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锦珊
(潮州市饶平县师范附属小学 广东潮州 515700)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顺应时代发展,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厚,感触良多:新课程更加关注学习过程、关注生活实践的运用、关注个性化的学习理念。只有遵循规律不断改革,才能不断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为新课程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谈谈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及体会:
一、遵循特点,激活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针对小学生好游戏、好动、好胜的特点,语文教学中我就顺应这一特点,设计情景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中。[1]
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欢度春节的场面。过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他们马上就进入话题。有的谈春节的见闻,有的谈乡里的过节习俗,有的谈村里的游神会。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中,达到本单元让学生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地目的。
二、以学定教,尊重学习过程的个性化
“以学定教”改变传统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课方法,致力于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赶着走、拖着走、齐步走”的敏感性问题。在正确诊断学情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合理用力,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腾出时间和精力,在指导学法、提升学力上下工夫,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
1.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课堂上正按照我的预设,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接近尾声了,我正在做最后的总结。此时,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那位残疾青年完全不用说这个善意的谎言来帮助‘我。”我示意他接着往下说:“他可以让‘我帮忙收书摊、摆书摊来换取看书的机会呀。”这可是挑战教材呀!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我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标新立异:“学习就该这样要大胆质疑,要敢于挑战权威,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随后我与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共同探讨了这一疑问。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潜能。
2.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模仿”的层次;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和“学”应并行,但应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学习上可“放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学”重于“教”,因此,在教学中,我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多進行学法指导。允许不同学习方法的出现,使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拓展教材,挖掘课程资源
特级教师路培琦说:“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的教学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教材和思路达到你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把教材当作圣经念。”在与教材对话时,我一直秉承的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实际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需求,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例如:教学《穷人》一文,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桑娜的内心活动,描述出桑娜此时的心里活动。通过这一文本补白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开拓思维空间,引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意言兼得。
四、学会表达,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春秋古梁传》)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养成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好习惯。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而要把语言训练扩展到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利用大课间时间播放《中国新声代》让孩子们谈谈喜欢哪位小歌手?为什么喜欢?由于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他们说的热情,学生兴趣高涨,畅所欲言。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被这浓烈的氛围感染,加入了说话的行列。有时我还会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然后自编、自导、自演。这一过程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上了说话,也渐渐说得有逻辑、有条理。
五、创设氛围、广泛阅读,培养读书兴趣
阅读不设防,让学生广泛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方法。知识的海洋浩渺无边,新奇有趣,很容易引起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让学生自主、自愿地阅读,应该读什么图书,喜欢阅读什么图书应由学生兴趣决定,只要图书的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都可以让他们读什么。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结合学校的“读书节”在班里建立专门的读书区,在读书区里设有孩子专用的书架,设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适应学生的读书水平。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我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有阅读的习惯,在家中成为孩子的榜样,共同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点燃心灵中的火花。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每天都在演奏不同的旋律。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愿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力推手,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自觉者、主动者,推动教育改革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光活力课堂》