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辉
(沅陵县筲箕湾镇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 湖南怀化 419600)
摘 要:如何搞好中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而又老生常谈的话题。本文从教师自身教学的方法入手,以改革作文批改为契入点,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它主要阐述了如何加大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力度,并提出改变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两点建议,不失为一种创新之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作文创新教法
一、探讨作文批改的策略
1.师一人批改是传统教育模式“一言堂”的沿袭
教师一人批改就是作文教学的“注入式”、“抱着走”的突出表现,这样“批发”出来的作文,不仅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主观想象,而且还势必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并由此产生惰性及侥幸心理。况且耗费教师大量时间,而不得不减少学生的写作实践机会。也就是说,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们也迷信精批细改,实际上就增大的教师的工作负荷,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最大的损害,失为得不偿失之举。
2.教师从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叶圣陶先生告诫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习作自己改的能力”。叶老先生的这一精辟设想,明确告诫大家,应将作文修改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将教师从繁重的压力下解放出来,为改进教学而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可见,探索作文评改的立足点应是学生,着眼点应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并使之逐渐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二、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呻吟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写作离不开观察,要写出好文章,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本功。是的,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时有话可说;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写作时就有情可表、有感可发。观察要讲究方法,要有序。这个“序”就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之时,教师要启发,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使用从表面现象归纳事物本质东西的正确观察方法。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就能有条不紊,写出的文章内容也就十分丰富,形象就会生动感人。学生在观察中掌握了方法并运用实践中,这个掌握观察技能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比如,让学生们写一篇《春天》文章,有的学生通过观察,会摒弃人云亦云的描绘自然界春天的景物而另辟蹊径,专从观察师生的精神面貌入手,写出校园你追我赶,只争朝夕,团结向上的春天,表达出自己对春天、对校园的赞美和喜爱,从而体现了作者的独到之处。
2.化词段练习,指导学生“扩句”
如果说作文是一栋高楼大厦,那么词语、语段就是片片砖瓦。可见词语、段落之重要。为此,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从经典课文、篇章中寻找那些情文并茂、富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的段落,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成诵的目的,使学生于诵读过程中充分地理解段落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最能体现文意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在语段中的作用,并适时地举出几个词语,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句或一段表达学生情趣的语句(造句)通过增加或减少句中的修饰语,写出能表达不同语气、不同意义的语句(扩句)。或将其运用在某一个语言环境中,去感受作者的写作之初想表达出的情和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三、改革作文教学模式
1.加强口语训练,说作文
要想改变制约语文教学的作文教学现状,必须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书面表达形式,增加口头表达方式,通过口头表达方式的训练,来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语文”中的“语”字,就是口头表达,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好好地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2.加强阅读指导,读作文
阅读课作为连接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纽带,应该承担起以读促写的重任。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阅读方法是阅读的保证。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尤其是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获取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通过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充分说明了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是生活的源泉。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不失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有目的地阅读训练,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强化语段训练,练作文
练作文,就是“課文素材作文”训练,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以课文为素材练习写作。当然,作文的要求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而是要有所创造地“再现”课文;或改变课文的容量,或转换表现的角度,或别出新意,或驰骋想象。总之,既要依托课文,又要超越课文,写出一番新的境界来。
“课文素材作文”是读写结合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将阅读、写作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上更为直接,更为密切地融合起来,使读和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