校德育,便是要打破以往那种“以变应变”的惯性思维,实现从“以变应变”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德育改革,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优势,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立“以不变应万变”的新思维。不能仅止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而是应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系,建立一个大中小学衔接的整体性德育体系。“以变应变”的方式是一种适应思维,而“以不变应万变”则是一种引领思维,根植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互联网文化是“潮文化”,更加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趣味优势,通过道德宣传片教育、调动小学生主动接受正确道德思想熏陶的积极性,逐渐增强小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2.努力借鉴网络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模式,减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压力

首先,要树立网络是德育新天地的观念。过去我们曾经反复强调树立大德育观,主要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全面协调。如今,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大德育观必须进一步扩大,凡网络涉及到的区域,德育工作就要涉及到,要学会运用网络,使网络成为德育的工具和手段,这是其一。其二,网络也是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战略的一种工具,我们必须树立屏幕虽小,但它是德育工作万万不可忽视的新天地的观念,树立网上同敌对势力争夺主导小学生道德教育主动地位的观念。

总之,网络时代下小学生德育改革需要从学生学习角度和教师工作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既要规避网络时代对小学生德育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对小学生德育的积极作用,多方共同努力,逐渐实现新时期小学德育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籍晓玲,论网络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6.12.

[2]余作棒,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3]邱涛,小学德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9.

猜你喜欢
改革方向小学德育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探析新时期下公证工作发展改革
政府转型时期的工商管理改革方向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时代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